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固原市电视台视频号发的视频《固原四县一区“烟花秀”》,四县一区比较,隆德的烟火秀最厉害,留言栏里有一句“放炮还得看隆德人”让我一下子想说说隆德人的过年“放炮”了。
隆德是文化大县,在宁夏一直是“年味”最浓的地方,这“年味”很多,其中“放炮”是最有代表性的了。
“ 炮竹声中除旧岁”,过年的由来就是古代的人们为了赶走“年”这个怪兽,就把竹节点燃,竹节燃烧发出的声音就把“年”兽赶走,所以放炮是过年最古老的传统。
当然竹节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火药的发明,鞭炮就代替了炮竹,后来,慢慢的就有了烟花,就像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一样,中国人是玩火药最拿手的,烟花就是最能代表中国人过年的象征了。
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许多城市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将城区设为烟花爆竹禁放区。十多年过去,烟花爆竹禁放的地区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于是,过年各地一片寂静,天空中看不见璀璨的烟花了,孩子们的年就没有意思了,大人们记忆中的年味失去了,但天空并没有蓝起来。
一
2021年的春节, 除夕晚上11点多和朋友在北象山上观看了一场隆德县城除夕的烟花秀,当12点前后的半个小时内,山下的县城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县城各处升起无数的烟花,爆竹声把隆德的天空渲染成火树银花的不夜天,我们被深深的震撼了!
朋友是从北京回隆德过年的,他说:我喜欢闻这种烟花爆竹的味道,这才是年味!在隆德过年的好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的放一场烟花。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什么是年味儿”?高赞回答是:“所谓年味儿,就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燃烧后的味道。”
硝酸钾、硫磺和木炭,是烟花爆竹的不完全配方。这些化学元素,让烟花爆竹燃放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人说;“像是“大地被烘烤之后的焦香”,曾看到网上有人在搜“烟花爆竹味”香水。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曾经无比熟悉的味道。
鲁迅在《祝福》一文里,就曾经提到过春节这一天的特殊气味:“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其实,隆德一直是过年放炮最厉害的地方。小时候关于过年的记忆,总是与烟花爆竹紧密相连。
小时候,家里一般都比较困难,过年最多就买几串鞭炮,再就是几栋子“大炮”(一种用旧课本旧作业本包起来制作的炮仗)小时候家的附近有个炮弹厂(大概位置就是现在二中大门的南边)不是那种生产军用的炮弹,而是生产炮仗的,我的一个姐姐还在里面工作过,我曾经去看过他们制造炮仗的过程,那时的炮仗是用旧的课本作业本用手工一层一层的缠起来的,然后就把一百个炮仗盘盛一个大圆盘,我们就买的这种炮仗,那种炮仗声音很大,听起来很害怕,但很过瘾。
那时候那种升到空中的花很少,只有那些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人带回来一两个,当大年三十放起来的时候,我们小孩都会跑到人家去看看,那家的小孩的自豪感让我很是不服,而我们一般放的只是那种“七火”,前面一个小炮仗后面有一根小棍,点起来就会飞出去,那时经常会成为我们小孩相互攻击对方的武器,现在想起来挺危险的,但哪个时候好像没有一点事故发生的,
我们小孩过年总会把自己的炮仗拿出来比,看谁的多,那个先点完的孩子总是会很没有面子的,所以我总会缠着父亲买很多的炮仗,我那个在炮弹厂的二姐也会偷偷带回来很多的。
尽管如此过年放炮总是一件奢侈的事,省着省着总不够放,我们总是把一串鞭炮拆开一个一个的放,那时候总在想,什么时候能肆意的整串整串的放一回鞭炮啊!
小时候的我们,正是在烟花爆竹的气味里,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年味”。
二
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烟花好像是隆德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很是模糊了,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我上高中时就有了吧!也就是说80年代初末90年代初就有了,至此十五的烟花成了隆德人过年的重要仪式,陪伴了一代代隆德人的青春记忆。
为什么十五的烟花会成为童年最重要的记忆呢?小时候我们过年放的大多是鞭炮,再就是炮仗,所谓的“花”,大约就只是那种窜天猴,我们叫“七火”,好一点的就是放在地上一点喷出短暂花火的那种喷花,这大约就是小时候烟花的天花板了,至于那种飞到天上膨的一声出现巨大花火的烟花,我们只有在电影里面看到的国庆节晚上烟花了,于是当这种飞上天的烟花真正来的身边时兴奋和好奇是无以言表的,自然是童年最重要的记忆了。
最初隆德十五的烟花,现在想想其实和我们现在在家里过年放的烟花差不多,无非也就是飞到天上蓬的一声,出现一朵烟花而已,但在那时已经是我们能看到的最璀璨的烟花了,当那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时候,真感叹世界的神奇和美好!
我记忆中的最早的烟花燃放地点是在人民路的文化馆的楼顶上,那时人民路是隆德最主要的一条街道,政府主要机构都在那条街上。
十五那天是隆德县城最热闹的一天、从早到晚持续一天,白天是全县各乡镇单位的社火展演,晚上放烟花,全县的人倾巢而出,把县城的街道挤的水泄不通,我估计全县三分之二的人都会来到县城。
放花的时间预定在晚上八点,不到七点人们就吃过了晚饭,穿了厚厚的棉衣,兜里装着瓜子花生和糖,一路嬉笑着去看花。
大路上到处都是去看花的人,十里八村的人结伴而行,三三两两地向放花的地方聚集。年轻的夫妇抱着小孩子,领着大孩子。有的背上背着孩子,手里领着孩子,步行去看热闹。只有极少数人骑着自行车,前大梁上坐着娃儿,后座上的老婆怀里还抱着娃儿。每个人都满面春风,快乐洋溢空气里,漂浮在田野里,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坎里。
晚上更是人山人海的来到烟花燃放地点,文化馆的那一条街挂满了花灯,人们先是赏花灯,为了抢个好位置,把文化馆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到了烟花真正开始燃亮、升空的时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一片寂静之中,突然,一声巨响!烟花在半空中聚成一片火光,很快展示出壮观的造型,照亮半边天空,绽放着,极尽所能地美艳着;然后,随着沙沙的响声,晶晶亮亮的花絮缓缓飘着、轻轻摇曳,最后一点点降落……
人们被天空中的美丽震撼着,随着烟花发射的声音发出一声声惊叹。情侣们拥抱着彼此,目光炯炯,一同感受着这份浪漫;顽皮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手舞足蹈,开心乱叫。
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期待下一朵绽放在天上那彩色的花是什么样子?张大嘴巴惊叹这出乎我们意料的璀璨,但烟花总是短暂的,时间也是过的很快的,半个小时的烟花燃放时间好像一会就过了,我们总会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烟花放完了我们的心也好像空了,热闹马上就会离我们而去。
但在喧闹的烟花爆竹声中,大人小孩齐聚一处,寒冷被赶走,大家的心,也变得暖烘烘的。
就像期待下一朵烟花比上一朵更美丽一样,隆德人对十五烟花的期望随着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了,每年的烟花如果没有新的变化,总会引来一片骂声,在这样的骂声中十五的烟花一直坚持了二十年,地点从最初的文化馆人民街移到“大操场”(现龙泉苑)后来三山公园修成后又放到了三里店水库的湖心岛上。
记忆里的最后一次十五的烟花大约是2010年的元宵节,因为那是我最后一次陪父亲看烟花,因此记忆很深刻,那年父亲已经身体不行了,走路都要人搀扶,那年的十五我好像有感应似的,特意开车把父亲拉到三里店对面的县医院那里的公路上,那里虽然远点,人少,但观看的角度最好,那年的烟花什么样子已经没有记忆了,只记得父亲看了一会就累了,坐在车里了,隔着车窗看着空中的烟花,露出了无比留恋的目光,多年以后我一直记着父亲的目光和反射在车窗上的烟花交汇在一起的场景,可惜没有照下来,但深深的留在我心里了。
正月十五烟花的记忆成为我多年不忘过年的记忆。节日里有了烟花,也有了值得回味的记忆。
三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自己会买很多烟花来放,但这样的高潮只有出现在除夕12点的县城上空。
“烟花易冷”,在城市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方便的现代社会,烟花真的冷了吗?
直到庚子年疫情的到来,没有烟花的城市除了没有年味以后,也许失去了对城市的辟邪,就像古代人们用烟花爆竹驱赶“年”这个怪兽一样,有专家说了烟花炮仗味能在城市上空消毒对疫情有防治功效。
三年疫情后,很多城市都有条件的开放春节爆竹燃放的地域,但也看到好多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有些地方而言“烟花依然还冷”,年味也就淡了许多。
隆德近几年虽然每年过年时总会发布禁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但每年只是象征性的在腊月的前几天管管,腊月二十九、三十那两天满街的商铺都有摆满了烟花爆竹。今年更是全面放开了。
三十的那天晚上整个县城到处充满了烟花爆竹的声音,直到十二点达到了高潮,从没有人来制止,相反环卫工人初一一大早又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
于是隆德人肆无忌惮的就放了一场烟花,那个龙泉苑广场更是成了放烟花的网红打卡点,每到节假日,广场上挤满了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带来各种烟花,尽兴的放,十几个年轻人手执忘红烟花“加特林”对着天空喷射的烟花壮观场面,让外地回来过年的人,大呼过瘾。
这也许是隆德年味浓的原因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观看了一场烟花之后,写下了动人的名句。 成为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烟花和年味的一点记忆。
隆德人过年放炮的传统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年春节,隆德人买烟花炮竹的钱,估计是全区最高的县区之一,要不然那三十晚上壮观的场面何以而来?儿子小的时候,烟花的支出总要占到过年支出的三分之一,今年,烟花的支出600元,也就是仅仅那一瞬间的灿烂,朋友的孩子还小,他花了3000多元买了烟花,我笑笑笑说你真舍得啊!他说:值得,当看到烟花升到天空中一瞬间的绚烂,孩子脸上快乐的笑容时,他也会由衷的快乐!能用钱买来的快乐不多了。
我也很喜欢烟花,喜欢它瞬时的美丽,也接受它落幕的苍凉。哪怕只是粲然的美丽,在记忆里也是永恒而长久的绽放。
伊坂幸太郎曾说:“烟火带来的那种原始的畅快感,洗涤了在场所有人的疲惫与各种无意义的执着,让每个人都回到了最天真无邪的孩提时代。”烟花承担了一切的美丽,一切的绚烂,还有很多的心愿。
烟花爆竹带来的简单快乐,越发地令人怀念。
几千年来,烟花爆竹用它丰富的光影、色彩、气味、声音,陪着我们一起辞旧迎新,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了我们内心深处最五光十色的一段记忆。
四
以前 ,我是不知道隆德人放炮厉害的,大年三十零点的时候,只会听见看见家附近的烟花,感受着那壮观的场面带来的震撼,默默的在心里许下新年的愿望。
后来,有一朋友每年三十晚上零点前都要去北象山上,起初我只是以为他是去山上的庙里上香,直到有一次看见他的朋友圈里发的山上拍的视频,三十晚上零点县城烟花的壮观场面,才知道他是去看烟花的,那里是最佳的观看烟花的地方。
现在,有了无人机,我们就有了上帝视角,从更高的天空会更加直观的看到隆德县城璀璨绚丽的烟花。
去年春节,消失多年的元宵节烟花回来了,元宵节那天,隆德人又重温了多年前的烟花记忆,虽然,已经见过世面的隆德人,面对比家里买的烟花大不了多少的烟花秀,并没有多么的惊叹,但笑容代表了他们的满足。
今年春节的天气非常好,大年初一,全国各地晴空万里,天空一片湛蓝,抖音上各地网友纷纷晒出三十晚上烟花的壮观景象和第二天早晨湛蓝的天空,证明放烟花和空气污染的关系,相信烟花不会再冷了。
一条条的街,一片片的繁华霓虹, 一年又一年,十五月圆,烟花不冷。
烟花又烟花,不是雪,却一样洋洋洒洒, 在朦胧的月色中,微笑告别世界上那些还在闪烁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