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书一览

学术   文化   2022-09-21 10:32   北京  

最近读书的时间很多,陆陆续续杂七杂八读完了一些书。有些很快速的翻完了,当时顺手发了个朋友圈,有些连翻都没翻完,有些还沉迷其中,卷不释手。今天就把想起来的书在公众号里统一列个清单,谈谈读完的感受。中年人看书,感觉就像张无忌学太极剑,看很多,但大部分都忘了,也就领会领会“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吧。
先说说占了阅读时间的最大头的两部网络小说,前一阵子读万维钢的《佛畏系统》,从开始到结束花了很长时间,书很好读,也很吸引人,但万维钢在里面推荐了一本网络小说《诡秘之主》,我顺手找来看了看,立刻走了岔路,优先去读这本小说了,导致严肃读物《佛畏系统》花了很久才读完。
对这本小说的推荐夸奖,万维钢书里讲了很多了,书真的写的很好,有种阴郁的哈利波特气,福尔摩斯时代英国的阴暗气。作者假设了一套系统,设定了两个关键词“途径”和“序列”,途径大概就像是行业或者体系,序列就像是等级。书里有22条成神的途径,每个途径都分成十个不同序列,从低到高逐级晋升。复杂程度远超企业政府等现实组织。
每个途径&序列都有自己独特的有意思的名称,比如占卜家,梦魇等等,设定也很有意思。序列的晋升叫消化,消化的方式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消化占卜家,就得扮演成一个江湖术士,演的像,才能晋升。何时彻底摸透扮演这个角色的秘诀,何时就晋级下个序列。至于什么叫摸透,全凭自己感悟,懂了就自然懂了。这让这部奇幻小说充满现实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现实人生何尝不是在不停地转换角色的扮演。
网络小说的通病都是因为按字计费的商业模式导致的啰嗦和冗长,这本控制的尚好,但我真心觉得如果篇幅缩减一半,设计的途径减少一半,丝毫不影响他的艺术性。


第二本耗费时间的是网络奇书《临高启明》,因为最近出了第二卷的实体书,看完不过瘾,又把网络版拿出来重新看看。
这本书写到现在连载还没结束,大致故事讲是明朝时候解放中国的故事,刚从海南开始进展到广东,这就已经是中国最长的网络小说之一了。
这本书是本穿越名著,但又不同于一般穿越爽文。过去穿越文的主角穿越回去是个神,神都有两方面优势,硬+软,硬是工具优势,包括现代物品,枪,车,电等等,软是信息优势,包括历史记忆,科学知识,民主思想等等。硬+软优势俱备,秒杀时代。
但这本书探讨的更加硬核。假如真能穿越,并且实现硬+软优势,我们要带多少硬件?多少枪支弹药?在现代社会如何准备?偶然遇到的时空通道可否承担持续物流重任?现代物品需要的基础设施怎样建设?
信息优势更难保证,记忆的历史如何确保准时准确?如何保证科学技术的全门全科资料传承?如何保证科学技术的落地土壤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下,就是需要最少带多少人,最低限度带多少物资,能在古代初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现代工业体系?这本书的答案是500人,一条船。这本书披着穿越小说的外壳,讲了一个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故事。
这本书理工部分硬核,很有意思,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万事万物在几百年前都很困难,哪里有煤,哪里采铁矿?怎样初步完成工业分工,建立工厂,肥皂怎么做?抽水马桶怎么做?古代国家怎么能一下子变成现代化国家。
但另外一面读起来更精彩,社会怎么改造,新旧社会怎样融合,穿越回去开始做当地人工作那些篇章读出了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的感觉。
社会基本稳定以后,500人的穿越过去要建立的社会形态是什么?500贵族元老院?还是人人平等的新世界?读者在这里自动将自己代入穿越过去的500众,愿意选择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还是想做500贵族江山永固的阶级国家?有个穿越群众说得好,“要是在这里谈人人平等,我费劲穿过来干什么?”当地民众怎么想?既被强行带入了生活更好的现代社会,被灌输了文明思想,现实中自然产生了对平等的追求和对等级制度的反抗。
原来科学技术只是一方面,社会的设计是个更难的持续活。从这个角度看,我看这书也快写不下去了。小说越现实就越残酷,作为读者我都为作者发愁。


这段时间还读了几本经济相关的书,这些书都是属于看了忘,忘了看的类型。
比如《中间人经济》这本书买了很久啦,现在终于有空翻完。之前读多边市场经济学那本书的时候就看到很多中间人经济的例子,但这本书扩充了中间人概念,中间人是最古老的经济形式,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作者有一个很好的框架,通过用中间人对交易的参与深入程度定义了中间人的六个角色。
一是匹配供需的搭桥者,然后是帮忙筛选的认证者,更深一步是协助交易保质保量的强制者,再转变成开始承担风险,更像贸易商的风险承担者(担责者),甚至可以介入交易前端帮忙设计需求,或是带需求参与优化供应端的礼宾者,最后是完全可以接受委托独立谈判交易的隔离者(体育或者演艺经纪人)。
中间人不会被消灭,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经济的发展只是改变了中间人的形式,重塑了中间人行业。几乎所有宣称消除中间人的广告都是骗人的,甚至只是另一个中间人形式的商业广告,不同的中间形式实际上竞争的是中间效率。


还读了野口悠纪雄的这本《失去的三十年》,是从日本经济学家角度回忆平成时期的随笔日本经济史。作者文笔轻松,不那么严肃,非常好读。平成三十年的日本被分成了三个阶段,头十年是泡沫的破灭,然后是和美国泡沫一起的恢复,最后是08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再衰退。
他有很多我个人很赞同的观点,例如泡沫必然破灭,原因并不是日元升值,而是日本产业结构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造成,核心是经济发展问题。
过去的世界格局其实是个中美共赢格局,某种意义上只有这两个国家具备生产能力,中国负责低成本的制造,美国负责高科技的创造。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分布在这两个国家。
日本的发展不能靠货币宽松,不能靠负利率刺激,而是要改变长久一成不变的想法,转变僵硬的产业结构,拥抱世界的变化。制造立国,贸易立国,科技立国都不绝对,核心是学习跟随变化,不断转型创新。要想人均收入高,最后必须要走创新的路。
这也是其他高收入国家的宿命,不创新的路被中国人堵死了,具有庞大人口和制造能力的中国崛起对全球其他国家发展都是挑战性的课题,怎样避开中国,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是发展绕不过的问题。
这书里一开始写到日本泡沫破灭初期企业“纷纷倒闭”还勾起了我当年在万科战投部和同事们写PPT的一段美好回忆。


还看了两本关于比特币的,一本也是野口悠纪雄的,名字是《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另外一本是《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黎巴嫩的经济学家赛费迪安·阿莫斯所著。
野口悠纪雄的书比较科普,作者也总是流露出那种对日本发展怒其不争的感情,但令人感叹的是,其实野口悠纪雄是1940年出生的经济学家,这本关于比特币的书2017出版时作者已经77岁了,感觉人不能拒绝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可能能坚持学到老,人就会老的慢一点。
而《货币未来》这本书内容特棒,几乎解答了我对比特币的一切疑问,非常清晰,从货币角度讲了讲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现实可能性。我读完就赶紧在朋友圈把要点做了笔记:
  • 货币就是一连串信息的记录;
  • 一个物品能否充当货币,核心是观察存量和增量比;
  • 黄金天然是货币,金本位是个近乎完美的制度,但问题在于随着价格增长,黄金难以无限分割,另外金本位制度,也难以监督政府是否真正实行金本位;
  • 比特币就是一种人造的黄金,人类可能不能凭空造出金元素,但却可以造出符合货币概念的数字黄金;
  • 因为可以无限复制类似比特币的系统,所以由于比特币的先发优势和分散性,占领大家心智的数字货币只能是比特币,其他新冒出的数字货币都会让人觉得是创造者别有用心的自我造富工具;
  • 区块链现阶段就只能用于比特币,看不出还有别的用途,验证成本太高,没有其他需要分散式去中心化的场景。
总得说,看完就觉得比特币本身逻辑自洽交圈,居然还有很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感觉这个领域还有挺多可学习之处。


最近还读了一些谈社会问题和组织问题的书,比如终于花时间读完了《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这书也是买了很久了,一直没有读下去。这次时间富裕,读完感受挺多。政治是个高深学问,因为说服别人最难,说服别人牺牲利益就更难,政治工作是个拉帮结伙的工作,是个平衡车的工作,中间的技巧,需要的能力可能最高,所以政治这个行业是从业高层平均年龄最大的,需要之前很长很长时间的学习铺垫。
政治动物的核心问题是位置,在想要的位置,才能做到想做的事情。这本书实际上围绕怎么争取大家支持,怎样获得关键位置讲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技巧。很多时候中国文化羞于公开谈论此事(可能国外也一样),带来的是高举道德大旗,实则利益行事的背离。
读这本书,解决政治逻辑上的自洽,政治动物为了位置的行动和反应,是天然之举,不是羞愧之事。

还读了大前研一的《无国界的世界》,这本书更老,写于1990年,我手里这本已经是2005年买的了,开头的几章最精彩,阐述对世界的新认识,后面回到了顾问的老路,从客户导向谈商业战略问题。
世界真是一个循环,前面几章大前都像传教一样,给大家讲为什么要全球化,全球化的美妙全景,全球化对普通人生活的好处,企业要积极拥抱国际化,没有国界,做世界的企业。没想到30年过去了,在全球化思想深入我们这一代人心的时候,反全球化,贸易保护却要变成了新的潮流。
在那个时代,日本还是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GDP高,经济活跃,如今中国取代了当年日本的位置,日本成了各种经济著作里反思的主角。
大前的书口气总是那么斩钉截铁的导师范儿,虽然我觉得从他的视角出发,讲的似乎都对,但确有必要跳出他的视角看看问题。商界人士的普遍认知都是市场导向,崇尚个人奋斗,政府无用论,政府做好简单的职责,经济发展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政界人士可能完全不这么看,从他们角度看,商界人士贪婪,唯利是图,视野狭窄,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社会的一部分,必须限制引导利用。简单说,商界看政界愚蠢,政界看商界贪婪。
事实上,确实好的政治环境会让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在全球化时代,确实看到市场导向,个人奋斗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中国的崛起依赖于和平交流的大环境和大家的勤奋努力。但长者有云:“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世道稍有反复,就能理解和平稳定的环境并不是自然而然天然存在的,政界和商界精英还是要更加互相理解。


还读了两本有意思的小册子,一本叫《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这是一个日本资深从业人士写在报纸上的房地产专栏汇总。读完觉得这本书也适合写给中国人,日本同行操心的事情和中国同行差不多。买房子在哪里都既是经济领域问题,也是社会领域问题。书里比较松散的讲了很多现象、观察与思考,摘录如下:
  • 集合住宅让大家更容易拥有房子,但小家庭趋势造成了日本生育率降低,原因是不和老人一起居住没人带孩子
  • 日本过去建筑低矮,30年就拆了,现在开始住钢筋混凝土的高层集合住宅,周期会大大变长,但这些新住宅可能未来更新重建是个大麻烦,没有容积率余地,分散产权人群的协调也很困难。
  • 现在的日本,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再也不选择去地产企业工作了。
  • 地产中介很多乱像是代理人同时代理买卖双方的双边代理制度导致的,应该改掉。
  • 业委会制度就是基层民主制度,需要每个人参与。所以业委会也有很多民主制度的弊病,代理人不负责的风险,与物业公司勾结一气欺瞒业主的风险,效率低等等,虽然很难做到,但理想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应该是对立面。
另一本小册子名字叫《“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看了觉得大有意思,日本人也觉得自己经济不好是因为文科生太多,原来文科生到哪里都是锅。
作者讲了讲对这个观点的不同意。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都重要,理工科的学生看似实际,但往往一条道走到黑,不容易反思为什么要往这个方向走。文科生实际上是帮助人类时刻检讨自己,对于群体而言,往哪里走可能比走得快慢更重要。书的后半本讲了讲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观点等等
最后,提提看了本设计书《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书名就代表了我的理想,我也希望儿子能自动自发学习,但实际上看完发现用处不大,结论恰恰是相反的,接受了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别让小孩关门自己学习,独立漂亮的儿童房无助于提高成绩。
这本书的研究方法比较普遍,就是找到成绩好的小朋友,然后入户调研访谈,看看他学习环境如何,和父母和小朋友对话交流,找到环境是怎样影响他的。这个方法我们地产做客户研究常用,麦肯锡的顾问写《追求卓越》也是用的一样的办法。
这方法是科学。



newway
newway个人公众号,主要内容都是个人随笔,内容包括地产跟踪,商业讨论,读书感悟,足球评论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