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医博会由同写意策划,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共享健康新未来”为主题,用全新的视角瞄准国内外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沿。诚邀海内外医药及大健康各界嘉宾齐聚中国医药城,共赴时代之约。
8月以来,嘉和生物、同润生物、岸迈生物、恩沐生物、维立志博、康诺亚等Biotech相继以NewCo、BD等形式实现出海,交易标的绝大部分均为TCE。其中,同润生物授权默沙东的CD3/CD19双抗,以7亿美元首付款被调侃为“抵一个IPO”。
频繁的“美元攻势”下,TCE再次火了。至于这将是短暂热点,还是长期热潮,业内说法不一。
纽扣资本合伙人朱杰伦和乐普生物副总裁方磊,都是态度乐观的那一派。两人认为,TCE后力绵长,将成为创新药领域的又一研发趋势。
方磊甚至直言:“我认为TCE的奇点已经到来。”成功TCE范式的涌现、抗体工程技术的成熟、临床管理体系的完备、新一代TCE设计方向的露出,是他做出这一判断的基点。
在写意君采访的专家里,乐观派指出,TCE的火热有其必然性,它所代表的范式升级,也会在肿瘤、自免等更多领域大放异彩。那么,Biotech怎么把握这波红利,无论是产品上市,还是卖身MNC?
“新一代TCE方向不会是重复‘卷’CD3的靶点组合,而是引入共刺激信号,以较高的可及性和依从性实现类似CAR-T这样的疗效。”朱杰伦补充说。“聪明”的买家已经看到这一点,新一代TCE方向的交易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逐渐扩展的适应症:血液瘤、实体瘤到自免
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CAR-T一样,TCE也是通过激活T细胞来达到疾病治疗目的。
不同之处在于,CAR-T是对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表达能够识别特定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后将改造后的T细胞回输患者体内,以直接攻击靶细胞。
而TCE通过抗体工程技术构建,其核心功能在于重塑免疫突触。
“免疫突触是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在T细胞识别、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方磊解释道,“TCE能够帮助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形成人工的免疫突触,进而激活T细胞、杀伤靶细胞。由TCE形成的免疫突触越接近天然免疫突触,其活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就越好。”
历史上,第一款TCE药物上市于2009年,由Trion Pharma开发,可同时靶向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CD3和癌细胞标志物EpCAM,用于治疗EpCAM阳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腹水。但因为适应症选取、毒副作用、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的问题,该药物销售情况不佳,2017年黯然退市。
在方磊看来,让TCE真正在临床概念上得到验证的,是上市于2014年的Blinatumomab。该药由安进开发,同时靶向CD19和CD3,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3年销售额达到8.61亿美元,有望在今年成为“十亿美元大药”。
不过,TCE真正迎来爆发是在2022年前后。一大批针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瘤疾病的TCE上市,像是强生推出的BCMA/CD3双抗,罗氏开发了CD20/CD3双抗。
方磊介绍,这一波涌现的TCE“已经发展到包含抗体Fc段并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阶段,在控制CD3抗体的亲和力、寻找肿瘤杀伤性和细胞因子释放之间的平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意味着TCE在血液瘤治疗中的范式、对剂量等临床管理相关的认知已经初步建立。
TCE治疗血液瘤的疗效略逊于CAR-T,但在可及性、依从性等方面占有显著优势。未来,TCE在血液瘤治疗中的可能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一些正在推进的临床试验显示,将CAR-T和TCE以序贯治疗的方式整合到同一方案中,也能够看到不错的ORR。
血液瘤治疗应用臻于成熟的同时,方磊认为,TCE在实体瘤的治疗潜力同样值得期待:“实体瘤的应用方面,TCE分子设计中肿瘤抗原的选择需要tumor selective的表达,肿瘤抗原的特异性越好,在实体瘤上就更容易看到信号。而目前来看,在DLL3、MUC16、STEAP1等上面,都可以看到非常好的临床信号。”
一些临床数据也显示,TCE在实体瘤领域的爆发是大概率事件。
5月,安进开发的DLL3/CD3双抗Tarlatama被FDA加速批准治疗三线小细胞肺癌;另一项安进与Xencor联合开展的临床I期试验中,STEAP1/CD3的TCE双抗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也展现出相当潜力。
新大陆在自免。近几年,CAR-T针对SLE等多种疾病展现出革命性的治愈性效果,在临床上首次证明,深度清除B细胞能为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带来治愈或者革命性的疗效。TCE开发者们开始设想,TCE能否重复在血液肿瘤中的成功、实现对B细胞的深度清除,让自免患者从中获益?
方磊就此介绍,理论上这完全行得通,而且由于自免疾病中B细胞的抗原负荷相对较低,病人面临的CRS风险也会更可控。可以说,TCE在自免中会有一个持续的新发展、新机遇、新大陆。
TCE在自免领域的临床验证已在陆续推进:4月,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安进的CD3/CD19双抗Blinatumomab在6名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初步数据中,显示出积极疗效;9月初,NEJM发表两项研究结果:多名难治性自免患者接受强生CD3/BCMA双抗Teclistamab治疗后病情显著缓解。
罗氏、安进、诺华、默沙东等MNC的纷纷下场,也为TCE自免赛道“加码”。文首列出的“扫货”中,绝大多数TCE交易标的亦都主要用于自免适应症疗法的开发。
新一代TCE方向:引入共刺激信号
TCE的核心就是建立人工的免疫突触。天然的免疫突触在T细胞部分包含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来自于MHC/抗原肽-TCR(T细胞受体)的结合激活CD3信号通路,而第二信号则由共刺激分子提供。
就作用而论,第一信号CD3启动T细胞活化信号;第二信号就像一个“放大器”,能够放大由CD3启动的激活信号、刺激T细胞完全活化。T细胞的全面活化需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共同作用。
方磊认为,按照T细胞活化的“第一性原理”,下一代TCE开发的方向之一,将是T细胞在engage层面的迭代,主要体现为T细胞在信号维度的升级。
引入共刺激信号后,理论上,TCE的疗效将会迎来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拓展。
以免疫参与的程度而论,可以将肿瘤分为三类:热肿瘤、冷肿瘤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度肿瘤(moderate tumor)。就目前的临床情况,PD-1和PD-L1主要针对热肿瘤起效,但“在PD-1/L1药物的后线,以及PD-1/L1疗效微弱的中度肿瘤的治疗方面,CD3 base的TCE展现出了优异的T细胞扩增效率,疗效突出”。
方磊指出,在CD3 base的TCE基础上叠加第二信号,能够帮助实现更全面的T细胞活化、增殖、记忆形成,“不但能够帮助CD3 TCE在已有的适应症上发挥更好的疗效潜能,也有助于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一些更‘冷’的冷肿瘤。”
他提出了一种关于未来的畅想:“是不是就可以实现像CAR-T这样的疗效的同时,又具备TCE在可及性、依从性等方面的优势?”
朱杰伦将引入共刺激信号的TCE,视作下一个交易风口。而现实中,已经有人嗅到技术先机,先行一步。
10月31日,艾伯维与EvolveImmune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针对多个靶点开发用于癌症的新型多特异性治疗性抗体。据悉,EvolveImmune的EVOLVE平台聚焦于实现强效、选择性、集成的T细胞共刺激,进而增强及维持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
罗氏、再生元等制药公司也有所动作。例如,罗氏目前正在开展一项I期临床试验,将RG6076与glofitamab联用,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RG6076正是由靶向CD19的蛋白域和靶向T细胞共刺激受体的4-1BB配体融合形成的双抗,通过与CD20/CD3双抗联用,能进一步增强T细胞功能。
第二个TCE技术的迭代方向,则很大可能在抗体前药技术上。
这对应着TCE在肿瘤抗原靶标维度的递增,方磊就此解释道:“通过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特有的酶或pH值等条件,使药物在肿瘤部位特异性激活,抗体前药技术能够提高TCE的肿瘤特异性,让一些不那么‘干净’的抗原也变成TCE可用的靶标,甚至是像EGFR这么经典、但不那么干净的靶点,也能够被纳入进来。”
所有Biotech都不断在风险和确定性之间求衡。站在科研的角度,方磊觉得,最好的求衡之道就是“在确定性的赛道上,沿着第一性原理的方向,做工程化的进化”。
科学技术的探索从未止步。然而,从发现规律到临床验证,是一个再漫长不过的过程。无论是适应症的扩展,还是T细胞威力的增强,都需要更多临床数据作为支撑。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更多耐心。
对于真正在“TCE牌桌”上的Biotech来讲,在科研之外,所面临的课题还更多: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打出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如何选取适宜的发展策略、自“融资寒冬”中突围,也至关重要。
毕竟,Biotech很多,但能够成为“同润生物”的,只是极个别者。
11月30日,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围绕TCE现阶段的特点和未来趋势,方磊和朱杰伦还将展开更多分享,一起聊聊即将开启的TCE“黄金时代”。
• 错过“泰”遗憾!泰州医博会倒计时7天,参会指南一文就GO了
• 第15届医博会合成生物学专场:“风口来袭---合成生物引领医健产业新发展”
• 第15届医博会纳通生物专场:拥抱监管,掘金无创医美新蓝海
• 第15届医博会荣捷生物专场:胶原蛋白与GLP-1产业链交流会
• 第15届医博会深圳大健康产业联盟专场: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会
• 第15届医博会天择并购专场:生物医药并购/BD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