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6月2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圆满举行。
参会出席的领导及嘉宾有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教授,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白育萍先生,白银市政府副市长李敏娜女士,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达春和教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高振华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国家肺栓塞领域顶级专家、Chest杂志副主编:Prof. Bruce Davidson,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肺动脉高压生物影像中心主任:Prof. Lan Zhao(赵岚教授),芝加哥大学普利茨克医学院Prof. Joseph A. Caprini,德国美因茨血栓与止血中心医疗主任Prof. Stavros Konstantinides,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组长胡成平教授、副组长翟振国教授、熊长明教授、季颖群教授、王健教授,肺动脉高压联盟负责人柳志红教授;儿科肺动脉高压负责人顾虹教授。
开幕式上李敏娜女士、白育萍先生、王辰院士分别致欢迎辞。
开幕式主会场邀请国内外多位专家针对目前肺血管病的诊治研究热点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辰院士重点讲述重视共病、复合病与多学科协同。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作为最具有代表性、具有共病和复合病特点的疾病,需要考虑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中的多学科协作。从促防诊控治康“六域”以及语药械食居环“六宝”实施全方位健康照护,全面提升我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健康照护能力。
普罗维登斯卫生系统Bruce L Davidson教授针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肺血栓栓塞预防性抗凝策略提出新的见解。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ICU患者抗凝药物应用不够规范,抗-Xa因子水平可能受血管加压药物的影响,且抗凝药物的规范应用应该通过患者体重调整。因此Bruce教授提出一项RCT研究设计方案以更新证据,分为3种预防性抗凝方案:LMWH QD;LWMH根据体重和药物半衰期调整剂量,每12小时一次;UFH持续泵入,以探索ICU患者的最佳预防方案。
北岸大学健康系统及普利茨克的Joseph A. Caprini教授分享了后COVID-19时代内外科患者VTE风险评估和预防的最新观点,Caprini评分在静脉血栓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及新理念,提出“CAPRINI HIGH FIVE”原则,即在临床实践中,评估静脉血栓症风险需结合五大重点方面,不能只遵从指南。“CAPRINI HIGH FIVE”包括:1.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推荐意见;2.新发表的未被指南纳入的文献;3.RIETE队列研究结果;4.多种风险评估模型包括Caprini、IMPROVEDD、Padua、NHS score、Geneva等评估结果;5.临床经验及判断。以此才能做出最适合于患者的临床决策。
李为民教授分享了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研究与新转化思路,通过四川省内VTE防治现状的调研,获得癌症与VTE流行病学数据开展肺癌合并肺动脉栓赛的真实世界研究,通过三种模型进行验证,建立肺癌合并PE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PVRI专场——肺血管病诊治前沿与研究进展:新型标志物、药物、技术手段与项目助力肺血管疾病诊疗与研究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赵岚教授,进行了题为“Updated viewpoint on Biomarkers and Drug Targets in PAH”的报告。赵岚教授系统介绍了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病理机制,梳理了目前PAH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提出新型的机制及作用靶点需要被发现及应用于药物研发。报告中介绍的正在评估中的非血管扩张药物包括伊马替尼、Seralutinib、Sotatercept及代谢调节剂等。赵岚教授也在报告中指出多组学平台的建立及应用,包括遗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是未来PAH研究突破的重要工具。报告中也强调影像学是PAH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准确诊断、确定病因、评估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长期监测疾病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翟振国教授的讲题为“我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挑战、探索与实践”。翟振国从VTE预防、肺栓塞诊治、慢性血栓管理等各个方面对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病照护能力进行了介绍,首先强调了我国院内VTE预防的迫切改进需求及介绍近年来全国VTE防治项目的相关进展。关于肺栓塞的救治,报告中着重介绍了以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注册登记研究(CURES)为代表的相关成果,指出基于危险分层患者管理的重要性,在中高危及高危患者中包括溶栓及介入在内的再灌注治疗的重要作用及国内诊治现状。在此次报告中,翟振国教授重点突出了肺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及未来的相关规划,包括介入单修基地项目建设,提出肺血管介入单修项目列入未来三年学组的重要工作。最后,翟振国教授总结到,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包括制定中心建设标准、构建管理与质控平台、开展质量控制与改进,最终为我国“促防诊控治康” 六位一体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的顾虹教授以“大国儿童肺动脉高压的管理”为主题进行演讲。首先,顾虹教授提出IPAH/HPAH以及CHD-PAH是我国儿童PAH的主要类型,尽管在靶向药物治疗下,儿童PAH患者预后仍然不理想,儿童PAH的靶向药物治疗面临着很多挑战。接下来,顾虹教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儿童PAH的研究进展,包括儿童右心导管中的急性血管反应试验,肺动脉高压危象,儿童PAH的基因学研究(超过50%的儿童PAH患者携带基因突变),儿童CHD- PAH的手术指征判断以及重症儿童PAH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我国儿童PAH的诊治现状以及进展。
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杨沛然教授讲题为“Developing Sotatercept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杨沛然教授系统介绍了Sotatercept药物开发及研究进展,首先说明BMP/TGFβ在PAH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其信号失衡导致肺血管重塑与PAH发生,并讲述了研发配体陷阱的思路及开展的临床前试验、及开展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过程及成果。杨沛然教授应用Lei Xiao教授的“PAH 从此进入四种药物的时代”对Sotatercept获批进行了评价。杨沛然教授也通过Sotatercept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思考,包括HS135和KER-012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会议概况
本次会议涵盖以下传统的主题:1. 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2. 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3. 肺动脉高压中心的标准化建设;4. CTEPH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5. 创新研究、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6. 临床实战面对面:基于病例的挑战;7. 肺血管病的多学科交流与实践;8. 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专家面对面等。
在此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一些新的专题:1. 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介入手把手培训工作坊(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肺动脉球囊扩张、急性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救治与支气管动脉栓塞等);2 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影像诊断、易栓症、血栓检验和基因诊断培训;3. 肺血管病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4. 肺动脉高压的新型靶点的研发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5. 现代组学、信息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6. 疑难与危重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的救治与处理,来自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心的经验分享;7. 来自真实世界病例的经验与教训:基层医院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培训与点评等。
肺血管介入专题:规范开展肺血管介入,推动肺血管病介入单修基地项目
肺血管介入培训专场、急性肺栓塞介入分会场,本主题板块围绕急性肺栓塞介入操作规范及演示展开。由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李承红教授、李发久大夫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急性肺栓塞介入的诊断与治疗、器械选用、并发症处理、全程护理管理、经验及病例分享以及操作演示6个模块进行细致讲解。
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规范及结果判读专题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万钧教授、阜外医院陶新曹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龚娟妮大夫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靳宗泽大夫参与讨论,上海市肺科医院宫素岗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张帅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万钧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郭伟大夫作分享报告。会上座无虚席,讲者嘉宾精准到位,国内各省市同道热情参与学习、讨论。本场会议对右心漂浮导管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讲述,并以录像、直播等形式现场教学,进一步加深右心导管介入的操作准则。
2024年6月28日下午,咯血血管介入治疗论坛由中日友好医院的黄强大夫和武汉市第六医院的李发久大夫主持,由周朋利、张锐、王海生、郝华鑫、王金志作为讨论专家。湖南省人民医院的颜鹏大夫介绍了咯血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朱紫阳大夫介绍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的王剑锋大夫介绍了八例急诊咯血栓塞系列的特殊病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锐大夫介绍了肺癌化疗栓塞术。中日友好医院的陆洋大夫介绍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要点。中日友好医院的黄强大夫展示了一例咯血合并支气管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治疗的手术录播,本次论坛从六个专题分享肺血管介入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临床经验和创新理念,推动肺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在超声心动专场中,6位教授探讨了超声心动技术在肺血管病领域的评估方法学及价值,对超声参数在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全流程的解读。
肺血管病的机制探索与创新转化:多角度、多维度阐释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
创新转化专场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胡清华教授带来《STIM1遗传变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讲述STIM1遗传变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满祥教授向大家阐述了SDF1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陆军军医大学的高钰琪教授分享了《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基础与临床》,就高原肺动脉高压从概念、发病机制做了详尽的报告,着重介绍了参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EPAS1因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晓颖教授分享了《工程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靶向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健教授进行《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通过操纵细胞内钙稳态调控驱动肺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机制》汇报,展示了S-RBD可诱导Orail和Piezo1的异常表达和活化,继而促进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重塑。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朱大岭教授综述了多种CircRNA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晓建教授分享了《遗传门诊助力肺动脉高压精准医疗》的学术讲座,从临床意义、目标人群、实施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阐述肺动脉高压遗传检测和咨询的进展及应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邓朝胜教授综述了肺栓塞慢性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进展。深圳大学的苟德明教授分享了m6A修饰介导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柯越海教授阐述了肺血管信号的代谢性修饰与干预策略。上海交大新华医院陈丰原教授在授课中向大家阐述了RNA编辑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南方科技大学的卞劲松教授分享了肺动脉高压的RNA表观遗传研究。协和基础所的杨捷博士介绍了通过对小鼠行主动脉弓缩窄术来构建肺动脉高压小鼠模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陈玉倩博士和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白茜文博士分别就肺动脉平滑肌增殖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索。
VTE防治、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切实抓好全国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项目深化与落地
首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教授,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新概念和诊疗思考”进行了报告。随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的夏书月授,就“VTE院内防治从多学科合作到个性化抗凝”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MTD实现多学科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预后。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张帅教授介绍了“VTE风险及出血评估模型选择策略”,张教授先对不同模型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细致阐述,向大家强调了VTE风险因素概念准确的重要性。来自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李黎教授从实践出发对“基于‘双诊’流通模式的肺栓塞患者抗凝药学服务”展开报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应可净结合临床,对肺血栓栓塞症遗传风险进行探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刘维佳教授通过VTE防控中的实践感悟,介绍了“重症感染预防抗凝评估与诊断策略”。
下半场的会议,重点介绍VTE质控及VTE防治的信息化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朱玲教授介绍了肺栓塞患者管理质控要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程哲教授分享了省级医院内 VTE 防治质控管理经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周海霞提出了省级 VTE 防治的质控精准落地的方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董烨华教授以杭州市医院信息化系统为例,介绍了区域一体化的 VTE 防治信息路径与实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虹强调了全面质控科提升 VTE 规范预防率。来自牟定县人民医院的姜龙教授以云南县级医院为例,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基层医院院内 VTE 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医疗质控与医政管理的经验。
闭幕式
经过四天丰富而充实的学术交流与深入探讨,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在甘肃白银这座美丽的城市缓缓落下了帷幕。
会议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瞿介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就“从PCCM学科建设角度探讨肺血管病专业能力提升”这一主题,为参会者开启了精彩的学术之旅。瞿教授提出:“PCCM学科建设需要从学科规建,专培、单休,行业发展几个方面进行肺血管病专病能力建设。并从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落实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结合多学科、多领域进行肺血管病的诊治,统筹兼顾、各司其职。”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施举红教授分享了肺血管炎诊治的最新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施教授梳理了目前肺血管炎诊治的临床进展,提出针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能更准确描述疾病临床特征,进而推动更精准的临床治疗。
紧接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李圣青教授带来了“2024特殊类型肺动脉高压诊治新进展”的前沿报告,介绍了2024年的特殊类型肺动脉高雅诊治的临床进展,包括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MPN-PH)患者的临床特征,肺栓塞系统随访对CTEPH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推动作用等前沿内容。
此外,在肺血管病创新技术论坛中,学者们也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魏佩芳教授就“青年研究者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及研究设计”给出了独到见解。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柳志红教授也从肺动脉高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介绍了肺动脉高压(PAH)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评估和管理模式,强调了PAH的个体化预后评估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环节中,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围绕多个复杂病例展开了深入剖析,如“当肺栓塞遇上大咯血:临床医生如何选择?”、“不明原因的肺栓塞,背后的真凶是谁?”等议题,会议上各位专家畅抒己见,从多个角度对疑难病例进行了全方位解析,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闭幕式在翟振国教授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首先,王健教授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我们带来了“创新研究进展总结”的汇报,他详细梳理了会议期间涌现出的创新理念和技术突破,为未来的医学研究指明了方向。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杰出代表熊长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瞻性的视角,进行了“临床研究进展总结”的演讲。他不仅总结了近期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果,还对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季颖群教授进行了“会议组织整体的总结”,全面回顾了本次会议的筹备与执行情况。中日友好医院的翟振国教授在最后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核心精神,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对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为本次会议画上了圆满句号。
作者:张宇 席霖枫 陈兆斐 徐菲亚 李昊搏 李婕 杨芙蓉 郑涵予 郑舒文 李况珣 李煜晗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