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肾友做肾活检,发现肾脏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于是在网上搜,「一查百度坟已定」,拿着手机来给我看,很悲观。
我看到后就一个感觉:“什么?大清亡了?”
我都被气笑了,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定论的事情,怎么今天还在争执不休。
我们看看二十年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发布的这项研究:12例IgA肾病患者,治疗3年后重复肾穿刺:
3年后他们的硬化、纤维化怎么样了呢?
节段硬化的占比从15.59%减少到9.02%;
间质纤维化的评分从1.59分减少到0.95分:
占比,大家很容易理解啥意思。这个评分,其实也是占比,低于25%算1分,25%-50%算2分,然后统计这些患者的平均评分。
结果发现,节段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占比,都减少了。
所有的病变中,唯一没减少的是球性硬化。没办法,一个肾小球有60个细胞,肾脏细胞的再生还是慢,供不上。
不过这也没啥,绝大多数肾友的肾小球,全球性硬化的不到一半。只要不是大半肾小球都球性硬化了,那么,把那些相对容易逆转的恢复过来,肾脏结局就会有本质的改善。
你可能要问:
这些患者咋整的这么神奇?硬化和纤维化都能逆转?
没啥神奇的,这些患者就做对了一件事:尿蛋白缓解。
还有啥特殊的吗?
没了。
真没了。
20多年前(该研究1998年起始),很多新型药物还没问世(列净、非奈利酮、布地奈德等等),很多老药都还没正式进入肾内科(普利/沙坦、单抗、吗替麦考酚酯等等)。你现在能用的药物,远胜20多年前。
20年前笔者刚毕业那会儿,肾内科治肾基本就三板斧:吃激素、输环磷酰胺、喝中药。副作用大、效果一般。
想用别的?别的又昂贵又缺乏证据,也就处于“想”的阶段。
当时的我们,如果见到如今这么完善的中、西医治疗体系,那要乐死了,八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抗炎、抗纤维化、降肾小球内压、活血祛瘀……没有助攻,全是主攻!
研究中的那12位患者,大部分用的都是那三板斧,只有3人,把环磷酰胺换成了雷公藤——如今雷公藤也不算什么好药了。雷公藤和环磷酰胺都有性腺毒性,疗效可靠性是环磷酰胺好一点,感染风险是雷公藤好一点,二者综合起来差不多,换成雷公藤算是平替,不算什么升级。
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他们都能逆转硬化和纤维化;如今鸟枪换大炮,怎么就怕了?
肾友们,相信自己,你能行!
最后提醒一下:目前的研究只支持早、中期肾脏病的硬化和纤维化逆转;到晚期,纤维化速度会加快,你的恢复速度不一定能拼过纤维化速度。定期随诊、别拖到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