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佛说稻秆经详解》24:正论之二十三

文化   2024-09-28 07:04   中国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外因缘法的五种规律。

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


  🌾

“应以五种观彼外因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


接下来,佛陀宣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外缘起法的五种规律。哪五种呢?前三个分别是“不常”“不断”和“不移”,第四个是“从于小因而生大果”,第五个是“与彼相似”,即指因和果是相似的。


“云何不常?为芽与种各别异故。彼芽非种,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不灭而得生起。”


“云何不常”,什么是“不常”呢?“为芽与种各别异故”,因为芽和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彼芽非种”,芽并不是种,二者的形状、颜色及性质等都截然不同。比如,一颗豌豆生出豆芽,从种到芽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化,因此称为“不常”。相反,“常”即不能出现任何变化,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不灭而得生起”。“坏”即毁灭,并不是种子毁灭后才产生了芽,也不是种子存在的时候产生的芽。


古代汉语并没有现在的这些标点符号,我们现在看到经文中的这些句号都是后来加上去的。现在人们常用的标点符号,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佛说稻秆经》的原文没有现代汉语统一的标点符号,因此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


“种坏之时而芽得生,是故不常。”


为什么前面刚说“非种坏时而芽得生”,后面又说“种坏之时而芽得生”呢?此处仍需区分理解,否则就会显得矛盾。


前面两句,“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不灭而得生起”,是从微观世界而言,芽既不是种子毁灭以后产生的,也不是种子存在的时候产生的。后面这句“种坏之时而芽得生”,是从宏观世界的角度宣讲的,在宏观世界中,确实有种子毁灭后芽诞生的现象。从种子的消失,到芽的诞生,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常”,所以是“不常”。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世界是完美的错觉。

想要突破和摆脱这个虚拟的世界,必须要证悟。


推荐文章:经典解读|《佛说稻秆经详解》23:正论之二十二



正觉海
同入正觉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