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四季度供地高峰已至,第二季资产分化开场

财富   财经   2024-10-31 08:09   北京  

陈聪 张全国 刘河维 王天瑜 朱翀佚 李俊波

地方越来越愿意供给优质土地储备,土地市场因为供应优化走向放量成交。2022年企业拿地的分化,造成了2024年销售的分化——而销售的分化,有望带来第二次拿地分化,且当前土地市场的机会甚至好于2022年。我们看好受益市场止跌GTV上行的服务商,也看好在销售、拿地和融资方面循环占优的开发企业。


土地市场因为供给原因走向活跃。


根据Wind,2024年前8月土地市场极为冷清,但9月开始成交开始增加。土地成交溢价率并没有上升,而单城土地成交挂牌价却大幅上升,这说明各地为了获得必要的土地出让金,推出了一些规划条件较佳、区域位置较好的优质核心区土储。这些潜在盈利条件较好的土地储备,也吸引了一些资产负债表尚有余力的公司拿地。我们预计2024年四季度地方仍会保持很高的土地出让热情。



由于流动性匮乏,当前土地市场的潜在拿地利润率确实很高。


由于房地产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呈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双净流出的局面,且销售到2024年9月也没有复苏,真正有拿地能力的公司很少。在流动性严重不足,供给又开始放量的情况下,土地市场机会众多。我们测算,假设房价不变,当前拿地的净利润率可能在10%-30%之间,不仅远高于当前企业结算和销售净利润率,也高于历次周期低点时土地市场拿地的潜在利润率水平。



2022年之后的拿地分化,造成了2024年之后销售的明显分化。


根据各公司公告和中指研究院,2022-2023年,央企拿地市占率超过了销售市占率7.3个百分点(如按照目标市场算应该更大)。根据各公司公告,保利发展等四家具备持续拿地能力的四家央企,在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同比增速跑赢万科企业等四家企业16.6个百分点。随着房价止跌回稳,我们认为2022年之后拿地比较积极,优质货值占比较大的公司,销售同比增速优势会更加明显。



销售分化,带来第二次拓展分化,并可能推动基本面差异进一步扩大。


2024年优质土地较之2022年更多。我们预计,2024年四季度开始大公司拿地市占率超越销售市占率的幅度可能再次拉大。且在房价止跌的前提下,当前土地的盈利能力可能较之2022年之前新获的土地更显突出。这为日后企业基本面的分化奠定了基础。



风险因素:


部分房企拿地不足导致未来可售货值可能不足的风险;房价不能及时止跌回稳,导致项目利润率水平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持续下行,影响房企价值的风险。



房价止跌需要时间,但资产分化是现在进行时。


在各项政策作用下,各地存量房和新房的交易量都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我们预计年内从一线城市出发,房价有望止跌回稳。在房价止跌之前,地方出让土地的意愿就已经很强,我们预计2024年四季度将大规模推出优质土地。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预计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补充土地储备大幅优化资产质量。我们看好受益市场止跌GTV上行的企业。我们看好在销售、拿地和融资方面循环占优的开发企业。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0月30日发布的《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四季度供地高峰已至,第二季资产分化开场》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