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黄帝内经》
68岁的刘阿姨退休后为了保持健康,每天早上都会坚持走路一小时。她还学着年轻人的健康饮食方式,早餐吃火腿和煎蛋,再搭配肉松面包,简单方便。
几个月前的一天,刘阿姨在家中整理东西时不小心被绊倒,腿部剧痛,无法站起来。
家人急忙将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的腿部骨折了,骨密度也比同龄人低得多。
刘阿姨满脸不解:“我每天坚持锻炼,怎么还是会骨折?难道走路真的没用吗?”医生耐心地解释:“走路固然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但饮食问题可能是你骨骼脆弱的关键。”
听到医生的回答,刘阿姨陷入沉思。那么,骨质疏松到底该如何预防?仅靠走路够不够?
01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多大
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密度减少、骨结构退化而引发的疾病,骨骼易变脆,骨折风险增加。
它被称为“隐形杀手”,因在早期无法察觉,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骨骼健康。据统计,我国约有1亿人受到骨质疏松困扰,其中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达30%以上。
骨质疏松的危害远不止骨折本身。跌倒后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引发并发症威胁生命。
《本草纲目》中提到:“骨者,身之干也,髓充则坚,髓虚则脆。”提醒我们,骨骼健康需要从根源入手。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30岁开始,人体骨量会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如果长期忽视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骨质流失将加速。
想要拥有强健的骨骼,从年轻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重钙的摄入和均衡营养。
01这两种食物
会让骨质疏松加剧?
1.高钠饮食与骨质疏松
很多人钟爱咸味重的食物,火腿、咸菜、午餐肉等,但这些美味隐藏着过量的钠。研究表明,人体每天摄入的钠含量超过2000毫克时,会增加骨钙流失的风险。
为什么高钠饮食会损害骨骼?
原来,钠和钙在身体排泄过程中紧密相关。当钠摄入过多,身体需要排出多余的钠,同时也会“顺带”排出钙。
肾脏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就会损失26毫克的钙。日积月累,会让骨骼变得脆弱。
《千金方》中曾有一句:“多盐伤骨,宜减盐平胃。”这提醒我们,清淡饮食不仅能保护骨骼,还能避免因高钠而引发的高血压等问题。
健康建议:
少吃加工食品,学会阅读营养标签,减少高钠调料如酱油、鸡精的使用。
可以尝试中医提倡的“生津养胃汤”,用黄芪、玉竹、枸杞搭配煲汤,不仅能增加钙吸收,还对骨骼健康大有裨益。
2.高脂肪饮食与骨质疏松
现在的饮食习惯中,肉类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高脂肪的红肉、烤肉,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很多人不知道,脂肪的过量摄入也会悄悄损害骨骼健康。
研究发现,骨髓中的脂肪细胞与骨生成细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脂肪细胞占据上风时,骨生成细胞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黄帝内经》提到:“肥甘厚味,久食伤骨。”这不仅是对饮食的警示,也揭示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过量的脂肪还会干扰钙的代谢,加速骨量流失。高脂肪食物还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人群中骨折风险更高,这是一种双重打击。
健康建议:
适量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入,多选择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中医建议可以饮用“补骨粥”,用黑芝麻、核桃仁、山药和糯米搭配,不仅美味,还能补充骨骼所需营养。
03预防骨质疏松
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饮食和运动固然重要,但一些生活习惯同样对骨骼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吸烟会抑制骨生成细胞的活性,导致骨量减少;长期喝碳酸饮料会破坏体内的钙平衡;熬夜则会打乱激素分泌,影响骨代谢。
《本草纲目》提到:“善养骨者,常露于日,温其阳气。”晒太阳是简单而有效的补钙方式,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帮助钙的吸收。
每天晒20-30分钟早晨或傍晚的太阳,对骨骼健康大有益处。
健康建议: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远离烟酒,适量晒太阳,增强骨骼健康。可以尝试“健骨茶”,用杜仲、续断、黄芪等中药材泡茶饮用,有助于补肾强骨,适合长期饮用。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