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分子和分母策略角度剖析了全球大型银行的TLAC达标策略,测算存款保险基金计入对中资G-SIBs实现TLAC达标和提高恢复与处置措施效率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于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了TLAC政策实施后非中资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例和TLAC杠杆率变化特征;二是基于中资G-SIBs资产负债表数据,测算存保基金计入产生的TLAC提升效果;三是基于中资G-SIBs恢复与处置计划,模拟存保基金计入对恢复处置效率带来的影响。本文深化了TLAC监管领域研究,对存保基金计入TLAC并参与中资G-SIBs的恢复与处置框架,进行了有益探索。
TLAC监管涉及两个核心指标。一是TLAC风险加权比例,等于TLAC除以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余额;二是TLAC杠杆率,等于TLAC除以银行表内外风险暴露余额。FSB规定,2019年1月1日,发达经济体G-SIBs上述两项指标应分别不低于16%和6%;2022年1月1日,应分别不低于18%和6.75%。FSB给予新兴经济体(中国)6年的达标过渡期,应分别于2025年初和2028年初达标。自TLAC监管要求实施以来,各国G-SIBs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TLAC指标提升。2022年末,非中资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例和TLAC杠杆率已全部达标。其中,TLAC风险加权比例平均为26.7%,高出监管要求8.7个百分点;TLAC杠杆率平均为10.8%,高出监管要求4.05个百分点。
G-SIBs提升TLAC指标,主要通过两类途径。一是分子策略,即通过提升TLAC风险加权比例(TLAC杠杆率)的分子—TLAC净额,其中TLAC净额主要由留存收益,股票、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工具和TLAC非资本工具构成。二是分母策略,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和增速放缓风险加权资产、表内外风险暴露的增长速度。为了更好地研究G-SIBs提升TLAC指标的具体策略,本文对非中资G-SIBs的TLAC监管指标数据进行拆分,并测算分子策略贡献度与分母策略贡献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分子与分母策略双重驱动TLAC风险加权比例大幅提升;第二,分子策略是驱动TLAC杠杆率提升的主要动力,增持低风险资产抑制了TLAC杠杆率提高。
中资G-SIBs的TLAC缺口集中体现在TLAC风险加权比例。在不考虑存款保险基金计入的情况下,2023年末,中资G-SIBs距离16%的TLAC风险加权比例要求存在1.67万亿元缺口,距18%的要求存在3.61万亿元缺口。推动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能够极大缓解中资G-SIBs的TLAC达标压力。2023年末,存保基金事前注资承诺计入TLAC能够为中资G-SIBs带来2.42万亿(按风险加权资产2.5%计算)和3.39万亿元(按风险加权资产3.5%计算)的TLAC节约效应,能够填补96.80%的16%的TLAC风险加权比例缺口;填补87.86%的18%的TLAC风险加权比例缺口。依靠存款保险基金计入政策,部分银行可直接实现或小额补充TLAC实现监管达标。
存保基金计入TLAC对中资G-SIBs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TLAC监管类似于资本监管要求提高,推动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有利于提升中资G-SIBs的资产扩张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可完善风险处置框架,达到提升金融体系稳健性的效果。一是提升损失吸收能力,拓展危机情况下中资G-SIBs处置资金的来源,推动问题机构债务得到有序处置;二是丰富中资G-SIBs风险处置工具选择,对提升处置效率、降低处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第三,TLAC指标逐步成为国际投资者、评级机构考察大型银行经营稳健性的重要标准。TLAC指标长期偏低,将可能抬升综合融资成本,削弱中资G-SIBs的国际竞争力。第四,随着达标时间临近,中资G-SIBs逐步迎来TLAC非资本工具发行高潮,或将对债券市场产生资金虹吸效应。更重要的是,大规模发行TLAC非资本工具,会提高中资G-SIBs的融资成本,降低净息差,对核心一级资本产生侵蚀效应。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能够稳定中资G-SIBs融资成本,缓解TLAC工具集中发行对市场造成的融资压力。
同时,日本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机制。存款保险基金注资承诺计入TLAC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存款保险基金不需要购买同等金额TLAC工具,形成对G-SIBs的TLAC资金“实缴”;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基金必须具备极端情况下筹集处置资金的后备融资渠道,对存款保险基金的风险处置功能提出更高要求。理论上,日本存款保险公司(DICJ)能够参与处置的出资金额应与其补充的TLAC工具规模匹配,但实际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2022财年末,日本DICJ所有账户资金总余额为6.89万亿日元,仅占日本存款保险基金注资承诺补充TLAC金额的72.60%,无法实现补充金额的全覆盖。
显然,在日资G-SIBs进入处置阶段后,DICJ很可能会出现账面处置资金不足问题。为确保极端情况下,DICJ有足够资金参与日资G-SIBs的风险处置,DICJ设计了后备融资机制。当该账户资金不足时,可通过向金融机构、日本央行拆借和发行DICJ债券等渠道获得低成本资金。2022财年,用于日资G-SIBs系统性风险处置的危机管理账户的后备融资上限高达35万亿日元,远远超过了9.49万亿日元的补充金额。
(二)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与中资G-SIBs的风险处置
现阶段,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政策在我国落地,仍有部分配套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存款保险基金在G-SIBs风险处置中的地位有待明确和提升。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基金余额与计入TLAC规模存在较大差距,注资承诺的根基并不牢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和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本文为精编版,脚注和参考文献略。全文刊发于《金融监管研究》2024年第5期,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