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炼中成长

文摘   2024-09-17 21:29   江苏  

作业:回顾自己亲历磨课的经历,分析和讨论成败得失。


本周适逢中秋假期调休。周六傍晚放学前,接到教务处通知,说有一节同课异构是二年级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在第四周。让我准备一下,我欣然应下。


晚上,开始听领导发过来的音频——教研室聂主任关于此课的提示。首先强调要以学为中心,其次要融合新教材修订版,不能再按老教材呈现乘法的两种写法稀里糊涂地教。比如3个5相加,要写成5×3,而不是是像以前直接给出5×3或3×5,师出无名。


2021年曾读张奠宙、巩子坤等大咖主编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时,张奠宙先生就说过,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矫枉过正,乘法算式的两种写法与第二学段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相违背,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教材这一部分内容要改。如此看来,先生是有先见之明。


因为牵扯到修订版,目前,世面上新教材中只有一年级数学。说一说此次我的课前准备。


一、搜寻尚未面世的新教材修订版,为设计导航


于是利用在新网师学习之便,向苏州的数学讲师陈六一老师请教新教材这部分内容的走向,回答也和聂主任差不多,但也没找到修订版内容。


于是遍地撒网,又向其他几位熟悉的远方学友打听,也没寻到新教材的修订版。大家能提供的都是人教版的新教材,还是以前的教法。然后又拜托朋友到知网上下载最新的资料,资料中显示的仍然是过去的内容。


没有见到新教材的真面目,总归是缺乏理论支撑。


二、查阅数学资料,寻根究底


此路不通,就换另一条。查阅七八本数学专著,只有三本书对这方面内容有介绍,一是上面提到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二是《美国中小学数学教师实践手册》,三是《玩游戏,学数学》。


在第一本《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一书中,张奠宙先生建议利用矩阵图可以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呈现两种写法,道理既讲得通,也不违背以后学习的乘法交换律。


在第二本《美国中小学数学教师实践手册》一书中,找到了乘法的五种结构:

1.等组——几个几;

2.比较——倍的认识;

3.行列——矩阵图;

4.面积——二维图形;

5.组合——搭配。


书中建议二年级从等组和行列引入乘法,并且美国对乘法的写法也是固定的,但和很多国家是反过来的,比如3个5相加写成3×5。


在第三本《玩游戏,学数学》一书中,对乘法的引入是从倍的认识和几个几等组角度进行的,教学方式灵活,遵从动作逻辑建构乘法观念。但我个人感觉从“倍”的认识入手牵扯到数与数的倍比关系,对于我们这边的学生来说,恐怕无法接受。


三、查阅数学杂志,另辟蹊径


然后查阅《小学教学设计》和《小学数学教师》,找到相关的几篇文章,但多是还是按照原来的教法来教,没有多大价值。


四、向高手请教,查找漏洞


今天早上,我把敲好的教学设计发给夏主任,夏主任给出意见是有些琐碎,可以使用小棒操作。自己也感觉过于细碎,刚刚又修改了部分内容。


陈大伟教授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自决自为。”所以,我仍然以棋子作为载体,从等组和行列入手,围绕“数数”这一观念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呈现矩阵图,建构乘法观念,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的两种呈现方式的含义。在练习环节,我打算融合跨学科练习,打破常规练习,融入语文的绝句、音乐的鼓点节奏和体育的广播操节拍,让学生体验跨学科中也存在数学乘法的“几个几”,也可以列乘法算式,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增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知道是否可行?


感觉还是有些“理不清,剪还乱”的感觉,这次的课件制作比较简单,总体感觉过于朴素了,还需仔细斟酌与修改。


虽然课还没上,但这三天也是茶饭不思,左思右想,不断推翻重来。这其实就是成长与收获——不断刮起的头脑风暴,刨根问底地搜寻和深度思考。既是煎熬,也是磨炼。


2024年9月17日

(1540字)



静心悟教
静心悟教,为孩子们的美好人生奠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