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汇聚经济金融学界、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智慧与力量,加强对金融监管、风险管理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领域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监管研究》编辑部于2023年11月启动了“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截止至2024年1月20日,编辑部共收到179篇投稿。编辑部邀请了来自全国高校的18位知名专家学者对论文进行了打分和评选,最终确定36篇入选文章,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论坛一: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双支柱"政策路径设计研究——基于银行风险承担视角,方意、王琦、陈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2. 资管机构监管对金融体系结构与风险的影响——基于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的数值试验,张逸辰、周潮,上海社会科学院、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
3.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系统性风险的视角,姜婷凤、孙文杰、刘鸣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4. 统筹安全与效率:银行规模、比较优势与监管工具组合,朱永华、林毅夫、张一林,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5. 中央财政对农业信贷担保的支持效果研究,孟光辉、赵泽群,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6. 央行政策沟通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基于生产网络视角,段超颖、刘宏雅、张文龙,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论坛二: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高水平开放
1. 宏观审慎政策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名义利率有效下限约束的视角,江振龙,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2. 汇率变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视角,曹伟、吴迪,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 外汇准备金要求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性——信号效应还是成本效应,潘松李江、张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4. 经济政策波动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孙光宇,中国光大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 中国外汇衍生品监管效果的量化评价:框架构建与效果评估——基于314家中国海外企业调查数据的SEM模型分析,赵峰、李子怡、马光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6. 新兴市场主权利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内部融资市场和供应链的视角,高杰英、曹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论坛三: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
1. 资产负债表关联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赵治纲、于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历程、经营绩效与前景展望,张明、李明洲,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胡宏兵、童天天、侯雨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4. 以信赋能与企业短贷长投——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李楠、谢雁翔、金振、王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5. 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思考,祁敬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6. 强赎风险与过度投机——基于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实证研究,辛建轩、叶强、杨世博、夏昊,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论坛四: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1. “推波助澜”还是“解危济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计提顺周期行为的影响研究,周晔、李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2. 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的溢出效应:基于数据流动性创造视角,江雪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全球数字货币波动对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及后果研究,韩珣、包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国际事务研究院
4.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贷款利率决定——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微观证据,吴文洋、蒋海、唐绅峰,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5. 数字金融促进实体企业低碳化转型了吗——基于融资约束和技术扩散双重视角,王海军、马乾龙、孙光林,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6.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杠杆率的影响和机理——基于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经验数据,杨飞虎、李月琛,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论坛五: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
1. 贷款银行ESG实践能否促进借款企业绿色转型——兼论银企ESG的耦合协调现象,陈东晖、李素梅、尚达,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2. 绿色金融政策如何影响绿色企业投资行为——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闻岳春、李凤莲、黄庆成、冯鲍,广西大学经济学院
3. 绿色信贷政策推动企业绿色转型:鱼与熊掌如何兼得,霍伟东、陈晓娴、吕晨炜,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
4. 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区域差异和作用路径,刘希章、王晓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 公众环保监督如何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基于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解释,庄旭东、高雯玉、段军山,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6. 绿色金融政策是否会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王宏新、邵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论坛六: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 存款保险与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协调研究——基于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的视角,陈卫东、熊启跃、杜阳,中国银行研究院
2. 重复保险中约定责任分配方式的效力冲突与适用规则,陈润恺、于海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
3. 银保互联对家庭农场韧性的影响研究,彭澎、朱丽、朱爽,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4. 文化传承与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关联性研究——保险文化助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视角,王影、万鹏、贾立文,深圳保险学会、深圳市金融创新研究会
5. 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商业保险决策的影响,尹志超、李沁萱、郭润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研究——基于T公司的实证分析,王萍、涂欢,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公示期自即日起至2月29日,如有任何问题,请向《金融监管研究》编辑部反映。未入选论文不再另行通知。衷心感谢广大投稿作者对本次征文活动的支持和关注。
此次学术研讨活动计划于2024年4月下旬以线下方式召开,具体日程安排随后发布,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联系电话:关天颖 010-63998272,15210692606;邢翠鑫 010-63996022,13910022906
邮箱:jrjgyjzhengwen@126.com
《金融监管研究》编辑部
2024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