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做一个《论语》的分享。
今天学习的这句话是:
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杨伯峻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孔子说:“假若端正了自己,治理国政有什么困难呢?连本身都不能端正,怎么端正别人呢?”
刘毓庆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这一章讲领导的带头作用。
如果自身端正,治理国政便不会有什么困难。自身不正,搞歪门邪道,如何使别人端正呢?这句话的重心在后半句。言下之意:国政不治,官吏腐败,百姓欺诈,问题都出在“上梁不正”,所以上梁不能责怪“下梁歪”,而要先看自己是否正。
关于“正”,是孔子反复讲到的话题。如“必也正名”、“其身正”、“政者正也”等,其目标指向,都在“不正”,如从统治者到下层民众,都不走正道,全社会都充满了歪风邪气,因此孔子才大声疾呼要“正”。“政者正也”,是要整治,使人走正道;正名是要名与实正当,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正其身”是要统治者端正自己的行为,正立直行,带领社会走向健康发展的方向,让正气通畅,邪气消散。当然这也是历史上许多正直的君子重复了无数次而且还会继续重复的话题。
南怀瑾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这是中国政治思想重点所在,也是孔子所说名言——“政者正也”的引伸。主要是要求于领导人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春秋》责备贤者”的惯用语。这是说明孔子作《春秋》的主要宗旨,是为了时代的衰颓,社会风气的败坏,尽他对于历史的责任。他并不苛责一般人,因一般人大都是盲从的,听命的;他责备的是领导者,当权者,或者有道德学问而负这种责任的贤者。
倘使这些人搞错了方向,会导致历史的重大罪过,因此《春秋》以中正责备贤者。《论语》中这里的观念也是如此,解释为政的道理在于先求自正,后来曾子《大学》的正心诚意等一系列思想,也是孔子这一观念的引伸、演绎。到了唐代,真德秀著《大学衍义》、《心经》(儒家的心经)、《政经》等书,就是强调这个重心给帝王和领导者看的,所以唐代以后,用《大学》、《中庸》的正心诚意思想,作为领导人必然的修养,也是根据孔子这里的思想。
钱穆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先生说:“苟能自己身正了,这于从事政治还有何难呀?若不能正其身,又怎能正人呢?”
善知识相关言教:
1、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朝着这方面去努力,不要用眼前的局面来定义自己。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规划和自律。
2、修行,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守门人,好的念头让它进来,坏的念头让它走开。平常人心中没有这个守门人,或者很不称职,因此刚开始需要借助环境的力量来训练这个守门人。要寻求一个清净的修行团队,在其中慢慢成长。
3、对自己讲自律,对事业讲奉献,对学习讲勤奋,对社会讲责任,对生活讲俭朴,对工作讲创新,对他人讲礼貌,对长者讲尊敬,对亲人讲爱心!
4、佛法讲因、缘、果、报,任何事都需要因缘成熟才能呈现果报。佛经所说,是为了让我们用尽全力去种正确的因,等到善缘成熟时,果报自然现前。
5、内心把它当做一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事情,就会时时留意、处处用心,慢慢因缘就会出现。同时,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态,寻找团队是为了修道,不是简单的拉圈子、交朋友。求佛法也不能追求神通感应、急功近利。发心纯正,就会感召正法团队。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加入《论语》学习群
请添加微信:liusong2012
欢迎下载收藏、分享论语学习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7cg58Y6EeToVFKfivbV7w
提取码:puti
JOIN US
论语学习小打卡
扫描小程序或长按图片识别
即可进入小打卡
如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发邮件至:
tanhuamonastery@126.com
往期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