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 | 梅花大鼓

文化   2024-10-13 19:30   北京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北板大鼓”,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种,也是北京、天津地区特有的地方性大鼓曲种之一。


梅花大鼓曲调优美,旋律悠长,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拥有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钗头凤》《琴挑》等。


历史渊源


梅花大鼓的创始人及名称来历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梅花大鼓为满清子弟所创,是文人在闲暇时娱乐的音乐曲种,因住在北京的北城,所以又称为“北板大鼓”,传到南城后,因唱腔迂缓动听,很多专业鼓曲艺人也进行学习,并对“梅花调”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将速度放慢,音域变宽,丰富唱腔并加强伴奏,使梅花调在当时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兴的鼓曲曲种,后来又进一步改革,使唱腔有了“一字九转”之韵,韵味悠长,形成了独特的唱腔特点,并改名“梅花大鼓”。


20世纪初期,天津也开始流行梅花大鼓,在天津出现了女艺人学唱梅花大鼓,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梅花大鼓在天津杂耍园中已成为常见的曲种,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金派、卢派(也称“花”派)等诸多流派。




艺术形式


1、唱词特点


梅花人鼓曲目多为抒情小段,唱词基本格式为七字句和十字句,由上、下句连接构成一个唱段。梅花调有新、老梅花调之分。传统唱法叫老梅花调,其主要特点是上句从末眼起唱并常冠以(哎哪、这么)等虚词。新梅花调由白凤岩所创,其区别是从板上或头眼起唱,去掉了(哎哪、这么)等虚词,唱腔较简练。



2、曲调特点


梅花大鼓的板式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种,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创造了散板。基本唱腔有两种曲调构成,分别为:梅花调和野知了调。前者为一板三眼的慢板形式。后者是一板一眼的二六板(或二四板)以及由它衍变成的垛板、快板和散板形式。


图片来源于石景山文旅


传承保护


1、传承现状


天津市举办诸多梅花大鼓曲艺活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艺术团的积极性,而且把传统艺术推向群众,让老百姓了解、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对曲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


图片来源于石景山文旅


2、传承人物


籍薇,女,梅花大鼓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2024-09-16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民俗学论坛
中国民俗学会(China Folklore Society)官方账号,本号为纯公益学术公号,旨在为您及时推送民俗学领域的学术动态、讲座通告、非遗资讯、民俗知识、研究论文和田野报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