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说,每个人的肌酐水平有个体差异,不要纠结化验单上的参考范围。
我们检查血脂,经常会看到化验单上最重要的一项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参考范围。
为什么?
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无论按照哪个人群的参考范围,都会对其他人群产生误导。
可能误导人的肌酐高限
昨天我们的一位大夫请笔者看病人:女性37岁,肌酐162μmol/L。
一年前发现时肌酐值113,当地参考值112,只超了1个单位。医生给她开了某种中成药吃,中间没有复查过,一年后再一查,肌酐涨到170多了。
问她为什么不好好治?
答曰:“肌酐只超了1,感觉没啥事,医生也没跟我说这病会发展啊。”
肌酐113,肾损害到底大不大?
你可能听说过:肌酐值一旦超标,表明肾脏已经损坏2/3了(有人是1/2,有人是3/4,不固定)。
我们用肾功能“金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来衡量一下,这位患者肾功能还剩下多少。
女性,肌酐113,年龄36岁,体重57公斤,身高162厘米,代入肾小球滤过率MDRD公式,结果滤过率为46。
肾小球滤过率46是什么概念?
正常人在90以上,多在120左右,46属于中度肾衰(滤过率30-60)。
肾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只看自己的肌酐有没有超标、超标多少,要关注肾小球滤过率或是内生肌酐清除率。
尤其是女性肾友,肌酐值不能和男性同等看待。
女性肌肉含量少,而且颇有很多女性不爱吃肉,体内生成的肌酐少,平时肌酐多在50多、60多。可能到轻度肾衰时,肌酐也只会升到八、九十,中度肾衰时的肌酐也只有100出头,在部分医院的化验单上还会显示正常。
姚明、苏炳添等顶级运动员的肌肉含量、肌酐生成量更多,心肺功能更好,肌酐100多很正常,心率三四十很正常,并不代表普通人也一定正常。
那么重度肾衰呢?
还以这位患者为例,她发展到重度肾衰(第4期,滤过率30以下)时肌酐应该是多少?
165。
目前她的肾功能(肌酐162),大约是站上重度肾衰的门槛了。
血肌酐虽然比尿肌酐可靠,但仍然不够可靠,它们更好的应用方式都是作为一个计算参数,而不是直接代表肾脏的功能。
“一吃药就成病人了”?
患者的爱人说,她只是在去年刚发现的时候,吃过两三个月的药,后来就不吃了,因为“我还年轻,一吃药就成病人了”。
这样的思想要不得!
从生命科学上讲,没有完美的人体,每个人都有缺陷。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每人都要有所行动:有人需要作息、运动、饮食管理,有人需要非处方药,有人需要处方药,有人需要介入,有人需要手术,还有人需要抢救。
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让自己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一吃药就成病人”的思想,过于狭隘,也不利于远期的临床结局。即使这两年可以通过拒绝药物干预来欺骗自己的大脑保持“我不是病人”的意识,但数年后进展到重度肾衰、尿毒症时,情况只会更糟。
中成药能治肾衰吗?
这位患者只用过一种中成药,但中成药只是辅助药物,单用显效率低,不能耽误规范治疗。
我国的《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将几乎所有中成药的证据等级都划分为D级(共有ABCD4级,D级是最低级)。
D级证据有多少可靠性?大家可以看看指南推荐的划分,细品一下:
中成药并非医学的产物,而是医疗资源不足的产物。单用中成药的肾病患者,一边吃药、一边进展是普遍现象。
中度肾衰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早期肾病(1-2期)可能得到临床治愈或完全治愈;晚期肾病(4-5期)会永远进展下去;而中期,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处于30-60之间的中度肾衰,是一个肾功能进展的分水岭。
过了这个转折点,即使消除了致病因素,肾脏也会在自身作用下继续纤维化、萎缩,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便无法阻断,或快或慢地向尿毒症进展,任何治疗措施都只能减速。
所以肌酐100多的肾友,尤其是女性肾友,一定要重点关注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估肾损害的程度。
如何减轻肾损害?可见昨天的文章:6类药物可能逆。 转肾功能,采取措施需尽早
尽量不要错过肾衰中期,这是挽救肾功能的最后一个时期。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