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维:且有放翁可回首

文摘   文化   2024-08-24 20:00   云南  
陆游名篇《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在追忆中紧紧抓住曾经的意气风发,自豪无比,但同时在悲慨中愤恨年华空逝,结尾锥心一问,家国与我软肋毕现。
陆游为何这样?让我们私自回到历史现场,去瞧一瞧这个他。
这首诗作于1186年春,当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此时,他已罢官六年
什么是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不忘志向的英雄。曹操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五十三岁,而此时的陆游,已经两只脚都耳顺的门,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园子走去了。
时间倒退至1180年,我们来看陆游刚刚罢官那一年写就的一首诗,这首诗,光标题就有四十八个字,长得就像陆游的报国梦: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我们想象一下,当时五十六岁的陆游,是怎样的口吻呢?一定是这样的:
“五月十一号的晚上呀,正是半夜时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跟着御驾亲征,把我们丧失数百年的本就是我们的那些老地方,全都收复回来了,我们进了城,那城里是真热闹呀,房子很高大,人们都很富庶,原来这就是我们的西凉府呀!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于是我还在马上就赶紧写了一首诗,还没写完,梦竟然醒了,真的是梦吗?我还是把它写完吧。”

这是陆游一生的梦。
这首诗中有一联极具画面感——“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姑娘们都学着京都流行的发饰,中原习俗泽披四境,一片太平胜景。
有着这样求索的陆游,你让他再等六年,依然赋闲,如何能不“书愤”?
这一愤,绵延了多久呢?我们让时间快快走,走到十年后,这一年,陆游七十二岁。有这样一首诗,也是很长的标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从题目来看,老头是梦见了和朋友聚会,然后根据梦中情状写作此诗:

露箬霜筠织短篷, 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 却拣蘋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 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 团扇家家画放翁。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我们听陆老先生自己慢慢道来。
“我呀,驾着沾满露水的箬竹和挂着清霜的筠织成的短蓬小舟,在淡淡烟雾笼罩的湖面上,飘过来,又飘过去。偶然经过菱市,不如去找我的朋友吧,朋友还没找到,我又见到一大片的浮萍啊,真是美,不如钓鱼吧,于是我手握钓竿赶紧撒饵。边钓着鱼,我边看到那白色的荷花刚刚沐浴微雨,红蜻蜓翅膀上招惹了些雨滴,此刻颇不自主。我不禁转过头,问问我的朋友们呀,你们知道最近吴中有哪些事情吗?哈哈,家家的团扇上都画着陆放翁呀!”
这才是“放”翁,是陆游的另一面,这一面柔和、清丽,人见爱之。
但如果以为这就是他的晚年,误矣!暮年的陆游,也还是陆游。
他七十三岁时还在山阴作两首《书愤》,“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七十六岁时,他仍在自叹“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直到八十五岁绝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泣血之声依然从陆游的肝肺中愤然而出。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陆游。
有时我们不免痛心失去卓异的大爱之人,但转念一想,即使再活二十年,也是为国为民极尽忧心的二十年,不如飞去,不如飞去......
飞到他方,让一个“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更浓烈一些吧。


维维在春城
给我和我的学生们有个聊天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