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证的临床意义

健康   健康   2024-09-26 11:02   福建  


药证能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经方提供一种思维工具及经验支撑,其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帮助寻找对证经方、进行方证鉴别、指导加减变化等方面。



1.寻方指向

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情,药证能指明寻找对证方药的方向,帮助医生从脑海中搜寻出相关的方剂。如看到患者呕吐不止,脑海中可以浮现以半夏为主的配方群,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半夏泻心汤,甚至麦门冬汤或竹叶石膏汤。而面对心动悸的患者,脑海中可以浮现以桂枝、甘草、茯苓为主的配方群,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患者有心中烦、心下痞等,医者若看到黄连证,则通常会在含有黄连的处方中寻找合适目标,或选用泻心汤,或选黄连汤,或选甘草泻心汤等。洪上庠说:“不知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药,一药有一药之效,不能审药,何以定方?不能定方,何以治病?”(《本经疏证·序》)这里说的就是从药证到选方的思路,也就是药证的指向作用。



2.类方鉴别

在诸多相似的类方出现时,需要排除和选择,其中,熟悉药证能凸显方证特征,有利于各方证的比较鉴别。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都是七味药,组成区别在于前者有柴胡,后者有黄连。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心烦,兼治疟疾、黄疸、腹中痛、不大便、热入血室、肢节痛等或然证。在柴胡的主导下,使得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对发热性疾病和胸胁部的疾病有不错的疗效。黄连主治心中烦而脉浮滑促者,兼治热利、干呕、心下痞等。在黄连的加持下,半夏泻心汤的应用病症集中在消化系统,所谓“呕而肠鸣心下痞”。再例如,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都用于呕吐,两方均为七味药,组成的区别仅仅是前者有黄芩,后者有桂枝。黄芩主治烦热而心下痞者,兼治出血、热利、热痹等。桂枝主治气上冲而脉弱者,兼治发热自汗、烦惊、腹中痛、身痛、外证等。则半夏泻心汤用于“心下痞冶,而黄连汤则用于“腹中痛冶,两方的主治的部位和病症便不同。方由药组成,但方证不是药证的简单相加。药物组成方后,体现着整体的合力作用,一些药证在方证中表现不明显,但在鉴别方证特征时,药证常常成为重要的鉴别点。



3.加减依据

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特性的不同,临床用方会有适当的加减变化,此时,药证常常起到提供依据的作用。徐灵胎说:“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不对症,自然不悖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医学源流论》)药证是经方加药或减药的依据。以《伤寒论》桂枝汤为例,证见恶风、汗出、脉浮者用之。如见项背强者,则加葛根;喘者,则加厚朴、杏仁;下利脉促胸满者,去白芍;更恶寒者,去白芍加附子,这是药物的加减。如发奔豚者,则再加桂4;如腹中痛,芍药倍用之,这是药物剂量的加减。这种经方的变化,以药证的有无作为依据。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经方药证,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购书


内容简介


本教材选取经方中常用的药物37味,根据主治将相类似的药物归为14类。全书重在介绍每味药物的药证,展示从经典原文中提取药证的过程,阐释药证关键词的词义及临床应用的要点,介绍后世应用经验和选方思路。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经方常用药的药证及其基本结构,为临床选择对证经方及加减经方提供参考思路。本教材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经方教学用书,也是广大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黄煌,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90年代以后专注于经方方证药证的规范化研究和现代应用研究,并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事业。


他提倡基于方证相应的“方-病-人诊疗模式”,强调中医整体观念和全科思维。他运用通俗形象、简洁生动的“黄氏语言”,推进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为核心的经方医学的大众化和国际化。十多年来,他编写的《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等学术专著多次重印再版,并被译成英文、德文、日文、韩文发行。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以及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国际经方热的点火者”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zhongyishuyuan0305,欢迎投稿唠嗑。
● 三味药一首方,助阳解表、温里寒饮

● 【专辑·国医大师】周岱翰:食管癌专病之治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医出版
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社资源打造的精品公众订阅号。有名医、有好书、有故事、有资讯,态度严谨认真,内容生动活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