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日俄战争前日本从英国采购的“磬手”号装甲巡洋舰,该舰排水量达975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巡洋舰之一。
1904年2月6日早上8点,日本佐世保军港内,一代名将东乡平八郎下令舰队进行甲板洗刷作业。
一个小时后,洗刷作业结束,东乡的旗舰“三笠”号发出了“即刻发舰”的指令。
接到命令的各舰纷纷启动锚机,锚链摩擦锚孔传出了厚重的金属声。
目睹此景,岸上围观的人群骚动起来。不少人挥舞着日本国旗,泪流满面。
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史称“黑船事件”。
1854年3月31日,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神奈川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日本需要开放两个通商口岸,美国军舰有停靠的自由。
条约还规定美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俄国等西方列强如法炮制,纷纷强逼日本签署了类似的条约。
对日本来说,黑船事件是他们步入近代化的开端,也是国耻。
但日本不用像隔壁中国那样,需要等待一个多世纪才能洗刷耻辱,他们在1904年就建立起一支十分可怕的海军舰队。
1853年到1904年,不过51年,很多经历了黑船事件的日本人还健在。
历经半个世纪,自己的国家终于拥有了比美国黑船舰队更加强大的战舰,内心的满足感无言可表。
1896年,甲午战争刚刚结束,日本海军舰政局长佐双左仲提出了10年海军发展规划,也就是著名的“六六舰队”,所谓“六六舰队”是指六艘战列舰+六艘装甲巡洋舰。
可19世纪末的日本海军工业能力还比较弱。
自己造是造不动了,那就买呗。
1897年10月31日,日本横须贺军港迎来了日本海军第一艘万吨级战舰 - “富士”号战列舰。该舰满载排水量1.25万吨,其姊妹舰“八岛”号为1.23万吨。“富士”号和“八岛”号战列舰是日本为了对付北洋舰队的“定远舰”和“镇远舰”从英国采购的。“定远舰”和“镇远舰”满载排水量均超过7000吨,虽然航速较慢,但舰炮威力恐怖,综合战力位居亚洲第一。日本海军深感无力对抗两艘巨无霸,于是从英国购买了“富士”号与“八岛”号。只是甲午战争爆发较早,两舰尚在建造中,没能赶上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之前,从综合实力来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超越了大清帝国的北洋舰队。但双方实力差距不大,要是北洋舰队的训练水平、官兵素质、舰船维护都能达到日本海军的水准。可从长线来看,要是到了1897年,北洋舰队只剩被碾压的份。很难很难,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已经很照顾清帝国了,明治维新成果初显的日本实力已然在清帝国之上。
两艘万吨级战列舰入役之后,日本高层内心才稍稍心安。可这远远不够,俄国人取代清帝国成为新的强大对手,而俄国的实力远非清帝国可比拟。于是在1897年3月29日,还是在英国,更加强大的“敷岛”级战列舰开始建造。“敷岛”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接近1.5万吨,装备有4门305mm口径主炮,14门152mm口径副炮。“敷岛”有多强呢?这么说吧,它是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敷岛”级战列舰一共有四艘,“敷岛”号、“初濑”号、“朝日”号、“三笠”号。1902年5月18日,四艘战列舰中的最后一艘“三笠”号抵达了横须贺。有了六艘威力可怕的战列舰还是不够,日本当然希望拥有更多的先进战舰,因为俄国太强了。彼时的俄国是绝对的世界级列强,是远在大清帝国之上的高阶对手。1896年11月12日,“浅间”级装甲巡洋舰开建。“浅间”级装甲巡洋舰一有共两艘,“浅间”号和“常磐”号。这两艘装甲巡洋舰也是了不得的战舰,排水量达到了9750吨,装备了4门203mm口径主炮,14门152mm口径副炮。“浅间”级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均堪称优雅协调和均衡的装甲巡洋舰。就连当时英国自己都没有装备这种级别的重装甲巡洋舰,放眼世界,可谓是遥遥领先。“浅间”级装甲巡洋舰可以说是两艘,也可以说是四艘。在日本向英国大肆购买军火时,两国关系也在迅速走近,英日结盟正在筹划中。不过日本并不想因此得罪法国和德国,于是日本以“浅间”级装甲巡洋舰为模板向法国、德国各下了一艘装甲巡洋舰的订单。法国和德国制造的“浅间”级装甲巡洋舰配置与英国产的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副炮数量削减了,由14门152mm口径副炮减为12门152mm口径副炮。但日本此举引发了英国的不满,英国人不会坐视订单白白流失。为安抚英国,日本在1898年再次向英国订购了两艘“出云”级装甲巡洋舰。“出云”级装甲巡洋舰是“浅间”级的改进型,舰炮火力和“浅间”级一样,但防护性更好。这六艘装甲巡洋舰早战列舰一步服役,当4艘“敷岛”级战列舰抵达日本之后,日本海军一共拥有6艘战列舰+6艘重装甲巡洋舰。1896年制定的“六六舰队”规划得以实现,日本海军的实力独步亚洲。日本已经有了底气,不过日本人不放心。于是在1903年12月30日,又从意大利买了两艘现货装甲巡洋舰“春日”号与“日进”号。这两艘装甲巡洋舰的火力跟另外六艘相比毫不逊色,只是吨位不济,仅有7600吨。1904年1月,“春日”号和“日进”号回到了日本。这就是日俄战争前,日本海军最为核心的14艘超级战舰。在战列舰与重装甲巡洋舰入役日本海军之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像个草台班子。打一打清帝国的北洋舰队还行,跟俄国海军比?这么说吧,1897年,智利海军下水了“奥伊金斯”号装甲巡洋舰,满载排水量8500吨。也就是说,走出东亚,日本海军根本不入流。但到日俄战争之前,谁也不敢再说日本海军是草台班子了。看到海军这么不把钱当钱的疯狂购买战舰,并且那些战舰个个看起来都那么拉风,与海军向来不和的日本陆军打算同海军来一场“军备竞赛”。1897年,日本陆军决定将常备部队的规模扩大一倍。当时的日本陆军有6个师团,有一些甲午战争的资料说日本在当时有7个师团,这么说也是对的。
在日本北海道有一支单独的部队,驻扎在北海道旭川市,1894年被改编为第七师团。不过与清帝国的战争爆发后,改编工作滞后了,真正改编是从1896年开始的。为了对抗俄国陆军,日本陆军一方面加快了第七师团的改编速度。
另一方面从1897年开始,到1903年,日本陆军一口气再次扩编了5个师团。除驻东京的第一师团,驻仙台的第二师团,驻名古屋的第三师团,驻大阪的第四师团,驻广岛的第五师团,驻熊本的第六师团,驻北海道的第七师团。又再次新增了驻弘前的第八师团,驻金泽的第九师团,驻姬路的第十师团,驻通善寺的第十一师团,驻久留米的第十二师团。尽管日本陆军将常备兵力增加了一倍,但俄国陆军的规模更庞大。于是又组建了四个新师团(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四个师团实际并未参与在中国东北的战争。第十四师团确实到过中国东北,不过那时战争已经临近结束,十四师团没有参加作战。至于第十五和十六师团,他们在组建完毕时,日俄战争的陆战部分已经结束,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出国。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而清帝国的赔款共有2.5亿两,从大清帝国缴获和掠夺的财富在8000万两左右,合计3.3亿两白银。按照当时的汇率,这笔钱相当于5.1亿日元,是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的6.4倍。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钱,日本政府瞬间不知道该怎么花了。当时的日本政府内部几乎要吵翻天了,山县有朋等军方大佬要求拿出最多的钱扩充军队。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日本各个政党的强烈反对,伊藤博文在其中左右为难。即便伊藤博文威望极高,是仅次于天皇的权势人物,但也无法说服各个派系与政党。于是在1896年8月向明治天皇提出辞职,解散内阁,你们自个玩去吧。他在甲午战争前,为打赢战争是节衣缩食,现在得犒劳犒劳自己。剩下的大头给了军队,其中海军分到最多,足足有1.69亿日元;陆军分到了5680万日元。这么杂七杂八的分完,只有2058万日元给到了国计民生。其中1000万日元用于教育发展,1000万日元用于防备地震等灾害,58万日元用于八幡制铁所的建设。在后面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先后投入了1900万日元。在这点上,日本不比清帝国强到哪里去,当时清帝国可是有汉阳铁厂的。虽然汉阳铁厂的建成时间早于八幡制铁所,可后续发展的并不好。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前,汉阳铁厂年产钢铁4万吨、铁8万吨。而同期的八幡制铁所已经能做到年产钢铁26万吨、铁25万吨的水平。八幡制铁所不仅为日后的日俄战争提供了大量军用钢铁,也为整个日本军工和重工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里再说一个令人扎心的事实,在八幡制铁所生产初期,铁矿石几乎都进口自湖北省大冶市(现隶属黄石市)。大冶铁矿原本就是为汉阳铁厂供铁矿石的,结果未能助推汉阳铁厂起飞,反倒“帮助”了八幡制铁所。最先入役的两艘“富士”级战列舰,单舰采购价达到了惊人的1160万日元。日本海军最强大的四艘“敷岛”级战列舰,单舰采购价更是达到了1400万日元,光是四艘裸舰就花了5600万日元。在黄海海战中击沉北洋舰队主力战舰“致远舰”的“吉野”号,很多人应该不陌生。那艘4100吨的巡洋舰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凭借性能优势战胜了北洋舰队各艘军舰。“吉野”号的采购价在170万日元左右,一艘“敷岛”级足够买8艘“吉野”号。日本海军分到了1.69亿日元的甲午战争赔款,而四艘战列舰就几乎吃掉了海军三分之一的赔款经费。至于“浅间”级重巡洋舰,单舰的采购价也达到了370万日元。而“浅间”级的改进型“出云”级,单舰采购价更是突破了400万日元。光是上面的这12艘新锐战舰,日本就花费了超过1亿日元。日本海军在大撒币时,日本陆军更给力,直接干了个入不敷出。1897年,为了新增5个师团,日本陆军一次性投入了8000万日元。要知道在瓜分甲午战争赔款时,日本陆军只分到了5680万日元,与8000万日元有2000多万的缺口。山县有朋在内的高层力主从临时军费中硬是扣了一部分下来,充实到了陆军军费中。山县有朋是地位和权势仅次于伊藤博文的日本元老重臣,山县有朋在甲午战争中甚至敢违抗天皇的命令。面对山县有朋等军头疯狂扩军的要求,伊藤博文也很难阻止。
面对陆海军近乎变态的扩军备战规模与速度,不管是日本天皇,还是天皇之下第一重臣伊藤博文都有苦说不出。日本不愿意跟俄国打,但俄国轻视日本,咄咄逼人之态尽显。可如此大规模的陆军和海军扩充计划,迅速掏空了日本的财政。别看日本从清帝国那里获得了巨额赔偿,但钱是真的不够花。在欧洲,得到英国背书的日本依靠英国伦敦的国际金融市场发行了1.43亿日元的国债,很快就销售一空。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国外发国债还不够,还得挖掘自身潜力。于是日本政府于1896年先后颁布了《注册税法》、《造酒税法》、《营业税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条文。随后又于1898年开始实施修改后更加沉重的《地租改正条例》、《耕地地价修正法》。在1911年,日本通过谈判,从西方列强手中完全收回关税自主权之前。土地税是日本政府的第一大财政来源,每年贡献了40%的财政收入。日本为了打赢俄国,不断的加税,引发了日本国内各个政党的强烈不满,因为那些政党的后台主要就是地主与工商业者。当时的日本内部有些混乱,不同政党,以及元老之间互相攻讦,争吵不断。由于加税的问题过于尖锐,竟然先后让伊藤博文、松方正义、大隈重信等几任首相在短时间内相继辞职。伊藤博文想通过在国内增发国债的方式来解决军费问题,遭到反对,不得已卷铺盖滚蛋。接任首相之位的松方正义则打算进一步提升土地税,遭到了日本老百姓更强烈的反对,也被迫辞职跑路。接替松方正义的大隈重信原本就是地主、工商业界的代表,他们是强烈反对增税的,可不增税就没有军费。因此大隈重信登上首相之位后举步维艰,日本军方对大隈重信存在极大的不满。日本陆军最大的军头山县有朋甚至公然拒绝大隈重信任命的陆军大臣上任,军方和政府的对抗几乎公开化。最终还是地位超然的伊藤博文出面,才强逼山县有朋低头。然而大隈重信的日子并不好过,只做了四个月首相就灰溜溜下台走人。尽管日本国内因为增税的问题争吵不断,各方势力差点打起来,但整个日本都将“三国干涉还辽”视为国耻。因此明治天皇强压了所有的不满,竭力加税,而大部分日本国民也选择了忍受。他们忍受也是有原因的,日本高层承诺,若是能战胜俄国,必将获得比甲午战争更多的收益。日本这些政客也是说大话嘴上没有把门的,承诺给出去了,却没有实现。
日俄战争开打之后,日本上下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与俄国打太累了,战前积攒的家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殆尽。无奈之下,时任日本首相桂太郎在1904年4月和12月两次颁发了“非常特别税法”,狂增赋税。是够特别的,光这两次加税就为日本政府带来了1.4亿日元的税收收入。1903年,日本全年的税收也没有超过1.5亿日元。等于兜里没剩几块钱的日本老百姓又被搜刮了一遍,只剩下几分钱了。
1903年之前,日本为了扩军和发展经济就大举向欧美列强借钱,累计5.38亿日元。这是几十年累积的,但1904年,仅仅一年,日本外债增加到8亿日元,等于一年就借了2.62亿日元,相当于过去几十年借债的一半。通过日本国内发行国债,日本政府居然欠下了9亿日元的内债,比外债还多。大家可以这么理解,为了打赢俄国,日本上下都被掏空了,就差卖肾了。当时日本老百姓期待能从俄国那里捞来50亿日元的赔偿,狠狠回一波血。
由于没有获得赔偿,日本首相桂太郎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决定将那个“非常特别税法”继续保留。1905年9月3日,在日本大坂,民众举行抗议活动。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大量民众聚集。随着聚集人数增加,局势失控。愤怒的民众捣毁了东京80%的派出所,日本首相府邸被围,桂太郎差点被拖出来当街打死。之后的神户、横滨、京都、名古屋都发生了暴力打砸抢烧事件。日本政府武力镇压,直到1905年11月29日才彻底平息。
时任日本首相桂太郎。
通过日本的案例能读出一个深刻的逻辑,国强容易,民富很难。二战之前的日本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原因无他,民众不富裕。
日本在1938年前后的年人均国民收入在110美元左右,同期的美国则达到了730美元。英国和德国都在500美元以上,意大利也超过了200美元。与日本相当的只有苏联,1938年,苏联的人均国民收入在107美元左右。关系还是有的,强大的日本海军舰队是建立在对日本民众敲骨吸髓的基础上。这点倒是和大清帝国的北洋舰队类似,耗资3500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舰队也是建立在清帝国民众普遍衰弱的基础上。
区别在于,日本打赢了,老百姓的辛苦付出总算有了回报。说回报也不准确,看看日本对清帝国赔款的分配就知道,老百姓所获极少。事实上直到美国改造日本之前,日本通过战争获取的利益基本都被上层消耗了。日本老百姓被军国主义这种极端民粹所洗脑,然后成为日本这座战争机器的燃料。
— END —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