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名片设星标,学习更多相关内容
华为供应链的变革、模式和方法是其商业成功的重要支撑。从早期的生产系统到如今的集成供应链(ISC),华为经历了从内部集成到全球布局,再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深度协同的转变。在模式上,华为采用SCOR模型,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涵盖计划、采购、制造、交付等环节,并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管理。方法上,华为推行了如JIT采购、VMI采购等先进采购模式,以及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等制造模式,同时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分级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此外,华为还注重供应链的连续性和风险管理,通过建立海外供应中心和区域HUB,以及实施备胎计划等措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些变革、模式和方法不仅提升了华为的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1.1 复盘:追寻铁军的足迹
早期阶段(1993-1997)
生产管理:华为非常重视品管,但未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和规章制度,导致生产部与品管部关系协调不畅。 计划流程:1995年建立公司要货计划评审会制度,逐步引入MRPⅡ,开始进行流程重组。 采购管理:1995年,采购部门对库存管理要求严格,强化采购资金管理,推动采购国际化和一体化。
第一阶段(1998-2004)
内部能力集成:华为开始重视计划和采购的协调,逐步建立完善的流程和组织架构。 ISC变革:1998年启动ISC变革,基于SCOR模型重新设计集成供应链流程,成立供应链管理部,改造IT系统,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第二阶段(2005-2014)
全球供应链建设:2005年启动全球供应链(GSC)项目,建立全球供应中心和区域HUB,提升全球制造能力,初步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 供应链升级:2011-2014年,升级供应链和采购的流程及IT系统,推行海外ERP,优化全球计划体系。
第三阶段(2015-2020)
ISC+变革:2015年启动ISC+变革,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主动响应的供应链,打造手机产业生态链。
1.2 揭幕:供应链的理论基础
1.3 供应链的起源和发展
二战时期:美军后勤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雏形,强调后勤补给的科学化和可预测性。 20世纪60年代:出现物料需求计划(MRP),随后发展为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制(JIT)和精益生产等。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进入智能化阶段,如工业4.0和智能制造。
1.4 供应链的定义和范围
定义: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范围:涵盖计划、采购、制造、交付、物流和退货等多个环节,涉及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1.5 SCOR模型
SCOR模型: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CC)开发,是目前最为经典的供应链运作模型,适用于不同行业。 组成部分: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对应于流程性能的指标基准、对供应链“最佳实践”的描述等。
1.6 供应链的特征
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协同关系:强调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 流程驱动: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华为供应链法步骤
2.1 转型:华为从B2B到B2C的供应链成功要素
华为从B2B到B2C的转型过程中,供应链的成功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战略定位
品牌解耦:B2C业务的品牌与B2B业务解耦,保持相对独立的运作。
高端定位:面向高端市场,面向消费者,面向开放渠道。
2. 构建核心竞争力
产品创新:持续投入研发,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供应链优化:构建敏捷高效的供应链能力体系,缩短供应链管道,优化供应模式。
3. 产业链协同
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创新与进步。
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手机产业生态链,推动创新资源、最新技术、最新产品优先在华为使用。
4. 快速响应市场
短平快打法:快速响应、快速爬坡、快速清尾,实现快速齐套和快速上量。
订单管理:优化订单承诺和履行流程,建立全球区域HUB仓,提升订单管理的可视化和透明度。
5. 数字化转型
IT系统升级:引入先进的IT系统,如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等,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排产和需求预测。
2.2 升级:华为供应链的模式、方法与工具
华为供应链的升级主要体现在模式、方法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1. 供应链运作模式
SCOR模型应用:分阶段应用SCOR模型,从内部集成到外部集成,逐步优化供应链流程。
订单运作模式:采用多种订单模式(如STO、ATO、MTO等),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策略。
2. 计划运作模式
计划定位:计划是供应链运营的核心,驱动供应链的各项事务。
计划体系:建立从战略规划到具体执行的多层次计划体系,涵盖预测、采购、生产、交付等环节。
S&OP:实施销售与运作计划(S&OP),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平衡,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3. 采购运作模式
采购策略:采用集中认证+分散采购的模式,确保采购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供应商管理:建立五级供应商管理体系,从潜在供应商到战略供应商,进行全要素考核和管理。
降成本方法:通过早期介入、核算准确、分级管理等方法,降低采购总成本。
4. 制造运作模式
质量管理: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制造、供应商等多个环节。
自制与外包: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灵活选择自制或外包的生产模式。
智能制造:推进自动化、数字化和精密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物流运作模式
物流操作原则:遵循7R原则,确保物流操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直发与直提:采用原材料直发和成品直提的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升物流效率。
智慧物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三、华为供应链实践步骤
3.1 展望: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未来,供应链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 价值导向的供应链
核心竞争力:供应链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利润源泉:向供应链的三个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要利润,通过精细化管理,挖掘供应链的潜在价值。
产业升级:下游环节对供应链的渗透和改造将推动产业升级,企业需要适应这种逆向改造,提升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2. 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网络化:供应链将向网状协同的价值网络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服务化:未来消费者将成为供应链的“话语主导者”,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服务化,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未来的供应链将是数据驱动的,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柔性、敏捷和智能将成为未来供应链的重要特征,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连续性: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将更加重要,企业需要做好应急管理,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
3. 供应链的战略选择
客户为中心: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客户需求,以客户为导向,优化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强调供应链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链协同:打造端到端的产业链协同,优化信息技术和流程,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3.2 取经:向华为供应链学习
华为供应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以下是华为供应链的几个关键成功要素:
1. 管理变革的急先锋
制度借鉴:华为借鉴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管理制度,不断进行管理变革,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目标导向:华为供应链以目标为导向,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高效、优质、低成本地达成客户交付。
2. 铁军的作战风格
专业化方法论:华为供应链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化的方法论和独特且过硬的作战风格,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持续改进:华为供应链的变革还在继续,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3.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敏捷系统:华为供应链具备敏捷的系统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持续学习:华为注重供应链的持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质。
资源整合:华为善于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升整体效率。
4. 供应链的持续发展
生态圈建设:华为建立平台型的生态圈,与生态圈的参与者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供应链的发展。
客户延伸:华为不仅关注客户,更关注客户的客户,努力为最终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推荐阅读:
210页 | 华为供应链管理实践:深入解析采购误区、战略采购、价值采购法则、ISC流程与变革项目的综合指南
47页PPT | 供应链管理全景分析:概念、战略、价值与评价,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框架战略、方法论
105页PPT | 华为供应链的深度解析:从历史变革到未来趋势,全面探究模式、方法与工具,以及向华为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