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放假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追问找工作的情况,有的考研考公,有的已经工作了,有工作的就会谈论你的工资高低,考试的就会给你施加压力,告诉你现在考试难了,很少有考上的,考不上就耽误就业了......
我也一样,大学毕业之后去了一家上市企业,刚入职时候月薪六千多,但自己一个人在大城市租房子工作,一年下来也没攒下钱。
因此被家里亲戚嘲笑是月光族,还说在大城市这个工资水平根本不够干啥的,还不如小县城里的事业编过的富裕。
曾经我也被这些闲言碎语酸过,几度陷入自我怀疑,也想过辞职回家考公,但后来我坚持下来了,并且找到了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标。
关于我是如何不在意他们言论的,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就是工作好坏的问题,在老一辈人心里,什么都不如公务员稳定,编制是他们心目中最高的的职位。
可实际上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唯有适合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我觉得可以用性价比来衡量工作,就比如我是一本专业双非院校毕业的,能进来大厂都是我当时运气好。
虽然工作压力非常大,业绩指标一个月比一个月高,但每完成一个目标我都非常有成就感,凭借自己不断的努力,我现在月薪已经过万了。
在我看来,双非院校的本科生有一份大厂月入过万的工作,城市地理位置也好,这性价比非常高啊!
相反,总有一些人,明明人家赚的不少,却还是找各种理由说风凉话,就比如下面这位朋友。
某员工吐槽,家庭聚餐时候被舅舅问起薪资待遇,他自豪的说月薪两万,没想到舅舅竟然一脸震惊“在一线城市一个月才2w?”
这个质疑属实让人破如房,两万难道少吗?虽然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但是刚毕业就能月入两万的真的是佼佼者。
他以为在大城市,只要是个企业就能给员工开几万块的工资?还是说谁都能随便挣到月薪两万。
有些长辈见识浅薄,站着说话不腰疼,大城市只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成程度的统称,并不代表在这座城市工作的所有人都有如此高的薪资。一提到在大城市,总是有不少长辈把大学生们和那些白领比,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的好吗。
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工资,很多人评价工作的好坏,单纯用工资的多少去比较。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地理位置、公司大小、工作性质等等。
就比如一个乡镇公务员,月薪四千,六险二金,各种补贴还有年终奖,一辈子稳定不需要担心裁员。另一个是大厂员工,一线城市月薪过万,五险一金,35岁必定被裁员。
单从工资水平比较,大厂员工更胜一筹。但是看一看发展前景和稳定性,又会觉得乡镇公务员更好一些,稳定可靠。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听家长还有那些亲戚的建议,遵循自己内心就好。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和职业规划,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
不要因为亲戚对公务员、事业编的吹捧,就轻易相信体制内的好,也不要因为亲戚对两万块薪资的嘲讽,就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长辈的见识和眼光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现如今职场的激烈竞争,所以不清楚两万块月薪的含金量。
还有需要告诫朋友们的一点是,不要在人前炫富,你想显摆自己在大城市挣得多,结果说出来之后反被人家嘲讽挣得少。
倒不如守拙、谦虚,问就是几千块,没房没车烂人一个,这样就会勾起他们的同情,大家工作都不顺心,这时候你得到的就是一顿安慰和鼓励。
写在最后:工作的好坏不能只用工资来衡量,职场上风云变幻,没有人会一帆风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觉得值得就好,不要在意父母长辈的评价,也千万不要因为他人的“瞧不起”而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