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通信连远距导航台的战友们,将在近日赴薛家岛团聚,故地重游,寻找数十年前的追忆。在此,表示热烈祝贺!并将《薛家岛轶事》小文献给 曾在薛家岛生活过、战斗过的战友们。
薛家岛隶属山东省胶南县,是胶南县北边靠海的一个小渔村。与团岛隔海相望,直线距离四海里。晴日里,站在塔台措挥所上,用望远镜向对岸眺望,薛家岛风光尽收眼底。我们场站通信连,在薛家岛建有一远距导航台,在部队执行飞行任务或飞行训练时,远距导航台的信标机就发出一基准信号,给飞机导航,类似于导航燈塔的功能。当年部队和地方政府开展了一项以拥军拥政为内容的军民共建活动。军民共建这一活动,使的我们连与薛家岛渔村的军民关系更为密切。我第一次与部分战友登岛的任务就是一一支农。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薛家岛是个渔村,村里的青壮年一般常年出海打渔,一次出海时日不等,村里种地的活就留给了家里的老人和妇女。一到抢收抢种季节,人手十分紧张,也很需要有人帮忙。每到这个时节,我们连如无特殊情况,就会派出部分人员,上岛帮助该村抢收抢种。抢收抢种中,最累的活就是往山上挑水了。取水,是在山脚下一个小水库里,运水的工具就是类似于冀中平原农家盛猪食的小木桶,这种小木桶现在已见不到了。装上水后,前后各一只小桶,用一根扁担担起,放在肩上,然后把水送到山上的梯田里。山不高,也就二三百米的高度,送水的队伍里,除了我们十几个当兵的,其余,都是青一色的女民兵,还挺象回事的。刚开始,看到这么两只小木桶,挑水还不像玩似的,并没拿着当回事。两趟下来还行,但是挑到第三趟时就有点撑不住了,大汗下来了,腿也有点不听指挥了,生产队长见此忙拉住了我,嘴里大声说着:“小刘!快休息下吧,汗流这么多别虚脱了”,还没等我说话,这时,就见一位女民兵过来,不由分说的抢过我的担子,快步地向山上走去。担子被接走了,稍后,我擦了擦汗,心想,虽然从小没干过累活,缺少这样的锻炼,但毕竟到了血气方刚的年龄,怎么连个妇女都不如呢?咬咬牙,一转身,抢过一位老兵的担子,又汇入了送水的队伍……我们回到了房东的家中,房东大嫂早就在院外等候,“各位饿了吧?快洗洗吃饭”。话没说完,连忙从屋里端出了洗脸盆放在院里的凳子上,手里拿着毛巾站在旁边。我们洗完脸从大嫂手中接过毛巾擦干后,又将毛巾搭在院里的晾衣绳上,然后,进了屋,坐在炕上的饭桌旁,端起了早为我们泡好的茶水。一会功夫,饭菜上桌了。在桌上吃饭的只有我和一位老兵共两个人,端上桌的却是八个菜,不是这鱼就是那魚,有红烧的,有清蒸的,还有凉拌的,滿屋子里都充滿着鱼香。盛干粮的筐子里,放着四个又白又大的馒头,每个足有一斤重。当我们水足饭饱后,为了给房东一家人腾出吃饭的屋子,我们对大嫂说上小卖部去买点东西,就出了大门,在外面转了一会回来后,发生的一幕,让我们呆住了,屋子还是那个屋子,饭桌还是那个饭桌,可丰盛的鱼菜换成了家常菜,白面馒头换成了煮熟了的地瓜干,一家人在无声无息的吃着,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潸然泪下。上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七十年代初期,渔民的生活还是艰苦的,不多的细粮平时舍不得吃,省下来,一是招待走亲的亲戚,二是出海打鱼的当家的,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回家后全家才能吃上那么一回两回,平常日子里,地瓜干就成了这些留守人员的主粮。在薛家岛这次短短的十天时间里,亲情无处不在。在繁重的农活空余时间里,女民兵们为我们拆洗了被子,多次为我们缝补磨破的衣衫、浆洗被汗水湿透的衣裳。每到夜晚除了几次点评小会外,房东大嫂及左邻右舍都聚在一起,与我们这些当兵的,谈人生,拉家常。这一切一切都让人们感到:这不就是一个个人民子弟兵的好母亲一一戎冠秀,这不就是那沂蒙山区可敬的红嫂吗?更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倡导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伟大战略思想多么正确,多么英明!我以十天掉了十斤体重的付出,给这次支农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句号。光阴荏苒,屈指数来,四十七年过去了。薛家岛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一件件、一幕幕的场景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问世间,情为何物?且以为:不是亲人,但更胜亲人之间那种不求任何回报的自愿付出!不是故乡,但有着扯不断丝相连的悠悠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