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朋友圈看到家长们发的老师的PPT,上面清晰地写着: 轻易不找你,找你就是问题很大!我一看愕然了!
确实,在我们对于家校沟通的认识里,老师找家长好像就是意味着“告状”,因此,为了避免彼此的尴尬,或者说不让家长伤心,不给家长“添麻烦”,除非万不得已,老师一般不轻易和家长联系。
这给大家带来的印象就是,家校沟通是问题导向,而不是成长导向。这就意味着家校联系就是解决问题的,老师打电话来就没好事。那多没面子啊!于是,家长单打独斗地就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缺乏对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有可能会激起亲子矛盾,让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
不仅如此,问题导向的家校沟通会阻碍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熟人关系,而关系不好,怎能有教育呢?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社交媒体,他们丑化教师形象,对立家校关系,破坏家校信任,这更加让家校之间沟通壁垒越来越多!
更严重的是,家校的隔阂会让网络的黑手钻空子。在过去,孩子们的问题行为无非就是打架、闹事、破坏公物、不写作业、逃课等等,老师和父母的权威加在一起似乎能够镇住孩子。
生于数字时代的孩子们,在网上学习、交友、游戏……当他们遇到困难又不知从何说起时,有人在网上教他们: 割腕可以转移痛苦,OD可以飘飘欲仙,游戏可以带来快乐,还会教他们自伤自残,直至厌学弃学走向极端!
这些现象,如果家校不携手、不细心,很难看出端倪。只是觉得孩子情绪不好,爱打瞌睡,不交作业,成绩下降,脾气急躁,早退迟到……
还有一些父母以老师不找我为管教标准,只要老师投诉轻则抱怨,重则打骂。孩子因为害怕惩戒而掩饰自己在老师面前的行为。等到“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孩子已经受到严重伤害了。
如果家校沟通只有问题导向,缺乏平时的互动,一些对立违抗的孩子会在老师和家长“钻空子”,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地方,怎能专心地成长自己呢?
所以家校沟通应该多一些彼此的感情交流,关系的维护。就像走亲戚一样,多多走动,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家校的助力,遇到困难时有温暖有帮助,才能抵御外面的世界无形的多元的压力!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进行家校沟通呢?下期待续!
孩子有心理问题,我们怎么说,家长才会听?(No.1105)
随笔||为什么有的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的心理问题呢?(No.890)
可爱的娃,主动向我求助,希望妈妈改变教育方式!(No.1089)
转载||人民网:“讲好教育故事 弘扬教育家精神”网络案例征集活动座谈会在京举行(No.1088)
网名“麻辣班主任”
深圳24年高中班主任经历
人民德育(深圳)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
人民德育骨干教师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
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工人先锋号”负责人
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班主任成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深圳市第二、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深圳市首届百位“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深圳市妇联首届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深圳市福田区兼职督学
福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邀讲师
福田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福田中学“家庭教育”品牌课程主持人
福田区“大先生”计划“领航教师”培养对象
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资深讲师
福田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
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广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
课程《父母怎么说,孩子更合作》被福田区委组织部推荐为”二次创业“课程
所写案例曾经荣获广东省优秀案例、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妇联优秀案例、福田区特等奖等荣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校外导师主持省、市、区等各级德育课题,参与国家级、深圳市社科院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