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高二作文

教育   2024-10-14 16:21   黑龙江  





试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无争,故无尤。——老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

中美两国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利己以凌云霄,利他以行远洲

高二二班刘凯祺

指导教师:秦凤云

“水善万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时运多舛,盈虚有截。古往今来,“利他”与“利己”争论久久不得平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事实上,“利他”“利己”并非单纯对立关系,而具有统一性,故曰:“于利他之精神,利己之观念中,窥得共同,笃步前行。
利他者,为国为民贡献,终将反哺己身。沈忠芳从不为人知埋名戈壁,到抖落凡尘耀于人世;秦玥飞生当村官,躬耕泥土,助力知识振兴;黄大年学成归来,廿二秋冬栉风沐雨,填补我国核国防空白:张照逐梦海洋,助梦强军巅峰。此几人者,皆为国助力数十年之久,以日夜汗水,以己身之幸福乃至性命为他人筑起道道“长城”,此为利他。而他们之辛劳于我华夏,何尝不会增益他们自身?莫忘,他们亦是那十四亿分之一的炎黄子孙。这何尝不是一种利他“层面的利己”
利己者,可为范本,为后世他人所模仿。曾经震撼网络一时的“研究生联合举报黄飞若教授学术不端”的案例不知可否仍有人记得。他们究竟是为了谁?首当其冲便是自己。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临近毕业,忍让多年终见曙光,却不忍他人身陷“囹圄”重蹈覆辙,念“利己”之本心,行“利他”之事。这世上总有这么一拨人,他们表面上是为了自己权益抗争,实则也为了一群人、一类人而勇敢发声,千年前他们是南宋权臣重将,维护中原国土不让分毫,百年前他们是共产党青年,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如今,正是你我新时代青年,这何尝不是一种“利己”层面的“利他”
我所言的“利他”,不是一味牺牲自己,成为“讨好性人格”。而是在时代之洪流中,得集体与个人利益之相似点,鼎力前行,为国筑梦。而我所言之“利己”,不是一味压榨员工,成为利欲熏心的资本家。而是在未来之朝阳下,明包括自己之内一类人的利益,奋勇抗争,修炼己身。
利他中利己者,投戎请缨报国余悫有识,破浪万里长空,其心日月为明。利己中利他者,挺身振臂捍卫应得之权,立鸿鹄之志,其志山河为清。
“利己”与“利他”齐飞,华夏共少年同辉。不吝手中笔墨,以时代巨椽之笔,著无悔篇章,彻华夏盈盈传承之火。

利己与利他,本是同根生

高二二班季嘉续

指导教师秦凤云

或许有人认为利他是对于自己的最大牺牲,或许有人认为利己是人类的最大本性。利己与利他不可并存。然水孕育万物又取源于万物,因而利己与利他,二者相容相生。
利己是利他的根基。且看那东郭先生一心利儿狼却险些为狼所食,且看那街上洒钱之人,一心为人却落得家徒四壁的下场。人若是舍弃了利己的基本欲望,则纵使他有万般才能也会冻死于路边;人若是丢弃了利己的口腹之念,则纵使他有菩萨善心也会饿死于街头。若是这样,多少雷锋未等助人便早已自身难保,多少善人未等大发善心便早已等待他人救助,则和谐美好的社会当从何建立?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明灯欲照亮他人,应先点燃自我,我们是太阳欲温暖他人,应先温暖自我。唯有实现个人之小利,方可成就利他之大利。
利他是利己的投资。今日利他之泉水小恩,明日有利己之涌泉大惠。今日助人之举手之劳,他日危难时有赴汤蹈火之大报。也许只是对他人的蝇头小利,却早已在他人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种子,他日定会长成一棵顶天大树。忆往昔有多少贫寒举子感念邻里的救助他日富贵后以荣华富贵相赠;望今朝,有多少人供养贫困大学生,待其毕业后使其颐养天年。利他并不是为了以后的索取,而是为了现在的自己未来不会后悔。作为学生,我们不应吝啬他人对于讲题的求助,也许它也是你的盲点,不应拒绝他人的举手之劳,也许对于自己也大有益处,因而以利他相投方得利己之报。
利己是利他,利他也是利己。西瓜大王慷慨地将花种赠送给他人,以防蜜蜂之传粉导致不良之种混入,家家在门前修建路灯,照亮了自己的家,更照亮了他人的路。我们生活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凑的世界,利他是为了营造更好的环境也是利己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中独存,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彼此紧紧的密不可分,构成一块大陆应对海浪的冲击。不要让利已的浪花将陆地打碎,不要让隔阂的风暴让尘埃粉碎。我们举手投足间不应区分利润的已与他,这个世界不再有你与我,已与他,而是只有我们。
利己与利他本是同源生,若是一味区分已与他倒落得一片狼藉,唯有包容并蓄,二者兼顾,方可创造大同世界。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孟宇欣

审核:秦凤云 王珀

哈九中秦凤云语文工作室
工作室旨在培养中学语文教学骨干,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服务于哈尔滨教育发展。挖掘资源,形成合力,在提高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成绩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