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些与饺子有关的故事

美食   2024-12-21 17:08   四川  


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节气


冬至饺儿香,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全家人围坐一起,品尝的不只是美味饺子,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将其列首位。冬至始于汉代, 盛行唐宋,绵延至今。《汉书》中云:“冬至气起,君道长,故贺。”而《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可见,冬至不仅是节气,更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此日,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冬至这天, 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一天天变长,故有俗语:过了冬,每天长一葱。自此日起,各地气候皆进入比较寒冷的阶段,即人们常说的“进九”。记得儿时,每至冬至时节,祖母一边教我们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边让我们做御寒的游戏:跳橡皮筋、挤挤暖等,热闹之场景,仍记忆犹新。祖母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然而,作为“ 不南不北” 苏北盐城老家的农村,几乎没有人家包饺子,而是做糯米圆子或带馅的糯米圆子,意团圆添岁。还有那小饼(也是糯米面做的),“小冬”中午烧纸祭祀祖先,用“三荤”“三素”“两碗小饼”及小山似的“一大碗饭”作供品。


年复一年的冬至节,我们却从未吃过饺子,心里无限之向往。终于,在我9岁那年,母亲破天荒地为我们包了饺子。记得那年冬天特冷,未入冬就已下了两场大雪。没多久,我的脸耳手脚全被冻坏,先又痒又疼,后红肿。特别是耳朵,时常被我挠破,惨不忍睹, 母亲煞费苦心用了很多偏方,比如用生姜、大蒜等帮我擦治冻疮,都无济于事。冬至前夕,母亲说去二姨家借糯米粉过冬,整整两天未归。直到冬至头一天夜里,在我们都已酣睡她才回来。外面风雪交加,似雷霆万钧,像要吞噬我家破草屋。当我睡眼惺忪地看到母亲一身冰雪慌乱急切地寻找衣服时,我心疼不已,大声对她说:“妈,您快进我的被窝里暖和暖和啊!”“乖,快睡觉吧,妈还有事情要做!”母亲一边说一边走出卧室。


公鸡打鸣,叫醒了我,却不见母亲,依稀听到厨房里“乒乒乓乓”的响声,我好生奇怪:母亲在干啥?翻来覆去睡不着,还是披了棉袄悄悄溜出卧室看个究竟。一看傻了,昏暗的煤油灯下,簸箕里摆满了像金元宝一样的东西,是饺子。只见母亲从热气腾腾的锅灶上盛了一碗朝这边走,我飞快地回到被窝装睡。


“小翠,快醒醒,吃饺子,冬至吃羊肉饺,耳朵就会好!”


“羊肉饺子?哪来的羊肉?”


母亲打着哈欠,微微一笑:“外公家的羊肉呀,快趁热吃下,耳朵马上会好起来!”


我对母亲的话将信将疑,但又无法拒绝羊肉饺喷香扑鼻的诱惑,垂涎欲滴,便迫不及待大快朵颐。待吃完饺子时,我才发现母亲竟挨在床头打起呼噜,这时蓦见母亲左手中指缠上了蓝布条儿,且渗着血……原来,母亲为了让我们冬至能吃上羊肉饺,忙了一宿,不小心切破了手指……说也奇怪,自吃了那碗冬至羊肉饺子,我的耳朵果真慢慢好起来了。


再后来,父母每年冬至都给我们这群馋嘴的孩子包饺子吃。母亲还养了一只羊,但自家从不忍心杀,便卖给屠户换些别家的羊肉或猪肉回来包饺子。因为那时家里极穷,一年到头才吃上一顿饺子,所以,我们都特别期盼过冬至节。冬至吃饺子是最让人兴奋的一件事,进入冬季我们就天天扳着手指惦记这一天的到来。父亲拿出他自己做的擀面杖擀面皮,号召一家人齐动手包饺子。没包过饺子,不觉得饺子难包,包过饺子了,才知做工精细,工序复杂,要忙上大半天时间。且看父亲揉面团就不轻松,得一边加水一边和面。水多了,面团太烂黏手;水少了,太干又揉不动。等面团揉柔软了,便撒些面粉放案板上,再把面团揉细揉长揉滑,拿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剂,然后用擀面杖在剂子上来回擀动,这样一张张圆圆薄薄、大小均匀的饺子皮才大功告成。此时,母亲也做好了饺子馅,她在擀好的饺子皮里放上馅,不一会儿,一个个形似元宝、白生生的饺子就像站列整齐的士兵,齐刷刷地呈现在眼前了。而笨笨的我们,则慢慢腾腾,半天才捏出一个四不像的饺子,混在母亲包好的饺子里面滥竽充数,还乐得哈哈大笑。


饺子包好开始煮饺子。母亲站在锅边守着家里那口大铁锅,锅里的饺子不停地翻滚。母亲拿着铲子不停地轻轻推搅着,只有那样饺子才不会粘连也不会煮烂。而我们兄妹几个总会守在厨房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白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上下翻滚。不一会儿,饺子就像充了气的皮球,变得鼓鼓囊囊,随之就有一股羊肉鲜香扑鼻而来。嘴馋的我们早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夹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吃着,不经意间,一枚硬币蹦了出来。原来,母亲竟于我们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饺子里做了“手脚”。如果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是来年的幸运儿,预示着事事顺利,大吉大利。香喷喷的羊肉饺子吃出了浓浓的冬至情韵。


一晃,我们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却先后去了另一世界。每年冬至节,我们依然自己动手包饺子。那时,我们居住在单位公房, 一家紧挨一家, 非常和睦, 其乐融融。一家有事, 十家帮忙;一家做好吃的,十家来品尝。一位年轻时自北方嫁过来的阿婆,为人和善,热情大方。每逢过年过节,她就像长辈一样, 照顾着年轻的小家庭,做这忙那,不亦乐乎。我真正学会包水饺就是她手把手教会的。


开始,饺皮是自制的。从和面、擀皮、拌馅、包饺甚至煮饺子,阿婆都有“一本经”。阿婆一边教我们年轻人如何包水饺,一边念叨着:“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冬至到,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自那起,每逢冬至前夕,住乡下的婆婆就送来自家产的小麦面,我便从菜市场买回新鲜的猪肉、韭菜,以及虾仁、香菇、姜葱等。回家后,与爱人分头行动。我负责择菜洗菜切菜切肉,爱人负责和面擀饺子皮。将择好的韭菜洗净晾干, 切成碧绿的细段,放盆里备用。再将肉、香菇等洗净切成条剁成细丁儿, 然后开始烩馅。将锅烧热倒油,把肉连同早已备好的葱姜蒜盐料酒酱油等作料一一倒入锅里, 用铲子不停地翻炒至大半熟,调微火,再将切好的韭菜放入锅里,与肉一同翻炒几下(切忌将韭菜炒“死”变黄)。最后,倒一点香油,撒一点味精搅拌均匀, 盛于盆中冷却。一盆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制成了。


这时, 爱人早把面和得软硬适度,盆手两净,不粘一星面粉儿。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开始包饺子。刚要动手包,左邻右舍的娘们便嘻嘻哈哈地赶来了。爱人擀饺子皮,我们几个包饺子。边包饺子边说笑,比一比谁包的好看,月牙形、荷叶边……


下水饺尝鲜,她吃一只,你咬一口,吃得热热闹闹,赞不绝口。几家的孩子一起更是“疯”了,一边吃饺子,一边欢跳着,一边唱《冬至歌》。说着笑着闹着, 吃着唱着跳着…… 冷不丁,不知谁家的孩子起了个头,突然嬉闹起来,拿着面粉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花脸”,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特别开心。


很快,饺子包完,人也散去了。将剩下的饺子冷冻到冰箱里。翌日,用棉衣裹好饺子。坐在爱人飞驰的摩托车后面,个把小时便到乡下老家。


婆婆立马用土灶烧开一大锅水,将饺子全部下锅。顿时,饺子像一尾尾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跳跃着,活生生地透着红绿相间的“馅肚肚”。饺子香溢向屋外,惹来邻家孩子,孩子们顾不上烫嘴,迫不及待地用小手抓来就吃……后来,我们干脆在老家包饺子了。


然而,伴随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懒。无论城市还是乡下,做饺子都有现成的肉末与饺子皮。饭店里的水饺, 馅料品种丰富:蟹黄馅、虾仁馅、牛肉馅、鸡肉馅、鱼肉馅等,应有尽有。但我还是觉得自家包的饺子才是世上最好吃的,尤其是“父母牌”饺子,那饺里藏着父母深深的舔犊之情。


年年冬至,今又冬至。北风呼啸的冬至时节, 一家人聚一起, 包饺子,吃饺子,唠家常,平淡中透着愉悦、甜蜜、美满。这种人生幸福,足以温暖整个冬天。冬至饺儿香,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全家人围坐一起,品尝的不只是美味饺子,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戚思翠/文

点击订阅2025年《四川烹饪》杂志

用大师级鸡精做大师级好菜!
暖冬热卖菜:川香椒辣金钱肚


进入>实用菜品制作技术直播平台

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年味组合~川式腊味技术 

 川味麻辣香肠+川味腊肉(烟熏/风吹)

+川味香料酱肉  

直播回看,点击进入

进入>实用菜品专业技术直播平台


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嫩滑人气热卖川菜技术

4款成都川菜老店热卖旺菜

 酸辣滑鸡肉+汗蒸滑肉 

 豉汁金瓜蒸仔排+海鲜锅巴粥

直播回看   点击进入


《四川烹饪》杂志订阅方式
1.邮政网订阅: 邮政报刊订阅网
2.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2-50
3.微店订阅或微信支付至微信号18980751350

---------  微信公众号id:scprweixin  --------

投稿邮箱 | 85753250@qq.com
商务合作 | 13666293200(微信/电话)

四川烹饪杂志
传播美食文化,演绎烹饪技艺——餐饮界专业品牌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