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叹的五稿签到设计背后
隐藏着哪些秘密?
每次走进活动室,走进孩子们的身边,恨不得变成一股烟,钻进孩子的大脑,去瞧一瞧,孩子们的大脑里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物质?为何总是有着如此多有趣、美妙、智慧的奇思构想呢?
可能,开始只是观察,只是聆听,接着就有了好奇,就有了惊叹,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揣摩他们——他们想表达什么?他们的创意从何而来?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他们是怎样思考的?他们身上可能有着怎样的思维气质?我们可以怎么做?于是越揣摩,就越好奇;越好奇,就越想观察,越想聆听,越想走进他们,并走进他们的老师,以此满足我内心涌起的那千般好奇.......
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瞧,我就被大班娃设计的签到纸给迷倒了。
当时一女娃正用八开纸画着什么。抬头看见我,就亲热地告诉我,她在设计孩子们每日来班的签到表。我想,她一定是看到了我眼眸里浓浓的好奇,所以,她邀请我去看他们前面几天的签到设计,并给我一一介绍。在聆听“设计者”的介绍中,我的头脑里也在飞速思考着。
1
第一稿签到:
签到时间为9月28日。
两张八开纸,上面分别画着一男孩和一女孩,分别写着男孩和女孩的名字。
我一下子就看懂了,明白孩子们是在按性别分别进行签到。
【孩子一日生活中,排队散步、排队做操、排队放学等等,我们经常会看见老师分性别排队,所以,孩子这样的签到设计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有着浓郁的生活基础。
可是,我好奇的是,孩子们的签到设计从何而来?因何而做?】
2
第二稿签到:
签到时间为9月29日。
两张八开纸,各平均划分为四格,很清楚地标识着阿拉伯数字1-8。
1-8,8个数字,应该代表是班级里有八个小组。孩子们可以按照八个小组进行签到。
【幼儿园班容量的整体庞大,在儿童的一日生活里,许多时候,我们老师会按组别进行一些分组活动,例如,餐前洗手、分筷分汤等等,老师经常会喊,哪一小组先去...所以,按小组行动,这也符合生活的逻辑,这样的设计也是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但是,第一张签到设计到第二张签到设计,孩子们经历了什么?为何有这样的调整?是否与我内心所想是一致?】
3
第三稿签到:
签到时间为10月8日。
两张八开纸,上面分别画着一男孩和一女孩,分别写着男孩和女孩的名字。
这张签到与第一张签到很相似。不同的是,在签到处,用一条条横线将名字进行了清楚的分隔。
【感觉是第一张签到的升级版,历史的河流流到了分组签到那里,又倒流了回去,但又绝不是简单的倒流,孩子的经验已是有螺旋型上升。我想,设计这个签到的孩子应该有着类似有线条书信格式的接触经验,并清楚感知过这种加了线条进行写字的“好处”。所以,我判断,这三张签到应该不是同一个娃设计的。那么,班级的这个小项目活动教师又是如何组织开展的呢?】
4
第四稿签到:
设计时间为10月8日。
我看到了她的一个完整设计过程。结束后,她又主动过来与我介绍。
孩子延续运用了两张八开纸。但是与前几张签到纸区别比较大的是,整张纸画满了格格,旁边还有1-8的数字。数字代表的依然是小组。
两张纸上还画了一些画,一张上主要用粉色,另一张主要是蓝色。红与蓝应该分别代表着男女孩。仔细聆听女孩介绍,果然。
有意思的是,这两张签到表上还有其他有趣的秘密在里面。
女孩签到纸的左上角有一只小粉兔,男孩签到的左上角是一个哑铃。设计者女孩认为,男孩应该多锻炼,需要哑铃。而女孩喜欢小动物,所以画了只小兔子。男孩那一张签到纸,顺着哑铃往右,还有轮胎、青菜、面包圈;女孩签到纸上,粉兔旁边是棕兔、面包、布丁。
女孩签到纸左上角设计了明信片,右上角还设计了个开关。设计者女孩说,开关一按,就可以签到了。原来签到也可以满满是游戏感啊。
两张签到纸上最让我惊叹的是一侧那细碎的系列小画,(男孩的在左侧,女孩的在右侧。)设计者女孩竟然对着它们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原来,那细碎的系列小画里隐藏着两首好听的歌。
【这次设计中,既有按男女分类签,两张签到设计上的用色与男孩女孩的标志以及右方画面跟随的小图,与性别上有着较多的对应;又有按小组签到,名字可以签到细化的横竖对应的一个个小格格里......两者就像一个坐标,横坐标是性别,竖坐标是八个小组,设计者将前三次签到设计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整合,系统架构了签到的设计方案。所以,从此处,我们可以看见孩子的整合思维与系统思维。
再说,签到的开关设计,我想,这里可能是一个纸上谈兵,或者代表着一种签到开启的仪式。如果我们可将此设计推广制成电子化签到,这样的开关设计就是非常具有必要性了。所以,此处我们看到孩子的一个全局思维。
还有,签到设计上的歌曲图画,设计者的自然生动哼唱,签到的开关设计,无不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孩子是有游戏思维的。对于签到设计上的歌曲图画,我想象,是否就是我们清晨快乐的入园音乐呢,是否带给了孩子愉悦感,所以才有此设计呢?
除此,女孩设计者一再强调了装饰这个词,(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如此强调装饰这个词?她的家庭文化背景是怎样的?)将色彩、小图系列等将男女生一些特质表达在了纸上。我们且不说,这些装饰对于签到这件事来说,是否具有意义感,但无疑,与前面签到设计相比,签到画面的装饰性是达到了一个高度。
所以,这个设计,我们看到了孩子的一个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游戏思维,还有设计思维。天哪,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0月9日上午。
我的好奇让我生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于是去采访了班级老师。
1
第一个问题:
问:签到设计从何而来?
答:每天户外,孩子一来就签到。开始是提供了一张点名单,在后面格格处画勾签到。孩子们反映,自己名字找不到。那怎么办呢?于是孩子就有了签到设计的需求,开启了这项工作。
2
第二个问题:
问:四稿签到设计非一娃所为,对吗?
答:对。
3
第三个问题:
问:四稿签到设计者是谁定的?
答:孩子自愿主动。
4
第四个问题:
问:孩子们如何从上一稿设计到下一稿继续?
答:集体中引导孩子反思讨论,根据大家的需求再去优化调整。
孩子认为,第一稿签到的名字太乱了,按照小组签名会好一点,于是就有了第二稿签到设计。
第二稿签到后,有孩子认为,两次小朋友都是签得很乱,每个小朋友要是都签在横线上就整齐了,于是就有了第三稿。
第三稿签到后,孩子们认为,打横线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小朋友签名字看上去不乱,一排一排的写变得很整齐,可是有小朋友也发现了有的横线中间空得太小了,都要写不下去了,于是就有孩子设计了第四稿带格格的签到设计。
今天第四稿签到了,孩子们在昨天的发现与讨论、今天的操作与反思中认为,签到的格格有的太小,有的太大,不均匀,看上去很乱,于是今天又有一娃,设计了第五稿。明天操作后,我相信孩子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去做新的调整。
以上,让我们明白,班级老师的支持太重要了,教师顺应孩子需求,支持儿童签到设计,组织反思讨论,孩子们的智慧火花才有可能逐渐闪耀。对于教师的支持,我有四个思考:
1
第一个思考:看懂设计 发现亮点
例如,第五张签到设计,无疑,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整齐均等。在第四张的基础上,将格格进行了整齐化,不仅格子均等,而且又恰恰好。规整的背后,是孩子思维火花的闪耀,孩子没有用任何工具,而是将纸进行了多次左右与上下的对折,然后照折痕描线,才有了这样整齐均等的效果。我们再一次为孩子惊叹!二,化繁为简。孩子去掉了不必要的画面信息,留下了主要的必须要的签到信息。如签到日期等。
10月9日第五稿签到设计
2
第二个思考:清醒认知 顺应互动
例如,第五张签到设计,无疑,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整齐均等。在第四张的基础上,将格格进行了整齐化,不仅格子均等,而且又恰恰好。规整的背后,是孩子思维火花的闪耀,孩子没有用任何工具,而是将纸进行了多次左右与上下的对折,然后照折痕描线,才有了这样整齐均等的效果。我们再一次为孩子惊叹!二,化繁为简。孩子去掉了不必要的画面信息,留下了主要的必须要的签到信息。如签到日期等。
3
第三个思考:丰盈思维 建立自信
孩子们签到设计的过程加上操作后的集体反思讨论,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们思维不断碰撞、打破、重组、优化的过程。这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触摸理解孩子流动的意识,丰盈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不断涌现新的创意,然后去实践中验证,最后用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来培养孩子们的洞察力,抓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帮助孩子理解每一个秩序背后原理所在,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4
第四个思考:回归发展 鼓舞滋养
教师的支持最后一定是回归到孩子的发展上。我们需要在一个又一个的时间碎片组成的溪流里,研究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轨迹,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独特的思维气质,为每一个孩子喝彩,鼓舞中最大化促进孩子发展。
教育,就是迷恋儿童成长的艺术!
迷恋每一个儿童的成长,
滋养儿童,也滋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