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丛汇泉:《歧途》第十九章 地震棚(上)

文摘   2024-11-17 00:00   江苏  

【连载】

第十九章 地震棚

(上) 

自“变天”元年起,身边不少走了十年背运的家庭有点时来运转,江泉也有同感。久积心中的怨气一旦宣泄,大家变成慈悲心肠,不可能的事也好商量了。江泉这两位中医老师,相继发力,求来十二个衙门红闪闪的印章,让表姐接连三个月奔跑三地,办了两轮插队落户手续,从丹东到门头沟、到石景山,终于上了一个珍贵的老古城农民户口;按照事先讲好的条件:落户之前,表姐交了一份声明,保证拿到户口后,不分口粮、不申请房基地、自谋生路。

经过11年动荡和分离,全家竟然一个不缺、完完整整重新汇集B京。

新的路途不知不觉在脚下启动。中国人憋足了劲,不声不响,开始大胆追逐失踪多年的梦想。

原本想熬到25岁才结婚。没有料到,为防止中国公民生儿育女,法定成熟年龄又被残酷延迟到27岁。男27、女 25 才可以谈婚论嫁。反向,女 27 男 25,合情合理却不合法,政府拒绝婚姻登记。五千年文明史上,很难再有这么倒霉的一代年轻人。饥荒、动乱、失学、下乡,到了欲火燃烧的年龄,还要过着和尚修女般的禁欲生活。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山顶洞人”,上草垛,下地窖,在一切可以宣泄爱情的地方鬼混。被抓受批判,怀上情种偷偷做人流。养出孩子不是送人,就是亲手将其泯灭。每每想到这里,江泉脑子会一阵阵起急。

熬到1977年,二十七岁生日刚过,两人荣获久违的结婚证。父母落实政策,分了一套新房,只有两小间。糟糕的是,又出情况:表姐怀上孩子。老妈说,人过了30,就不能轻易堕胎。器械侵犯的子宫可能拒绝再受孕。江泉和表姐不敢不信,思来想去,看中了地震棚。

下乡知青容易知足。他们把地震棚内面裱糊一层白纸,遮住尴尬的茅草和木杆。铺上新床单,摆上红色段子被,喜气洋洋。亲朋好友说不寒酸,知青评价比208炕头强。

1977年7月1日,江泉、表姐借着G产党的生日完了婚。十分热闹,又十二分简单。九点,身穿中山装的江泉踏上擦得锃亮的28永久自行车。新娘信了邻居的话,平生第一次烫发,怯生生地坐在车后。没做特殊打扮,大大的眼睛,深深的酒窝,激动得红扑扑的脸让她足够亮丽。她身穿一件浅红色的确良衬衣,一条灰色的卡其裤,脚蹬一双塑料凉鞋,算是最入时的装束。

众所周知的原因,戴着红花的新郎新娘,接亲和送亲的队伍同时从江家出发。百十辆自行车簇拥着这对新人,欢欢乐乐穿过古城大街,途经电影院,绕到八角大楼,又从古城中学返回出发地。完成了结婚仪式最隆重的一步,新娘子接到了家。已经有过八年磨难的这对老知青老恋人--表姐和表弟总算做了合法夫妻。

大难不死,劫后重生。地震棚前,江家的两间屋子,进进出出涌来轻松快乐的人们。暖壶、脸盆、床单、被罩很快成了堆。“四人帮”已经从新闻报纸消失9个月,仍然收到两套毛z东选集,使江家同类作品库存量上升到两位数字。精装三套,平装八套,堂而皇之占据多半个书架。

一切凭票的时代,江家无力举办酒席,只准备一些饮料和小吃。宾客们兴高采烈,热热闹闹,一直闹到晩上十点钟才渐渐离去。走得最晚的是208知青,这毕竟是返城知青的第一次婚礼。

受到地震棚婚礼的刺激,另一对208老相好情感危机终于火山复发。刘晶被小马个性拽去了感情。这个曾经被刘晶送上断头台的人有着一颗顽固不化的心。他傻得不能再傻,对结了婚的刘晶忠心如初,有情有义。举刀剁了指导员家的鸭子成为他傻的精华,被208知青说来道去,经久不衰。经过八年磨合,刘晶开始不再那么关心小马的个子,而是更注重他的言语、情感和智慧。这个糊火柴盒的四5英雄,把她的心绞杀得一阵阵刺痛。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喜欢上了小马。

现在她自由了,又有一次珍贵的机会。那个为小马举办的知青聚会,成了她情感发展的加速器。两人越来越频繁交往开来。六九届的刘晶没有正经读过几本书,特别喜欢听小马朗诵诗歌。唐诗、四5广场诗,她都喜欢,听得津津有味。她也试着背几首,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

小马将刘晶领到家。父母不敢相信,这位俊俏的姑娘竟是自家没多大出息儿子的女朋友!老两口喜庆得不知如何是好。小马到刘晶家,温度则降到“南极”。刘晶父母看了一眼小马,连假笑都不舍得,躲进另外一间屋子,再也没有露面。尴尬的小马知趣离开了。父母先是一阵怒骂,又苦苦地死劝。他们万万没想到,等了八年的女儿带回来这样一个准女婿!?个子矮已经太丢人,而且还是一个糊纸盒的街道工厂临时工。刘晶试图解释,父母坚决不听,连声说气死了。刘晶真想大喊大叫告诉父母,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姑娘。她结过婚,生过一个儿子,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她不敢,她会吓死父母……

之后的日子就成了“地狱”,父亲天天拉着脸一句话不说,母亲日日叨叨个没完,还不时抹两把眼泪。火山封口,激情骤降。刘晶垮了,与小马的分手开始走上时间表。

第一次,江泉对自己偶然闯入的这个职业有了极强的自豪感。他十个月肝病科的进修已经到了尾声。每天穿着隔离衣,接触的不是转氨酶上千、黄疸指数几百的肝炎,就是腹水满满、眼黄、脸黄、尿黄、可怜巴巴的晚期肝硬化……饥荒那三年,许多人患上“营养不良性肝炎”。一个由中国医生发明,“回避”政治风险的新型疾病。这个病的外在症状:饿得东倒西歪,眼泡下肢浮肿;内在病理:缺少营养的肝细胞大量死亡、硬化;经过十五到二十年的演化,发展到肝硬化晚期。可怜的人当年没的吃,现在吃不下。能为这些死里逃生的不幸同胞服务,江泉感到欣慰和自豪。

江泉喜欢这个专业,还有一个原因,肝病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科主任李林。他是北医高材生。W革分到甘肃天水市医院干了十年,一直做到副院长。为了和在京的妻子团圆,刚刚调回北京建工医院。大医院院长、主任职位填得满满,没有一个空缺。他只好委曲求全来到位于八大处脚下的建工疗养院,接收奄奄一息的肝病科。半年不到,他的科焕然一新。系统内系统外的病人把病房填塞得满满。没有W革,李林留在北医肯定是一个好教授。

江泉好学,天天跟着主任问东问西。李林身上教授的基因一下子释放出来,他总算找到一个乐意听“天书”的进修医生。肝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各种洋人的研究,滔滔不绝灌给江泉。这十个月,他受益匪浅,打下肝病学的牢靠基础。进修结束时,主任异想天开,建议江泉去考北医的肝病研究生。招生的教授是他的老师,也是朋友。李林鼓励江泉抓住最后机会,争取自己最好的前逞:“你聪明,与人不同。千万不要像我,糟蹋一生。”

说话的人只有38岁,已经用“一生”这样的词了。江泉太受刺激。W革荒废11年,别说高中、大学,就是读博士,这11年也绰绰有余。国家经过天翻地覆的折腾,家庭受到地动山摇的破坏,自己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爱情又是天南地北的悲欢离合,而今一切刚刚稳定,他“恶习”又发, “死灰”复燃,还想争个高低,争夺人生价值的最高点。想入非非,给了江泉一生不肯罢休的基本动力。

工N兵大学生参差不齐,刚刚恢复的研究生招生标准下降许多。江泉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一个中专生,还要加上中医两个前置词;学了三年俄语,又全数埋葬在208;研究生考英语,自己只认得26个字母和最多10个单词。李林主任精于挖掘启发,让江泉享受一次白日做梦。即便是白日,梦,还是留给他一个极大的幻想空间。

江泉注定要感谢李林主任一辈子。是李林对他的智力、能力做了正确的评估,激发他已经停歇11年的野心和骄傲。他渐渐恢复本性,成了一个不肯罢休、总是拼命追赶人生末班车的狂徒。不知疲惫的他从石景山追到北医、追到中国卫生部、追到法国、追进巴黎一大、五大、卫生经济研究所、老年研究所、最后停在法国卫生部;68 岁退休……他回头一看:这曲曲弯弯、高起低落的崎岖之路,竟是自己一个人的足迹?!

当年12月发生两件大事:国家恢复停止十年的高考;12月16日早上7:06,儿子出生。胎儿完全不是自己出生时那个怪模怪样的小黑人。眼睛一睁开,又大又明亮,面目清秀,活像个小姑娘。老爸老妈认真检查了孙子,比正常还正常,全家人松了一口气。江泉、表姐两夫妻太欢喜,给儿子取名江河,比泉水更宽阔更激情。

江泉没有复习,凭借1973年那次考试的底子又试了一次。老天故意刁难,竟然收到了哈尔滨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还是黑龙江,又要五年,还要消除拼命得到的北京户口…… 自己已做了小大夫,用五年时间只是为了区区提高一个档次,太不值得。他毅然放弃了:经过多年的折腾,一生做首都人是他永远不可能动摇的信念,来之不易呀!

江泉决定试试李林主任指的方向,报考北医的肝病研究生。

张铁生那年,三团与江泉竞争那个唯一大学指标的 17 个黑五类知青这次高考都报了名。只有一个老高三的大姐被她最亲的人逼迫,错过了笔试:她那个可爱的儿子不偏不倚、不早不晚硬是选择母亲考试的那天来到了这个世界。为了纪念这个大喜又有点遗憾的日子,她送给儿子一个大名:思学。其他16人都被大学录取,大部分是师范文科,一个进了北大,另一个居然考进对出身和政治条件要求十分严格的哈尔滨军事学院。

毕竟大家对江泉萨尔图与上海往返万里的窘迫记忆犹新。直到开学后一个多月,16个老知青才肯相信,这一次张铁生确实没来搅局。公平、自由、平等保住了他们上学的权利。一个堵在喉咙十年吐不出、咽不下的巨大鱼刺终于被时间溶化,落难囚徒痛快舒了一口长气。

大学招生给与刘晶痛苦分手的小马打了一剂强心针:他考上R民大学政治经济系,要用一生研究M克思L宁主义了。他真的不太情愿,但总比糊火柴盒强一万倍。大家为他高兴。父母的考虑比较实际:大学毕业33岁了,还能娶上媳妇吗?

李林的进修评语太过漂亮,小中医江泉回到北辛安医院,得以去了缺人手的内科。在这个岗位上,他为荒友凭空编造一个假病历,差点身败名裂。

江泉三个手指头把脉的体会已经有了一点眉目,加上在李林那里学到的一套内科诊断学,双管齐下,这个黑黑的小大夫很快混出一点小名气,特别是对肝病患者的中西医两套玄说,吸引了一堆病人。其他大夫对肝炎这个磨磨叽叽的慢性病没多大兴趣,何况还有一定的传染性,索性将病人推荐给江泉。江泉第一次有了职业上的成就感。

作者简介

   

丛汇泉医生Dr Cyril CONG,法籍。1950年生于北京,就读北京男五中,69年下乡黑龙江,75年学习中医。83年北京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做过医院院长,后在中国卫生部负责世界银行项目。39岁赴法,从零开始学习法文,先后获卫生管理硕士和公共卫生博士前学位。91年法国老年研究所副研究员。93年应聘法国卫生部医院和医疗服务总局,主导医疗评价和医院管理研究,是第五代医院的提出者。2018年退休。

作者还是一个痴迷的穷游者,新冠世界封闭之前,同妻子一起踏足过近六十个国家。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作家文选

 长按进入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编辑:楚江

邮箱:454661733@qq.com

统稿:成文

邮箱:812905642@qq.com

推广:吕小平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