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视线】每一位现在的我们,请先读懂儿童再去支持儿童吧!

文摘   教育   2023-03-02 21:27   江苏  


每一位现在的我们,

请先读懂儿童

再去支持儿童吧!


今天,我有强烈的愿望想讲四个故事给您听。


这四个故事,分别是发生在四个地区四个幼儿园里真实的故事,有两个故事来自于上两周,其中一个故事离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是,今儿个,我想把这四个故事组合在一篇小文里,想说给您听。


第一个故事:

“我是风中的小草”


这个故事是我上上周五晚上听来的。听完后,我好想把它讲给更多的人听,(那时恰好我就有讲其他三个故事的强烈愿望)。感谢木子姐姐,给了我复述这个故事的殊荣。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中班的小男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呢?在传统的儿童观理念表述下,老师们可能这么表达:好动,调皮,难以管理。因为呢,他在活动室里整天走来走去,似乎没有安静的时刻。

 

这天,班级需要表演一个节目参加某活动,这个孩子想表演,于是扮演了某角色参与其中。

 

木子姐姐是幼儿园的园长,一直在倡导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表演活动中她倡导老师将选择角色的权利、表演的权利都还给孩子。所以,这个孩子的角色是自己选的。

 

他选了一个什么角色呢?木子姐姐与班级老师本以为,他会选择一个主角,那是一个能够走来走去的角色。可事实,他却选了一个蹲着不动的配角——小草。

 

木子姐姐很好奇,好奇的不仅仅是他选择的角色,还有他表演中的表现。小男孩扮演的是一个蹲着不动的小草,表演中“小草”从始到终,真的就没动过。

 

你以为故事结束了吗?没有。当新的一遍表演排练开启时,小男孩的小草角色有了变化,他的身体开始左右轻轻晃动,而且,整个表演里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

 

木子姐姐很好奇,他在干什么?倾听小男孩的表达以后,才知,原来,小男孩在表演风中的小草啊。

 

故事结束了。听完这第一个故事后,您会有怎样的思考呢?

 

而我想引发思考的是,您看见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呢?当您看到小男孩扮演小草的静默不动与风来了的左右晃动,再回到小男孩日常的行为,您又是如何思考?又会如何做呢? 


第二个故事:

跳鞍马——被帮助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年多前,一次线上研修活动中。当时的我参与了这个公益活动,首先观摩了游戏现场视频,倾听了视频拍摄老师的讲述。


游戏现场发生在一个很北方城市的某幼儿园。有一个小女孩不会跳鞍马,老师又单独教了她,她还是没有跳过去,于是,老师请班级的孩子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去帮助她。这是这个游戏视频拍摄前的背景。


游戏视频里,我们看见,有好几名孩子,有男孩有女孩,正在帮助小女孩。这其中,包括孩子们语言的提示、动作的示范、甚至还有通过与小女孩肢体上的接触尝试所做的一些帮助等。


当时,园所老师及一些老师纷纷将游戏点评的目光投入到了这群帮助者,讨论还能够如何帮助这位小女孩跳鞍马,并纷纷赞扬这是一群热心帮助他人的好孩子,这个班级有着友爱的氛围,班级老师对班级每一个孩子运动发展的责任感和支持力。


这样的研讨貌似没问题。可是,我们有去仔细读懂不会跳鞍马小女孩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了吗?


整个视频镜头里,从头开始到结束,小女孩始终没发一句言。小女孩的头是耷拉着的,面无表情的,一股无奈颓丧的气息从屏幕里扑面而来,甚至脑海里控制不住地蹦出了“生无可恋”这四个字!而事实,当大家静心观察小女孩时,老师们也都产生了和我一样的感受。


这个小女孩日常也是这样的吗?在拿到这个视频研修前,特地问班级老师要了这个小女孩日常游戏或生活中的拍摄。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她,与同伴勤于交流,肢体动作轻松,脸部表情放松,整个人的气息是上扬的。所以,游戏视频里的她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她。


为何游戏视频里的她完全迥乎于日常的她?我们是否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把自己代入到小女孩的境遇中去思考呢。当鞍马跳不过去,被老师单独再教过,(老师是否还有一些不太温暖的话可能触及了孩子的自尊?例如,教了这么多遍你咋还不会呢等等,这些话语也许老师并无恶意,语气一如常态,甚至可能是老师在遇到这样情况自我挫败感的一种自言自语,还有,也许,老师压根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一遍教一遍又一遍重来,有可能就触及了儿童敏感的心灵呢?..... )所以此时小女孩的内心是否已经充满了自卑?当一个人内心是自卑的时候,会干什么?是否会想从人群中消失,不想被关注,不想被他人看见自己的无能?甚至想找个隐秘的角落自己悄悄呆着呢?可现实,老师让大家帮助她的一句话,让小女孩不仅没有逃脱大家的关注,反而成为了小伙伴们瞩目聚焦的对象,无形中让小女孩跳不过鞍马的自卑甚至可能小女孩已经很努力地去跳了却跳不过去的无力无能无奈感如放大镜般放大到了伙伴们面前,此情此景,如果小女孩就是您,您如何?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视频中小女孩整个人外显出来的一种颓丧无奈甚至夹带着一丝哀伤的情绪。


故事讲到现在,您的反思是什么呢?


我想引发的思考是,您赞同这位老师的支持吗?在要求孩子达到某项技能的时候您可关照过孩子的内心世界?跳鞍马的目地是为了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先天的独特的遗传基因来到这人世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拥有跳鞍马的天赋,通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做得很好,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或者擅长的其他项目来支持她的运动发展吗?



第三个故事:

玩滚筒——被帮助


好,现在讲述第三个故事。听完第二个故事,再听第三个故事,您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主题几乎是一致的,都是有关被帮助的故事。


故事里的小男孩不会玩滚筒,旁边有一个小女孩就在旁边教他。有趣的是,视频开始小男孩背着身子不理小女孩,发现身后没有声音时又偷偷回看她,后来在小女孩的要求与示范下一遍又一遍顺从地玩着滚筒。


当时许多老师们认为,小男孩是被小女孩逼着学习滚筒,所以,接下来应该引领小女孩学习不要强迫别人,学习尊重他人,平等相处。可游戏中是这样的吗?如果细细观察小男孩表情,并没有不开心,更没有沮丧,神色是平和的,甚至还有着一丝隐隐约约的悦色。看似被动,却每一次都欣然去按照小女孩的示范认真地去练习。两个孩子,一个巴结施教,一个言听计从,空气中弥漫着两小无猜的温馨气息。这不是童年最美好的样态?


当时在研修现场我还询问了班级老师,这两个孩子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相处如何?最后对两个孩子关系的判断在老师介绍中得到了证实——这两个孩子平常总在一起玩,几乎形影不离,相处亲厚。


故事读到现在,有趣的是,老师们的思考对第三个故事的判断与第二个故事正好相反。当时我就好奇,这些判断又都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这跟老师们的理念有关。这个园所的老师理念先进,有着较好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他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着以尊重儿童为前提的户外自主游戏,所以看到小女孩一味地要求小男孩练习滚筒,与自己接受过的尊重理念有反差时,就形成了这样的判断。


第三个故事讲完了,给您带来的思考是什么呢?


而我想引发的思考与第二个故事有点同,在我们想支持儿童之前,我们对于儿童的游戏行为读懂了吗?如果读错了,又会如何?


第四个故事:

“这是一个公主学校”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自个儿的幼儿园,某大班。


这一天阳阳建构了一个伟大的作品!作品共有三层,第一层是教室,有黑板,桌椅;第二层是卧室,有小床;第三层是食堂,可以吃饭。


在小组活动中回顾分享时,她说这是一个公主学校。


L老师好奇,为何起名叫公主学校呢?


阳阳说,因为我们都想成为美丽的公主啊。


L老师笑了,追问,怎样才能成为美丽的公主呢?


阳阳说,穿漂亮的衣服,还有要画画好、跳舞好、唱歌好、算术好!(阳阳样样都很棒哦!)


L老师说,是的呢,L老师还要添一条,公主啊,还要与每一个人都相亲相爱,每天笑眯眯的,不乱发脾气,这样的公主才更美,这才是真正的公主呢。


L老师说完,注意地看了一下阳阳,发现阳阳若有所思的样子。


中午,孩子们午睡了,L老师与孩子奶奶联系,将今天的作品照片发了给奶奶,并告诉奶奶,今天阳阳的建构作品“公主学校”受到了全体小朋友的喜爱。


奶奶说,孩子在家不一样,有很多时候我都要批评她,最近脾气大的,动不动就发脾气。


L老师说,在幼儿园很快乐啊。接着,老师还把与孩子的对白告诉了奶奶,并建议奶奶多发现孩子多欣赏孩子,不要盯着孩子缺点看。


当L老师将阳阳的故事分享与我听,我为我们有这样专业的好老师而感到骄傲!


听完这第四个故事,您的反思是什么呢?


而我想引发大家反思的是,家庭里的阳阳老发脾气,幼儿园里的阳阳从不发脾气,为何一个阳阳两个样呢?老师是怎么做到让阳阳在幼儿园里都是开开心心的呢?



这四个故事:

究竟想表达些啥?


四个故事讲完了,我究竟想表达些啥?


第一个故事,想表达的是,只有观察了儿童倾听了儿童,您才会发现真正的儿童,甚至发现您原有的儿童形象有可能是片面的,相左的。孩子在表演中能一动不动扮演小草,而日常生活中为何总表现那么好动?原因在哪?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我想,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行为习惯的调整。所以,我们需要观察需要倾听需要分析需要研究儿童,最后读懂了儿童才能支持到儿童。


第二个故事与第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观察儿童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看懂孩子,从而对儿童的言行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估,对儿童形象才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也才可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支持到儿童。所以这两个故事里,想表达的是,当我们不能很好读懂孩子的时候,教师的支持可能不仅不能促进到儿童发展,也许还起到了反作用。许多时候,当我们不能很好地去读懂孩子时,教师还不如不支持!(难道,教师不支持孩子,孩子一个人就不成长了吗? )


第四个故事,为何一个阳阳两个样呢?我们需要理解孩子为何在家庭中乱发脾气,从家长对话中,我们知道家长不懂孩子,没有能够去欣赏发现孩子,相反孩子更多是在被挑剔或责怪中成长,孩子不能很好感受到成人的爱,于是脾气就来了。因为乱发脾气的背后一定是爱的需求不到位的问题。而在幼儿园里,恰恰相反,L老师能够理解孩子相信孩子欣赏孩子,自然一个阳阳两个样了。所以,在第四个故事里,想表达的是,我们老师不仅需要做到坚持观察儿童倾听儿童,更要紧密家园联系,全面读懂了解儿童,在适宜的时机做适宜的引导,并家园协同,让孩子通过自己内部的反省力量去调整自己优化自己,从而做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最好的教师支持。


四个故事分别想表达的表达完了,联结一起,我想说-----


每一个曾经的我们都关注了概念里的儿童、集体里的儿童,却忽视了真实生活里的儿童、每一个活生生的个性化的儿童;


每一个曾经的我们都关注了所谓的目标达成,沉湎于我们以为的儿童的收获,却忽视了儿童内心隐秘的需求与感受;


每一个曾经的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教育,却忽视了生命教育,忽视了具体情境里具体儿童的具体的个性化的支持,忽视了儿童是完全有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己力量去向上生长的!


所以,每一位现在的我们,请先读懂儿童再去支持儿童吧!


育儿解忧书房
育儿先育心——教育的实质是为人父母者或教育者一场盛大的自我修行之旅。育儿解忧书房,将运用瑞吉欧教育理念和绘本阅读经验为您提供优质的育儿方案,解决陪伴中育儿痛点问题,轻松为己解忧。一次幸福的育儿之旅,我在等您。——花婆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