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父母都很忙,没时间也没精力带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上幼儿园或者小学才接过来。可是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发现一堆问题,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换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孩子会感到紧张和不安,所以会有一些令人不解的反常举止,例如,胆小、回避、敏感、小气等等。
还有些孩子总爱东看看西摸摸,结果被父母解读为: 没礼貌、没教养、被溺爱。再加上很想弥补之前缺失了陪伴的遗憾,于是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
有的家庭原本就有婆媳矛盾、妯娌关系紧张等等问题,父母会把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急于改变从老人那里带来的“痕迹”。
育儿书籍也常常放大老人带孩子的问题,觉得会“溺爱”孩子,于是父母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纠正孩子的习惯,批评、惩罚多于肯定欣赏。
此时父母教育孩子常常充满了怨气:
“我说的话你没听到吗?有没有长耳朵?”
“这么小就这么多坏习惯,长大了还得了?”
“吃饭记得洗手,哪学来的坏毛病,脏兮兮的吃坏了肚子又得上医院,累死我!”
“赶快来读书,肯定这几年都没有读过绘本写过字,这个周末赶紧得把英语班报了。你看我们单位同事的娃都考级了。”
孩子心里本来就有一个疑惑: 爸爸妈妈从小就没把我带在身边,是不是不爱我啊?
现在回到父母身边,发现总是被批评,于是心里更加坚定: 肯定是不爱我,我都感受不到对我的爱❤。
一个觉得自己不被爱的孩子,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就严格管教,孩子不满,出现更严重的问题,父母升级管教,造成更严重的亲子冲突,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果这种模式持续到青春期,不仅是学习成绩的问题,更严重的可能就是不断违纪、手机和游戏的沉迷、拒绝沟通问题、社交困难甚至心理健康等等问题接踵而来。
怎么办?
所以,当孩子没有在自己身边长大的时候,一定要先和孩子处理好关系,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当孩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时,例如拒绝刷牙,不想独立洗澡时,我们可以温和地带着孩子把刷牙、洗澡拆成几个小步骤,用游戏闯关的思维把任务变得有趣味,每做到一步,就及时鼓励,祝贺孩子闯关成功,通过击掌、拥抱等肌肤接触增进感情。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欣赏孩子,感恩老人。我们可以这么说: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真好,把你喂得壮壮的,我们要懂得感恩,记得多给他们打电话哦!你能自己收拾玩具,真能干!你能安静下来看书,真爱学习!你能完成这么协调的动作,厉害,我要向你学习!你有这么多好习惯,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学生,爸爸妈妈可放心了!
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热爱学习,能够学好!有研究显示,祖辈带大的孩子更有创造性更加自信。只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加正向积极的互动,孩子的潜力会被不断地挖掘!来,跟着我试试吧!
作者简介:
网名“麻辣班主任”(抖音号56330162099)
深圳市福田中学24年高中班主任经历
人民德育(深圳)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
人民德育骨干教师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
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工人先锋号”负责人
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班主任成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深圳市妇联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深圳市第二、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深圳市首届百位“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福田中学“家庭教育”品牌课程主持人
福田区兼职督学
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资深讲师
福田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福田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
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广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校外导师
所写案例曾经荣获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妇联优秀案例、福田区特等奖等荣誉。
主持省、市、区等各级德育课题,参与国家级、深圳市社科院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