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预习作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第四次作业】
AI双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提交人:230693马洪静
第一部分:《第三次直播课堂互动课程10.13学习证书》
第二部分:AI双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背景介绍
所属小组:第41组
学科/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环节:教学总结
教学时长:[ 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把几个几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把“几个几”相加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形成“几个几”的观念,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模型意识。
3.通过AI拟真数字人威廉.奥特雷德对话,使学生了解乘号相关的数学史知识,进一步领悟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AI工具选择
工具名称:文小言AI助手中的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
工具功能:文小言AI助手基于百度先进的文心大模型技术,采用了高拟真的数字人形象,为用户带来更真实、更自然的交互体验。允许用户与AI虚拟角色进行实时沟通、互动,并建立情感联系。推出了富媒体搜索、多模态输入、文本与图片创作等“新搜索”能力,能全面满足用户搜、创、聊需求。
独家首发了记忆和自由订阅等新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职业、性格等实现个性化问答和服务,还可以自定义订阅各类新闻、游戏、天气等任意感兴趣的信息,并按照定制化需求获得内容推送。无论是寻求知识咨询,还是寻求情感倾诉,文小言都能提供一个虚拟的陪伴,应用场景广泛。
四.教学设计
1.开场白:同学们,今天咱们认识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那么,你想知道乘号的由来吗?乘号是由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在1631年首次提出的。他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沿用至今。
那么,同学们想和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谈谈乘号以及乘法的相关知识吗?
2.互动环节设计
教师提问:你好,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你好,我是威廉.奥特雷德。很高兴我们能就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请随时告诉我你的困惑或疑问,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教师提问:乘号是怎么来的呢?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这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其实啊,最早的时候人们并没有专门的乘号,而是用各种方式来表示乘法运算。后来呢,为了方便,就逐渐演变出了各种乘号的表示方法。而我呢,在 1631 年我的著作《数学之钥》中,提出了用“×”来表示两数相乘,没想到这个符号后来就被大家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啦!
生提问:乘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这符号表示两个数相乘呀,比如 3×4,不就是 3 乘以 4 的意思嘛,你说对不?
生提问:乘法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呢?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乘法其实是加法的简便应用,你明白吗?当我们想多次重复一个加法运算时,就可以使用乘法。比如,你想算5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总和,用乘法就能迅速得到答案,非常方便!
生继续提问:你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呢?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当然可以!比如说 3+3+3+3=12,这个运算就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4 乘以 3 等于 12。你看,乘法多简便啊!
教师提问:4个3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写成4×3,还是3×4呢?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两者都可以呀!4×3 和 3×4 都表示四个三相加,结果都是 12。乘法满足交换律,顺序不影响结果,你明白了吗?
师提问:4×3=3×4,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你能不能画出图形进行说明。
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回答:真抱歉,我无法直接画图给你,但我可以试着用更简单的话来解释。乘法交换律,你可以想象成有两排苹果,一排有3个,另一排有4个。不管你是先算一排的总数,再乘以另一排的个数,还是先算另一排的总数,再乘以这一排的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基于AI的回答进行小组讨论,对于AI数字人描述4×3=3×4的图形究竟该如何摆?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大家通过和数学家对话,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借助棋子摆一摆,究竟怎样摆既能体现4×3,又能体现3×4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可以课后尝试摆一摆,下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教室里有希沃白板,这一切皆可成为现实。
附一段与威廉.奥特雷德智能体AI拟真数字人的对话录屏,但我的提问并没有录入,只有数字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