特斯拉,迎来“王炸”!
2025年的开局,特斯拉就迎来了“重磅消息”。
近日马斯克公布,计划于今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且预计未来年产量将增长10倍。
不久前,特斯拉还“空降”了新款Model Y,引发业界热议。
这样一来,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海水”,彻底沸腾了!
那么,在特斯拉引领的科技革命下,哪家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每当科技巨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时,都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增长。
此前,华为在5G、鸿蒙系统等方面的突破,就使润和软件、软通动力等供应商一飞冲天。
而在我国,有一家企业,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共同供应商,还在机器人领域早有布局。
它就是——三花智控。
基于此逻辑,在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双轮驱动下,站在“科技巨人”肩膀上的三花,前途一片光明。
下面,我们就从这两大赛道来具体分析:
特斯拉VS比亚迪
三花成赢家
人形机器人
迎来“iPhone”时刻
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1.6亿美元,行业预计,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3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近60%,空间巨大。
自2022年起,三花便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重点聚焦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业务,具备先发优势。
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躯干执行部分主要包括:电池包系统、28个机电执行器组成主要关节以及灵巧手。
那么,在机器人领域,三花和特斯拉有望延续合作吗?
可能性很大。
数据显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与电动车存在诸多共性环节。
目前,Optimus采用的正是汽车同款FSD芯片及算法,且在热管理系统、传感器、电池系统等方面高度相似。
三花作为特斯拉汽车热管理供应商,两者合作关系稳定且具备全球化供货能力。
另外,在供应商的筛选上,特斯拉强调高度配合意愿、共同研发以及高效响应速度。
一方面,三花具备长期合作的供应链基础和信任;
另一方面,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全球供应能力,三花都不差。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三花未来有望成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的供应商。
倘若日后与特斯拉机器人合作,将会为三花带来多少收益呢?
行业预测,单个机电执行器价值量的降价目标为2000-3000元,一台机器人约有28个执行器,即单机价值量达数万元。
相比之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单车价值量还在千元区间。
按马斯克的目标,未来将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百万台级别,这意味着,三花机器人业务的远期收入体量要比汽零业务大得多,前景可期。
总结
当前的三花智控,在特斯拉和比亚迪等核心客户的加持下,手握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两大高潜力赛道。
尽管目前业绩增速放缓,但从长期来看,公司的成长性还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