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高危病例中CAS的并发症及结局

企业   健康   2025-01-17 09:28   上海  

导读: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通过回顾性多中心分析探讨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高风险患者中的并发症和结局。研究发现,除了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外,三重抗血栓治疗是围术期并发症和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此外,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发病后7至28天内进行CAS治疗,比急性期或延迟治疗更为安全。该研究为高风险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强调了治疗时机和抗栓治疗的重要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一般来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被认为是CAS的一个风险因素。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伴中风发作的患者,CEA是七天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在实际临床中,由于患者偏好及其他因素,CAS有时也会应用于高危患者。

美国心脏协会和卒中协会的指南建议,对于症状性中度至重度狭窄,CAS可作为CEA的替代选择。随机对照试验和多项研究已报道了CAS在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但对于高危病例中影响预后的预测因素,目前的研究较为有限。

2019年更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麻醉医师学会指南建议,在轻度、非致残性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患者中,如需血运重建,CAS或CEA可在发病后48小时至七天内进行(除非存在禁忌症)。然而,对于急性期或延期CAS治疗的安全性,目前的证据仍然有限。此外,对于重度卒中及高危病例的最佳CAS时间安排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高危CAS患者的并发症及结局相关因素,并探索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中风发作患者中,CAS的最安全时机。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间接受CAS的152例连续患者的特征,研究并发症及不良结局(mRS评分的恶化)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患者背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风险(如通路弯曲、严重钙化、不稳定斑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m²等)、狭窄特征、治疗细节以及治疗时机。

主要结果为CAS术后30天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缺血事件、出血事件、死亡、穿刺部位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心肌梗死及全身并发症。次要结果为CAS术后90天mRS评分的恶化。

结果: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患者的平均狭窄为68.3%,病变长度为20.5±9.7mm。其中107例患者(70.4%)存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风险。在高危病例中,32例(30.0%)发生了症状性并发症,15例(14.0%)的90天mRS评分恶化。多变量分析显示,接受三重抗血小板治疗(p=0.003)、中风发作后7天内(p=0.0032)或28天后(p=0.0035)进行支架置入术的病例是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本研究显示,在众多风险因素中,三重抗血小板治疗尤其是围术期并发症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此外,对于中风发作后超过28天的患者进行CAS会影响预后。因此,尽管仍需进一步研究,但对于需要CAS的患者,等待超过一个月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斑块视界
易损斑块诊断技术研发商,专注斑块诊断,阻止卒中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