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碎碎念
也记在这里和你分享
1. 阅读的乐趣
读和菜头的《AI 代读和人肉阅读》有感:
这几年做社群、写文章,阅读这个兴趣爱好也变成了我的工作。要说有什么秘诀,我会说就是真的读。
试着认真读前言和第一章,试着以获取信息为目的读上几章,利用 AI 这样的工具帮自己解读、总结,也亲自动手把阅读和自己的工作生活结合在一起。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也是为了创造乐趣。书中的故事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但读书过程中的意外之喜、触动只有主动阅读才能获得。
所谓高效的阅读,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但同时要加入「低效阅读」让自己真的爱上阅读,或者说爱上探索的乐趣。
2. Gear, not stuff
一句让自己不乱花钱的咒语:Gear, not stuff。
Stuff 是随手买的东西,Gear 是有明确用途的装备。当我们要买东西时,先问自己:它的用途是什么?它能帮我完成哪些具体目标?我是否已经有类似的东西?
用 gear 专注实现目标时,我们的注意力、精力和创造力都会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这种良性循环,就是 abundance loop:通过 gear 带来的行动和成长获得长期满足。而 stuff 则往往陷我们于 scarcity loop,用短暂的购物快感填补情绪空虚,却留下更多混乱和压力。
这倒不是说买的东西一定要有用才行,也不是追求极简主义,矫正过枉同样会有问题。如果一味拒绝所有非功能性消费,生活可能会变得无趣,甚至让人感到压抑。
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过度积累 stuff,也不过度限制自己。gear 帮助我们专注于生活本质,而 stuff 只会让空间更拥挤、心情更混乱。拥有越多的 stuff,我们就越需要额外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它们。
3. 理解人性,利用人性
我们常常觉得「既要又要」,又感到「动力不足」,最后会把原因归结于是自己懒是自己差。
既要又要是人的本性,我们靠着既要又要活到了现在。动力不足可能来自并没有打心眼里想做这件事情,只是别人在做我们也跟着做,心里想着做总比不做强。懒是人性的一部分,觉得自己差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
看到自己的这些认知后,我们就可以调节自己的「目标」和「奖励系统」。
比如一味的延迟满足感会让我们失去做事的激情,那就要给自己增加一些迷你成就感。给自己的奖励是可以是外在的,比如他人的点赞和买个什么东西,但更强的动力来自内在驱动,比如做这件事情带来的自我实现、幸福感。
和一位同学聊,我说你看我每天都写点东西读点东西,对我来说这不是负担,而是一个个潜在的反馈和奖励,对当下有帮助对长期有帮助,对我有帮助对他人有帮助,自然的结果就是无需坚持。
4. 如何应用「鱼不存在」?
社群上周读 Why Fish Don't Exist。
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一个学习小实验,用 ChatGPT 帮我提取这本书的重点——这样做并不是让我偷懒,而是让我更主动地探索阅读内容,从问题出发增加看待问题的视角。
我是这样做的,先让 ChatGPT 用「费曼学习法」回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
这样我不仅了解了答案,还学习了回答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
我还问 ChatGPT,知道了「鱼不存在」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这个理念可以如何应用在语言学习上呢?
ChatGPT 的回答很精彩,和我这 10 年来学英语教英语的经验一致。
学习外语的第一法则是把外语当作外语,接受它的混乱,在理论总结和实际应用中不断理解学习语言的终极意义。
比如上面 ChatGPT 的回答可以总结为这样几点学习贴士:
🟡 挑战固定分类:语言学习中,传统分类(如正式/非正式)可能过于简单,重点应放在理解语言的使用情境和关联上。
🟠 接受语言的流动性:英语是动态演变的,学习时探索单词的历史、文化和变化,更能激发兴趣和适应新表达。
🔴 放下完美主义:语言是混乱的,沟通清楚比用「正确」表达更重要,错误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 重定义学习成功:成功不在于「达到某种水平」,而在于通过语言建立连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 质疑旧方法,勇于尝试:打破死记硬背等传统学习方式,尝试沉浸式体验或模仿母语者,更高效更有趣。
像生物进化一样,把语言学习看作一个灵活、不断发展的过程,关注关联和实践,享受学习中的不完美和多样性。
5. 练习认真,也练习放松
每周两次网球课,学最基本的动作。现在上了 6 节课,很喜欢。
一是每一次击球都是一次「活在当下」。预判落球点,准备好击球动作,rolling with the punches,然后立刻获得反馈。还来不及多想,球又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专注也拥抱失控。
二来是感觉几次训练后,球速变慢了。就像是练英语听力时慢慢觉得语速没那么快了,阅读时感觉会自动生成画面和思维导图。
许多技能最重要最难的一点是放松。放松下来,本能和训练过的技能会互相配合,感到一切自然而然,我们会说「找到感觉了」。
今年说的最多的是「练习认真,也练习放松」,那个平衡点就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紧张焦虑和稀缺心态永远都会在,但我们可以用通过练习告诉大脑「没关系呀!」一次又一次,大脑、身体和那个丰富的「我」一起进步。
6. 为什么「三十而立」?
7. 可以不做选择,但要对自己诚实
很早之前看过 Elizabeth Gilbert 的一次演讲,很受启发。
她说人可以分为 jackhammers 和 hummingbirds,前者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激情所在,一生只为一事来;后者一直在寻找尝试,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总是既要又要「瞎折腾」,不肯安分地做一个选择。
David Epstein 也在 Range 中说,在复杂多变的现代世界中,早期专业化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优势,但从长期来看,广泛的经历和多样化的技能可以提供更多的优势和灵活性。对于我们多数「普通人」,做一位 deliberate amateur 性价比更高。
💡
猜你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