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工作真的有那么“累”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热议话题:为什么好多人都在喊体制内的工作很累? 这话题一出,瞬间吸引了无数职场人的目光。 作为一名资深的职场专栏作者,我觉得有必要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先来看看网友们的一些吐槽:
基层减负,意思是正常工作外,加一套整开会部署、研究落实、制定方案、建立台帐、迎查待检、落实整改、隔三岔五回头看。
太真实的,而且干时间长了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因为全是没用的东西,跟生产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搞卫生也挺舒服的说实话,很有成就感。
太对了,单位最累的就是有责任心的人。
看完这些吐槽, 不少职场小白可能会觉得有点慌,担心自己以后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情况。 但是老员工应该都懂,这其实反映了一些体制内的职场“潜规则”。
形式主义泛滥,办事效率低下
从网友的吐槽中可以看出,体制内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开会、写材料、迎检查等耗时耗力的“形式任务”太多,而真正干实事的时间却很少。 这种“穷忙”的状态,自然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据统计,我国每年各类会议多达1600万个,平均每天4万多个[1]。加上各种材料报表、迎检等,基层公务员疲于应付这些“形式任务”,难怪会喊累。
一些岗位内耗严重,缺乏价值感
许多体制内部门存在内耗严重的问题,日常工作脱离实际需求,缺乏价值创造。 部门间缺乏协同,甚至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掣肘。长此以往,员工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丧失工作的价值感。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有时候觉得就是整个大楼里的人在自娱自乐,跟楼外面的群众一毛钱关系都没。” 如果长期做一些与社会脱节的“无用功”,自然会让人身心疲惫。
年轻人往往是最辛苦的那个
在不少单位,最辛苦的往往是那些有责任心、肯干事的年轻人。 他们刚踏入职场,干劲十足,却常常被安排去做一些“打杂”的活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几乎囊括了所有琐碎的杂活。
一位网友就吐槽说:“一周加班七天,很真实。
一般需要这种强度加班的,都是务虚的部门,加班的意义其实不大,不会有什么工作成绩,但是偏偏需要有人去干。” 年轻人想要在单位立足,只能默默承受这些苦与累。
如何面对体制内的“累”?
面对体制内的种种“累”,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体制内工作的“累”,是客观存在的职场现象,但我们可以学会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只要调整好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相信总能在平衡中找到更多职场幸福感。
职场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待体制内工作的“累”?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记得给个“在看”并转发哦。我们下期再见!
祝大家职场顺心,事业有成,不加班,不内卷。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我国平均每天4万多个会:可以少开点》,<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115/c1001-31999182.html>看来这个话题引发了不少共鸣啊!
我再补充几点想法。
“累”背后反映的体制弊端
体制内工作之所以让人感到格外“累”,归根结底还是一些体制性的问题造成的。比如:
这些体制性的弊端,是“累”的深层次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在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改革创新。
职场人要学会“解压”
面对职场压力,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之道。 工作再忙,也要给生活留出喘息的空间。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职场的压力本就无可避免,关键是学会自我调节。 唯有做好压力管理,才能在职场长跑中走得更远。
年轻人要多一些定力和耐心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刚进体制内难免会有些不适应。面对职场的复杂多变,年轻人更需要一些定力和耐心:
年轻人要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让“职场有道”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
写到这里,我也想多听听大家的心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在体制内工作的感受,以及你的应对之策。让我们一起携手,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开创属于自己的职场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