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看似有理实则坑爹的创业建议

文摘   2025-01-14 08:00   挪威  


创业者可能听到过不少来自其“导师”或“过来人”的创业建议。然而,有些看似合理的建议可能会误导您,甚至让您的创业梦早早破灭。这次咱们说说创业者应避免的10条糟糕建议,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帮助您避开这些陷阱。


1. “只要坚持创造,客户就会上门。”


仅仅开发一款您觉得很牛的产品或服务并不会自动吸引客户,他们不会因为您的创意就蜂拥而至。


您需要一个完整的营销计划,通过内容推广、广告、社交媒体等方式引导客户关注您的产品。了解客户需求,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主动出击,而不是守株待兔。


2. “不懂就先装,关键是能吸引眼球。”


伪装自己、不懂装懂,也有可能会在短期内蒙蔽别人、获得信任,但一旦被揭穿,信誉受损,难以弥补。


创业者应该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帮助。展现诚实的态度和学习能力反而更能赢得信任。与其不懂装懂,不如找到领域专家支持自己成长。


3. “别在招人上浪费时间,不行就开。”


草率招聘往往导致团队问题,例如文化冲突、技能不匹配等,而频繁的解雇会破坏团队士气。


招人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建立一套可靠的招聘流程。专注于找到与公司文化和目标一致的优秀人才,同时提供清晰的期望和支持,避免频繁的人事变动。


4. “马斯克和乔布斯没有问客户他们想要什么。”


这是笔者听到过最多的一句话。您确定他们真的不了解市场?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马斯克或乔布斯的资源和人脉。盲目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忽略客户反馈可能导致产品脱离市场需求。


创业者应该深入了解客户的痛点和日常需求,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看似很牛的创意。要通过调查和测试,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实际问题。


5. “融资越多越好。”


虽然融资能帮助公司快速成长,但融过多的资金往往伴随着创业团队股权的过度稀释和过高的增长压力,可能导致失控的支出和不明智的决策。


在融资前要制定明确的预算和增长计划,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关注自身盈利能力,不要依赖外部资金作为生存条件。


6. “专注于融资,而不是收入。”


如果没有收入,公司将难以维持长久的运作。仅靠融资生存意味着您在投资者的期望下承受巨大压力。


在早期阶段,优先关注产品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找到可持续的收入模式,这比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更重要。融资是助推器,而非生命线。


7. “通过提供最低价格击败竞争对手。”


降价吸引的客户往往缺乏忠诚度,而价格战会蚕食利润,让公司难以为继。


与其拼价格,不如通过提供更高的价值或独特的客户体验来吸引客户。研究目标市场,找到差异化优势,用价值战取代价格战。


8. “先扩张,然后再弄清楚商业模式。”


如果没有扎实的商业模式支持,扩张越快,崩溃得越快。这样的例子很多。去年,在笔者生活的北欧,Renewcell和Northvolt就是两个明显的教训。


在考虑扩大规模之前,要明确您的盈利模式和产品价值。确保在小规模测试中验证商业模式,然后再考虑扩展市场。


9. “成功的公司做什么,我们就该做什么。”


成功企业的成长之路固然值得参考,但可能无法直接复制,因为它们具备您没有的资源、人脉、品牌效应和市场地位。


初创公司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竞争策略。例如,灵活性或创新性可能是您相较大公司的竞争力。量身定制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策略,而不是简单模仿。


10. “在产品达到完美之前不要推出。”


“完美”并不存在。等待一个完美的产品意味着无限的拖延,而市场机会不会等待您。


创业者大多听说过“最小可行产品”(MVP)的理念。其意思是开发出一个最基础且可用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获取用户反馈并不断进行改进和迭代。在实战中完善,比闭门造车更高效。


这里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您在推出产品时也不能只图快,而不注重产品的可用性。MVP必须要能展现产品的核心功能。如果产品不可用,也不能算作MVP。


笔者在创业初期就犯过这个错误。我们为了图快,就拿着一个粗糙的“MVP”去找客户测试。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却始终无法验证我们的概念。劳民伤财不说,还使我们的信誉受损。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产品过于粗糙,缺乏最必要的性能,还算不上MVP。


远离老派思维,避免盲从


敢于创业的人都是有魄力的聪明人,而作为聪明人就要有自己的思考,避免盲从,做出最适合自己企业的选择。有的经验和建议确实管用,但也许更适合别人。


您在创业过程中还听到过哪些坑爹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笔者简介】

85后博士

旅居北欧16+年

9+年创业经验

14+年绿色环保材料行业经验



关注公众号后即可给笔者留私信


经营公众号快一年了,深感不易,利用平台犒赏一下自己。😁



绿色材料创新创业
回答创业问题,分享创业经验,关注和传播绿色材料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