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老路能到新地方?
时尚
2024-09-24 08:30
江苏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是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德隆·阿西莫格鲁出生于土耳其,后在英国和美国发光发热,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土耳其科学院院士。詹姆士·罗宾逊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对非洲、拉美等地的政治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两位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回答了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看完这本书以后或许能明白,为什么100年前是富裕的国家,如今依旧富裕。说起俄罗斯,不知道大家如何来评价,可以看看下面这段话。那里没有政治自由,人民只获得了一个主人的虚假名义,仆人却获得了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那里没有个人自由,所有公职人员都只对上级负责,都在滥用权力、鱼肉百姓。那里没有思想、言论、科研等等一切自由,人们陷于谎言、不公和绝望。苏联的邪恶远超纳粹:纳粹只是以国家压倒了社会和个人,苏联却是要垄断一切思想,消灭一切道德,使独立思考变成大逆不道。上面这段话出自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1905年,雷蒙·阿隆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犹太家庭,家境还可以的那种。雷蒙·阿隆深入研究了马克斯·韦伯、斯梅尔、曼海姆、胡塞尔、舒茨、马克思的著作。他对马克思评价很高,但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怪诞且偏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雷蒙·阿隆对苏联批判的调门逐步提高。彼时正值共产主义在西欧风行,雷蒙·阿隆因为反苏立场遭到了广泛的抨击。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历经苏联武装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西方民众重新审视了苏联。人们这才发现雷蒙·阿隆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他的影响力也随之水涨船高。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并且在解体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同情,结合《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与雷蒙·阿隆的观点,或许可以得知一二。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两人经过15年的研究认为,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两人将制度归纳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同时又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划分为两种形态,攫取型和包容型。在现代汉语中,“攫取”的意思偏向中性,意味着通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获取、得到”。
可在历史上,“攫取”与“巧取豪夺”是挂钩的,主打一个通过不正当、不道德甚至是无底线行为掠夺利益,属于十足的贬义词。在德隆和罗宾逊看来,只有建立了包容型的政治制度和包容型的经济制度,那么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石。反之,任何非包容型政治制度和非包容型经济制度下的国家,都很难真正升级转型。
比如洋务运动,恭亲王、李鸿章、张之洞其实是在攫取型政治制度之下建立了一套攫取型经济制度。
没错,洋务派建设的那些新工厂、新式学堂并不是包容型的经济体系,而是攫取。宋朝作为封建帝国本就是一个攫取型的政治制度和攫取型的经济制度,想要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转型为包容型。王安石只能对经济制度动手术,但王安石的做法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比如典型的市易法,所谓市易法其实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控。以前完全是由市场调控的经济活动转为政府控制,从而让政府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即便王安石变法成功,那也是一个攫取型政治制度+强化后的攫取型经济制度。除了中国的改革失败案例,国外也不是没有相似的案例。
比如埃及的阿里改革,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代狠人穆罕默德·阿里夺取政权之后开启了改革之路。前期很成功,迅速改变了埃及极度落后的面貌,推动了埃及工农业发展,壮大了埃及的军事力量。然而改革失败了,因为阿里建立的是一套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商业方面则是建立了国家垄断的经济制度,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严禁私自出售,全部由国家收购,然后再出口到欧洲。于是政府获得了巨额收入,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却相当缓慢,这样的改革又怎么会成功呢?至于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因为日本建立了半攫取型+半包容型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之所以半,是因为明治维新既引入了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新理念,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洋务运动一样,明治维新初期创办的企业也是日本国有。在1880年,日本政府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来了一招国退民进。
当时日本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田口卯吉“鼓吹”自由贸易,并且发表了一番“谬论”。“世上往往有些政府崇拜论者,他们都觉得‘政府’这个词有很伟大的力量,以种种借口增加官营企业,其要义在于主张官营企业虽有垄断之弊,但其事业仍不应由民所有。”最后田口卯吉下了定论:“垄断之可怕不在民业,而在官业。”正是在这种呼声之下,1880年11月5日,明治政府发布了工厂转让细则,正式开启国退民进。大量官办企业被低价甚至无偿转让给私人,到1889年日本宪法公布前,日本政府已全部出售了所有的官营、半官半民企业给民间,军事工业除外。这一事件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确立和近代国家的形成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本由此在经济上脱离官办和官督商办阶段,开始认可资本活动自由和经济活动自由。依靠日本政府主动发起的国退民进,日本民间出现了创业热潮,资本终于活跃了起来。从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到1880年,12年,日本一共创建了702家企业。但从1880年开始到1890年,仅仅10年就新增了2390家企业,增加了3.4倍。资本总额更是从1340万日元暴涨到18936万日元,增幅超过14倍。只要给民众足够包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民众的能量、创造力、热情真是无限的。
不激发民众的创造力,仅指望国家的力量推动,无数事实证明,这条路可以走,但会越走越窄,直到走不下去。
他是日本最早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文明开化、平民主义、自由民主是田口卯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在田口卯吉同时代的清帝国也有人希望国家向民众放权,比如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就指出,官督商办企业是“官夺商权”,名为保商,实则是掠夺民财。俄国到苏联其实就是路越走越窄的典型,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典型。俄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改革意义重大,被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是正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彼得一世这个老六可不是为了俄国近代化才搞改革的,而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他引入了在欧洲流行的市政厅、地方政府自治制度,为的不是扩大地方的自治权力,而是为了打击地方贵族的权势。他还引入了议会制度,在西方世界,议会是现代民主的重要体现形式。不过彼得大帝有自己的理解,西方议员是选举产生,彼得一世的议会议员则是他自己任命的。通过这一新瓶装旧酒的套路,彼得强化了中央集权,把属于元老大贵族的权力收拢到议会,再通过议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尽管有各种问题,彼得一世改革还是极大推动了俄国经济、军事、工业的发展。
攫取型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效,但能量槽总有被耗空的时候。到了19世纪中叶,因为农奴制的落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俄国又开始了农奴制改革。再然后到了1904年,君主立宪才30多年的日本直接掀翻俄国,俄国又开始了立宪改革。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俄国的又一次改革,只是规模和深度远远超出了过往。
进入苏联时代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是柯西金改革)、安德罗波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令人眼花缭乱。在历任苏联领导人中,除了契尔年科没有发起过改革之外,其他人都搞了改革或者调整。俄国从18世纪改到20世纪,苏联时期又是三天两头搞改革,理论上应该越革越新才对。
改到最后的结果是苏联改没了,如今的俄罗斯也远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就连最后一块遮羞布 - 军事力量都快被扒了下来。究其原因,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苏联从未真正建立起包容型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如果可以量化指标,那么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国是100%的攫取型政治和经济制度。
彼得大帝改革之后是90%,农奴制改革之后是80%,立宪改革之后变成了70%。
路不是慢慢走窄了,而是从正儿八经的大路直接跳到了刀锋上,连一点回旋的空间都没有。因为苏联不是建立了攫取型政治和经济体制那么简单,而是把“攫取”的大手深入了几乎所有领域,思想、文化、言论、科研,就连老百姓的普通生活都得插一手。
这种极权高压之下,苏联不解体都对不起他们的所作所为。
至于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他们其实也没有建立起包容型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经济上其实也没什么可谈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寡头垄断了大大小小的生意。俄罗斯其实就是苏联政治制度的内核+西方资本主义的外衣构造的现代权贵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毫无包容性可言。
俄罗斯之所以到今天还在坚挺,而不至于像以前那些攫取型的国家快速崩溃,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而是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之下,他们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攫取程度再高,只要稍微上点心,都能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两碗饭吃。
为什么有些攫取型国家一边支持同类,另一边则极力与包容型国家搞好关系,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希望在全球化的当下,建立攫取型政治制度+包容型经济制度,两边的好处都占着。当两者的碰撞达到临界点时,一定是攫取型的政治制度吞咽包容型经济制度的领地,最终结果很难预料。克格勃特工在大街上,远处建筑上列宁的画像格外显眼。克格勃与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以色列摩萨德并列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但从另一个维度上来说,克格勃是四大情报机构中最无底线的一个。因为美、英、以的情报机构可没有像克格勃那样对本国民众实施无处不在的全面监控。对本国民众进行大规模监控是冷战时期东欧国家的特色,东德情报机构史塔西对国内民众的监控更为细密恐怖。就像一个人,嘴里高喊:“我们走上了新的道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道路。”可走上老路怎么体现新呢?于是这人灵机一动,钻进了老路边的灌木丛,试图以此走捷径。这条“捷径”充满了荆棘虫蚁,钻出灌木丛时早已遍体鳞伤。但这个人还是激动的说,我成功了,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走完了隔壁村首富二狗一个月才走完的路。
至于浑身的伤痕,就轻描淡写的说,那只是摸索阶段的必要经历。然后就既无反思,也无改变的朝另一个灌木丛钻去,试图继续弯道超车,结果又被刮得满身伤痕。当被反复刮了无数遍之后,这人的鲜血终于流尽,倒地不起,一命呜呼。然后又有一个从灌木丛钻出来的人,看到前人的尸体后,反复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人的死都是隔壁村首富二狗造成的,至于他走的捷径没有错,所以我还得继续走。可架不住有人认为自己是例外,觉得别人不行,自己不一定不行。很难理解“以俄为师”的逻辑内核是什么,因为这个国家从未对外输出过任何一个有前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淮河雨
不一样的90后,喜欢与世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