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到了,开门请下车......”

美食   2024-08-27 21:09   上海  












我觉得,浦东和虹桥,

是上海地理的东西双翼,

也是两种生活方式的符号。

在我的私人记忆版图里,

很多记忆点和人生时刻都发生在虹桥。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上海县志》里就有“虹桥”二字的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上海县志》记载:“虹桥,有市。”但“虹桥”真正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词,源于20世纪80年代。

虹桥(1934年)|图片来自网络

这30多年来,虹桥的概念不断西进,“大虹桥”概念被提及多年。如今,不仅新上海人,就连上海本地居民也很少能精确说出虹桥的位置,总之在通常的感性概念里,上海中心城区西侧就是虹桥,再往西、南、北外延出去很远,就是“大虹桥”。可事实上,“大虹桥”涵盖了传统意义中的虹桥,长宁区在“大虹桥”各区中是唯一的传统市区部分。

我曾仔细研究过地图,发现上海陆地部分由东向西依次是:浦东新区、浦西传统市中心、“大虹桥”(东部与传统市中心有交集,这交集就是传统虹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上海青浦部分(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交界)……想来这份“大虹桥”的空间特性,是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大因素吧。


我家离虹桥的最东端不过1.35千米。翻过新华路地道,穿过中山西路,就到了虹桥地界。这是最早期的虹桥。也即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虹桥宾馆、虹桥友谊商城、世贸商城一带。


早在1979年,上海就对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规划。1983年,上海决定筹建一个吸收外资开发建设的新区。1983年春,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下第一根桩基。近40年间,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0.65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创造了不少纪录:中国第一家、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级专业展贸中心——上海世贸商城和上海第一家合资百货业——虹桥友谊商城等都在此落户。全国第一块国际批租土地也在此诞生。同时,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开发区。




作为西上海崛起的重要引擎,“大虹桥”概念被提及多年。关于“大虹桥”的高大上概念很多:虹桥市级副中心、虹桥主城片区、虹桥商务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主城副中心、虹桥拓展区……在我感觉里,只要是上海中心城区以西,除了极南、极北、极远郊,似乎都能与“虹桥”搭上关系。


虹桥主城片区是以S20外环线以西、G2京沪高速以南、G15沈海高速以东、G50沪渝高速以北的围合区,涉及长宁、闵行、嘉定、青浦等4个区。虹桥主城片区是上海2035年规划中4个主城片区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而虹桥商务区,大致是“虹桥主城片区+虹桥拓展区”。气势磅礴的上海虹桥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是虹桥商务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以虹桥综合枢纽为圆心的方圆10千米,无疑是“魔都”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虹桥主城片区内还分为北虹桥、南虹桥、西虹桥、东虹桥、机场片区、核心区六部分。最奇怪的是,西虹桥的主要区域,位于南虹桥以南……


虹桥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魔幻,且不断西进。我一直觉得西上海比东上海更有人气和生活气息,因为上海最东面是东海,主要对接日韩欧美等外向经济,人口的承接度不够,上海西面则对接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内向经济,也因此“大虹桥”有着良好的地域衔接性。


“大虹桥”的巧妙之处正在于它是承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和框架的“虹桥”,几乎从长三角地区的所有重要城市进入上海的第一站,都是“大虹桥”。虹桥不只是上海的虹桥,且是沪苏浙皖携手共建的长三角的虹桥。这一带是长三角的中心、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有着高水平的开放姿态和宏大叙事,也是东西南北中客似云来的沃土,有着非常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我也一直觉得虹桥不仅是个区域概念(它从地域上涵盖了长宁区、闵行区、青浦区、嘉定区的一部分,也是这些行政区资源重组、战略升级的产物),更是集中了中央商务区、商旅、外事、交通枢纽、高端会展和现代物流的综合概念。虹桥之大,不只在于规模,更在于格局和所承载的意义。


早春看樱花,深秋看银杏,这些年来,我曾经用不少笔墨写过古北、水城、仙霞、西郊一带,这里不仅是一种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气质、业态、圈层、生活方式和情致概念。这些区域既开放外向又自成一体的生活,显示出传统虹桥特有的富庶便利又洋气的生活氛围,是20世纪90年代至千禧初年的商业杰作,如今已有点虹桥老钱的感觉。


中外环间的虹桥镇极具人气、生活流意味和市民价值。老外街、乐虹坊、虹桥古玩城、阿拉城,再外延开去,就到了爱琴海购物公园和万象城。因为有爱琴海与万象城两个大型商业项目,如今从吴中路、虹井路、虹莘路到紫藤路这片形成了繁华的商圈,让龙柏新村一带有了地标性去处。这一片区也是上海当下人气最高的街区。友人经营的龙虾烧烤店在去年年底也从虹口区的瑞虹新城搬至虹桥的金汇路虹井路附近。市中心到了夜晚九点半以后已是冷清,而这一带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虹泉路上的韩国街恰好也在这一带。从金汇南路到虹秀路的那一段虹泉路是韩国街的精华。这一带曾经因初雪炸鸡啤酒的韩国风情破圈,这对于旅居上海的许多韩国人来说,寄托着乡土的情思。对于本地人来说,也是对韩国文化风情的领略玩味。


靠近虹桥机场的国际CBD在虹桥地区也为数不少。在这一带,我喝过7000元一口的罗曼尼康帝,也吃过12元一杯的美式咖啡,一样地道好味,令人心满意足,因为这里是虹桥,是海纳百川、丰富多元的中国的缩影。



虹桥国际机场前身是建于1921年民国时期的虹桥机场,从晚清光绪33年(1907年)破土动工到1921年启用,再到发展至今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人们印象中,机场总是建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但近十几年来,随着航空大都市、临空经济等演变升级,原本远离市区的机场也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以枢纽机场撬动片区发展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学家、空港经济之父卡萨达曾经提出从交通枢纽到航空大都市演变的理论。“航空大都市是一台时光机,我们会同时观察到全球一体化和本地多元化。”虹桥航空大都市无疑是中国最受关注的航空大都市之一。


这十几年来,我的日常生活圈不断西移。从传统虹桥到大虹桥,甚至西延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也是常有的事。喜欢大虹桥那种特有的、突破二维走向多维空间构型的探索,十分具有未来感、开放感和空间品质感。大虹桥及泛大虹桥区域,可以预知其发展空间可能远超传统的线性思维。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深度融合,虹桥仿佛真的可以连接万物,且从40年前0.65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发展到今天,也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和记忆,而这也能称之为:文脉。


友人曾说,他每天上下班会穿过整个大虹桥。清晨迅速通过一段高速路后便进入一段拥堵路段,那是到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确实大气恢弘,不仅有虹桥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更有纵横交错的高架路。几乎每隔一分钟都有飞机起降,还有穿行而过的高铁,此时他还时常脑补这片地下还有多条地道和地铁。进了外环就是上海中心城区的感觉了,过外环立交时,陆家嘴的高楼远远又狠狠地站在他面前,让他感觉前方就是未来。两边有许多高大又美丽的建筑,高大还能美丽,其实很难,但虹桥拥有很多。所以开这段路他从来也不觉得累。


入内环,也就离开虹桥了,进入了“魔都”上海另一个独特的区域——坊间俗称的“梧桐区”,这里的路都不宽也不直,路两侧种植着梧桐,无论刮风下雨,总有很多人在那儿拍照、漫步、喝咖啡,看风景的同时也被人看。有人因此而爱着上海,有人因此才留在上海。


我想,毫无疑问,上海这座山,只适合懂得其高度的人去攀登。


原文标题:《虹桥 一盘大棋》




进入小程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食品与生活
创刊于1979年的《食品与生活》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倡导饮食安全、健康生活的理念,融食品安全、食尚生活、食疗养生于一体,解读美味世界蕴藏的奥秘,品味渊源深厚的饮食文化,怀揣对食物的敬意,展现和挖掘身边的美味,感受来自美食的温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