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未来的5-10年,经销商这门生意还有的做。
客观的来说,厂家在资金周转、库存压力、分销成本、地方政府关系等方面,还是得要仰仗经销商来搞定。毕竟,做生意的核心是做人,经销商绝大多数是本地人做本地生意,在当地积累了大量社会资源,有办法有能力搞定各类地方事务,这点是厂家望尘莫及的。
不过,市场环境在变化,经销商原本依仗的信息不对称,多级分销,厂家的独家合作以及对区域市场的保护政策等优势统统消失了。在信息高度对称,商品大流通,价格体系高度透明,社会性经营成本高涨的实际背景下,经销商若是再坚持传统的生意模式,生意难做,乃至喝西北风是必然的。
基于当前的市场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能活下去,或者说活得好的经销商,也就这两种:
第一种,企业级的经销商
这里所指的企业级,并不是规模层面的,而是管理方式上的,基本元素有:
1.市场定位清楚,发展目标明确,规划路径分解清晰。
2.管理带经营,一切经营行为在整体管控之下,正常推进有规划,面对问题有预案。
3.有清晰的产品组合,明确各产品的功能定位和占比。
4.财务功能健全,能把账全面算清楚。简单点来说,就是能算出每个产品,每个客户,乃至每个员工的实际产出盈亏情况,有量化,有对应的清算淘汰机制。
5.对下游客户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客情及增值服务体系健全,各客户的功能定位明确,能有效掌控客户,不会因为员工的流失而带走客户。
6.公司整体运营的数据化和透明化,直观明了,一目了然,即便是存在的问题,也是透明的呈现出来。
7.对风险有主动的早期防范体系。
8.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体系。即是将员工从招聘入职到离职,这期间所有会经历的事情,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量化明确出来。
9.对内管理企业化,对外发展品牌化。不仅仅是经销商自己做商品品牌,而是先把自己的公司品牌打造出来,与上游厂家的商品品牌形成双品牌运营。甚至自己公司的品牌在当地市场上还要能大过于厂家品牌,实现经销商的公司品牌带动厂家品牌。当然了,在早期,还得要通过厂家品牌来带动经销商的公司品牌。
还有一种形态,是往回走,
简单高效的二道贩子模式
1.不迷信什么厂家授权总经销商之类的,什么货好卖就倒什么货。
2.不推新品,只卖成熟产品。
3.更不帮厂家做品牌推广宣传。
5.经营成本,能怎么省钱怎么来。
6.家人亲戚是最好的员工,最多加两个临时工。
7.能租车就不买车,能用货拉拉送单笔货就不长租车。
8.不图做大规模,追求小而精,船小,机动,掉头快。
9.周转率第一重要,一箱货加两块钱就买,一旦压货,哪怕少亏点也得马上抛掉。
未来最糟糕的经销商,
是位于这两者之间的
1.经营规模有一点,但管理能力跟不上。
2.没本事管好人,但又招了那么多人。
3.貌似有考核激励,但没什么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4.对下游客户的管理失控,管控权更多是在业务人员手里。
5.生意大,但欠账也大,还有不少烂账。
6.业务人员用在作案方面的精力,远超过正儿八经做业务的精力。
7.一年到头接新品,但成活率低,不断的退货淘汰。
8.财务管理稀烂,投产比算不清楚,盘库都盘不明白。
9.没有人员储备,总是缺人,员工一走就影响生意,甚至内部轮岗都不敢搞。
10.公司到处都是成本漏洞,一年下来,浪费掉的钱,比老板赚到的钱还多。
11.把税金抠下来当利润,老板脑袋上顶个税务雷,营业执照也舍不得换。
12.也认识到问题,但不想整改,怕麻烦,认为没必要,到时候再说。
这类经销商在未来(有些就是现在)是最为艰难的,上不去,也下不来,卡在中间,看起来有点规模,其实却是高速公路跑破车。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进店选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