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生活方式,除了吃好,睡好,还要坚持做好4件事

文摘   2025-01-10 18:12   重庆  

邻居老张今年65岁,平日里十分注重饮食和作息。他的早餐总是营养丰富,晚上准时熄灯,是健康生活的代表。

最近见到他时,却发现他瘦了一圈,气色也差了许多。原来,老张虽然在吃和睡上很讲究,却忽略了其他生活习惯。

他的日子过得单调,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既不出门运动,也不与朋友联系,更不用说培养什么爱好了。

一次家庭聚会,老张的女儿开玩笑地问他:“爸,你每天那么健康,怎么看起来比同龄的刘叔还显老?”

刘叔是社区里出了名的乐天派,不仅喜欢和人聊天,还坚持每天在公园里练练太极,偶尔还和孙子一起拼拼乐高。老张一听这话,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但却陷入了沉思。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习惯,是否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1.常与人保持联系,减少孤独感

孤独对健康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研究表明,长期孤独会增加40%的早亡风险,甚至比吸烟和肥胖更致命。    

因为孤独会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长期下去,对心血管系统和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实用建议:

每周与家人、朋友至少通话一次,或抽时间面对面沟通。

加入兴趣小组,如读书会、健身团,让社交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无法见面,也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联系。

2.保持一定的“轻负荷”运动

很多人以为运动越激烈越好,但实际上,过度运动可能对中老年人的关节和心脏造成额外负担。轻负荷运动,如散步、太极或瑜伽,更适合长寿之道。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步走,可以降低25%的早亡风险,而剧烈运动则会适得其反。

实用建议:

每天散步30分钟,步速以微微出汗为宜。    

中老年人可以尝试太极、八段锦等柔和的运动方式。

注意运动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学会放松自己,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长寿的重要保障。现代生活压力大,很多人忽视了放松的重要性,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削弱免疫系统,还会加速衰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显示,乐观的人寿命比悲观者平均长11%至15%。乐观心态还能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如心脏病和糖尿病。

实用建议:

每天花10分钟做深呼吸、冥想或正念训练。

学会自我开解,遇事先问自己:“这个问题5年后还重要吗?”

多看喜剧、听音乐,或者和朋友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4.培养一种兴趣爱好,保持脑力活跃

很多人以为退休后就该“享清闲”,但大脑一旦长期不活跃,认知能力会快速下降。培养兴趣爱好,是锻炼大脑、延缓认知衰退的有效方式。    

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经常学习新技能或进行益智活动(如拼图、数独)的老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降低了30%。

实用建议:

尝试新的兴趣爱好,如学习乐器、烹饪或绘画。

每周抽时间玩拼图、下棋或做数独等益智游戏。

学会使用电子设备,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

长寿的秘诀,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通过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大脑始终保持活力,都是通往健康的钥匙。

从现在开始做出一点点调整,或许就是你未来健康的重大投资。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重庆城市TV生活
隶属于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