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研究》2024年第11期目录和摘要
文摘
财经
2024-12-30 20:31
北京
鱼和熊掌可否兼得: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绿色转型
摘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与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微观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环保绩效与经营发展绩效,但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未产生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财政资金引导、遏制“漂绿”行为与提升内部管理能力,是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显示,地区、行业和企业等层面的差异,会对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绿色转型的关系带来非对称影响。拓展性分析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或在政府研究与开发补贴的激励下,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推动企业实现完整的绿色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绿色金融与财政补贴相协调的绿色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关键词: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企业绿色转型;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张逸辰 周 潮
上海社会科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研究了资管机构监管指标的变化对广义货币供给的改变,以及资管机构杠杆、流动性资产比率对家庭资产组合、企业融资以及银行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银行表外资产回表放大了广义货币供给,央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代替了外汇占款,成为货币发行的锚;(2)资管机构法定杠杆比率的下降、流动性资产占比的上升,提高了银行传统业务规模,降低了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在关注总量指标的同时应考虑货币在金融系统内部的流向;同时,监管政策应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行为模式制定合理的监管指标,实现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控制风险。关键词:金融机构;货币供给;杠杆;流动性资产占比;风险金融市场异常与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摘要:为在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工作中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监测金融市场运行状态,建立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临近预警模型,本文构建了我国金融系统信息溢出网络,并将传统因果关系网络进一步划分为左尾、右尾和平稳信息溢出网络,结合异常值检验框架提出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前瞻性预警指标。本文对我国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日收益率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系统普遍且长期存在左尾、右尾和平稳信息溢出,它们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异质性,与部门间信息溢出的异质性同时存在。前者形成了“积累、触发、传染”和“外部冲击、复苏”两种风险溢出模式,后者则展现了我国银行稳定器与银行-房地产强关联等结构特点。基于此构建的信息异常度指标(ABN)能够引领条件在险值(CoVaR)、边际预期损失(MES)和预期波动率(CIMV)等系统性风险指标,在股灾、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风险冲击事件中均能给出明确的系统异常信号。这一指标为监管部门监测金融市场运行状态、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工具。关键词:系统性风险;人工智能;监管指标体系;异常值检测;前瞻性预警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发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贷的影响研究
摘要:厘清金融科技平台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的溢出效应,有助于监管部门准确评估、有效监管国内零售信贷生态系统的总体运行态势和质量。本文基于2014—2022年101家商业银行年报数据及我国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金融服务流量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平台发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平台的金融服务流量显著促进了商业银行零售信贷占比的增加,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平台的金融服务流量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两条路径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规模。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经济预期转弱在金融科技平台金融服务流量影响商业银行零售信贷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平台金融服务流量对地方性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占比的正向影响更大,而对盈利能力强、流动性水平高的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影响较小。关键词:金融科技平台;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金融监管我国老年人诈骗暴露及被害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数字鸿沟的视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摘要: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许多老年人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受骗风险很大。本文根据生活方式暴露理论,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等三个维度分析数字鸿沟对诈骗暴露、实际被骗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数字鸿沟三个层次当中,只有弥合接入沟会显著增加诈骗暴露风险,只有弥合使用沟会显著降低实际被骗风险;消费支出增加在前者起中介作用,而社会网络改善在后者起中介作用;一旦达到弥合知识沟的层次,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诈骗暴露风险或实际被骗风险都不再有显著影响。关键词:数字鸿沟;诈骗;消费者保护;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统筹推进
——一种基于法律体系性的考量
摘要:在地方金融监管领域,无论是用于规范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的“市场主体/业务法”,还是用于规范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法”,目前都存在规范体系不完备的问题。地方金融监管立法应秉持法律体系构建的体系性要求,实现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构成完整性、价值融贯性和逻辑一致性的体系化塑造。在体系结构上,“地方金融业法”应从以机构为导向的“机构立法”转向以业务类型为导向的“功能立法”,并与“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法”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同时,还应从上位法与下位法、一般法与特别法的角度切入,处理好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与非金融领域基础法律的“尊重”或“调整”关系。在动态协调上,需要立足于地方金融监管的市场回应性,在整体上处理好地方金融监管法律规范“立改废释纂定清”的统筹协调,并具体通过授权立法、定期修法、联动修法三大机制来增强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适应性、适时性和关联性。关键词: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立法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