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思||我为什么不用积分制?(No. 1123)

文摘   教育   2024-12-25 23:24   广东  

作为一名深圳特区24年高中班主任,我每天思考一个问题、写一点感悟,给老师支持,给家庭赋能,祝孩子们越来越好!

我做了24年高中班主任,没有用过积分制,主要是我算术不好,脑子不够用。


其次,我有一个很直白的观点: 孩子们上学要考试,要看分数,如果生活、表现、日常行为,什么都和分数挂钩,那分分分,真成了学生的命根。



本来很多父母就很看重分数,现在什么都积分,家长很容易夸大分数的作用,他们真的就会变得眼里只有分,没有人。


我还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被扣分的孩子面临着什么困境呢?如果小组积分,每个组员的表现和小组的利益紧紧捆绑,例如有的班级会优先选座、享受福利等等,孩子一个不经意的小错误会带来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无疑对犯错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活泼好动、发育慢半拍的男孩子。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犯错本来就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可是犯错的后果让孩子不堪重负,怎么办?要么不行动就不犯错,要么逃避惩罚,要么否认错误……


二、当孩子一犯错就被扣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行为本身,却忽视了背后的积极动机和人向上向善的本性


也许上课的时候孩子听到老师的讲解,突然和之前的某个知识点联系了起来,于是情不自禁地和同桌分享,结果被批评上课讲话。一扣分,孩子会很沮丧,那个一闪而过的思维火花就这样被浇灭了。


如果反复几次,他上课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别多想、别说话,思维也许就停滞了。没有大脑积极参与课堂能让孩子受益吗?


三、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错误多半都是因为弱控性、易冲动性等原因造成的,而所有的这些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如果能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明白犯错不可怕,犯错后我们需要复盘,错误行为背后的积极和美好在哪里,下次我还可以怎样来面对同样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表现上、外界的评价上,而去探寻自己行为的内在意义。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变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我们班曾经有逃课去打球的,我让他们想想这项运动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作业和运动的矛盾怎么解决等等,在每次犯错后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


四、据我观察,很多学习困难的孩子行为表现也堪忧,这就导致他们无论怎样积分,都处于落后阶段。这样的孩子会把自己与分数等同,认为自己人品不好。如果他觉得自己学习不好、行为不好,同学们都看不起我,那我来学校干什么呢?学校还有什么吸引力呢?听说有的班级还要公示学生的积分,这让孩子的脸往哪里搁?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哪里会有自爱和自律呢?那就破罐子破摔呗!


所以,在我看来,积分的方法就是典型的企业管理的方法,方便老师查看学生的表现,这不是教育,更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因为分数会抹杀掉孩子的动机、兴趣、爱好、人格等。如果一个班级就靠积分定好坏,这方便了老师,可是苦了学生的未来。


我们用积分高低来换取班级的一些特殊权利,这就是在制造矛盾,还会破坏每个学生进步的内在动机。因为我们认为只有竞争、只有靠外在的诱惑才能督促孩子进步,我们忽略了每个人都想变好的内部动力。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因为自己遵守了规则为小组赢得了积分感到高兴时,你不仅要告诉他有集体荣誉感,更要告诉他,遵守规则已经逐渐内化成了他的优秀品质,已经养成了习惯;当一个孩子因为做了好事被加分时,你要告诉他做好事本身就是无价的,做好事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是比分数带来的更加持久


请各位教育者谨记:一个人优秀的人格品质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希望我们每个班级里都充满着爱、信任、规则和内心世界的丰盈!





作者简介:


人民德育(深圳)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

人民德育骨干教师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

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工人先锋号”负责人

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班主任成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深圳市妇联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深圳市第二、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深圳市首届百位“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福田中学“家庭教育”品牌课程主持人

福田区兼职督学

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资深讲师

福田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福田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

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广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校外导师

所写案例曾经荣获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妇联优秀案例、福田区特等奖等荣誉。

主持省、市、区等各级德育课题,参与国家级、深圳市社科院课题




麻辣班主任
24年高中班主任,解码孩子,走进父母心,传授积极育儿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