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24班岁的高中班主任,我每天思考一个问题、写一点感悟,给老师支持,给家庭赋能,让孩子们越来越好!
首先是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变得多元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抚养家庭等等。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结构让每个成员的相处都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完全靠自己摸索,因此各种关系和矛盾纠缠在一起。父母的情绪无法平和,孩子的问题情绪就会层出不穷。
还有很多看似完整的家庭,爸爸忙着赚钱,妈妈全职带娃,妈妈会把个人成长的愿望放在孩子身上,和孩子荣辱与共,过分强调孩子的乖,对孩子要求苛刻,容错率很低。这让孩子压抑需求,控制情绪,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于是通过厌学弃学来表达自己。
更隐秘的是,妈妈会把对爸爸的情感需求转向孩子,让孩子承担起“情绪老公”的角色,这显然会影响孩子的独立和成长。
当然,我也见过妈妈上班挣钱养家,爸爸在家带娃。可是男性本身的角色定位更让爸爸觉得别扭,从而增加了对孩子的说教。
其次是家庭生活的失真!
现在的家庭生活应该说不是生活了,而是被外包了:买菜有美团、菜大师等等,做饭有预制菜,还有钟点工,打扫卫生可以请人。很多父母还把老人请过来帮忙接送孩子。老人特别尽心,喜欢包办代替,因为这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那么孩子需要做什么呢?上学、补课、兴趣班、培优班。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实践真实生活的机会,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买菜做饭、洒扫应对,对于生活的探索被父母忽略,转向对学习的要求。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当我们把学习成绩当成孩子的唯一价值体现时,会让孩子觉得我成绩好才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连简单的家务都不会做,我是多么差劲啊,我这样的日子过得有什么意义呢?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萌发和思维能力的大跃迁,再加上互联网各种信息,会引发更多的疑惑和思考,直至自我否定,自我封闭。
很多家庭连每天晚上坐在一起吃饭都成了奢侈品,更不用说彼此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即使坐在一起,父母也是不断催促和唠叨,生怕占用写作业的时间。
再次是家庭活动的减少!
都说父母要先做有趣的人,再做有用的人。我们忙得都忘记了,一起和孩子骑车、爬山、捉鱼、跑步、闲聊甚至发呆。只知道平时晚上陪写作业,周末接送兴趣班,走亲戚、聚会、旅游、聊天、调皮捣蛋的时间都被挤压。没有活动哪里彼此的互动呢?
很多父母认为吃饭、游戏、聊天就是浪费时间,恨不得让孩子24小时都在学习。
最后是家庭关系的淡漠!
经济的发展让亲情变成了可计算性的交换,彼此的交往变得有些微妙。而核心家庭的盛行让七大姑八大姨似乎成了历史,表亲们又在不同的地方,家庭里一旦发生了矛盾连个缓冲地带都没有。
为了孩子读书,单独租房,夫妻分居,兄弟姐妹分离是常有的事。甚至一些小城市的孩子会涌向周边大城市的私立学校、特大高中读书。
在我的家乡,有不少父母把孩子送到成都读初中、高中,经常是两三周才能回家和父母见面,或者父母每周开车几个小时前往学校看孩子。
真是醉了,为了读书,一家人都掰成几瓣了,哪里有闲情逸致享受家庭生活、经营家庭关系呢?
作为一个老班主任,看到我们家庭生活的变化,看到家庭教育只剩下了教育,心中有些莫名的担忧!
如果没有了家庭,只剩下了教育,小心孩子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冷漠的学习机器,空心而无责任感的人。没有家庭的滋润,哪里来的担当、亲情和热爱呢?
作者简介:
人民德育(深圳)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
人民德育骨干教师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
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工人先锋号”负责人
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班主任成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深圳市妇联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深圳市第二、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深圳市首届百位“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福田中学“家庭教育”品牌课程主持人
福田区兼职督学
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资深讲师
福田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福田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
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广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校外导师
所写案例曾经荣获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妇联优秀案例、福田区特等奖等荣誉。
主持省、市、区等各级德育课题,参与国家级、深圳市社科院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