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肾友抽血、检查肌酐时,经常会看到一个指标——C反应蛋白:
你的医生和你讲过没?C反应蛋白是一个炎症指标,可以引起「微炎症」
微炎症是啥东西
是肾炎吗?
微炎症不止存在于肾脏血管,更是遍布全身血管,它包括、但不仅限于肾炎,是一个更大的概念。
当然,肾炎严重后也可以导致微炎症、伤害全身,它俩是互相刺激、恶性循环的关系。
简单来说:炎症在肾脏血管叫肾炎,炎症在全身血管叫微炎症,全身血管的炎症严重了叫血管炎。
微炎症,是肾炎和血管炎共同的基础,更加接近病根。
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C反应蛋白升高后,血肌酐或尿蛋白也跟着高了;或者是血肌酐或尿蛋白先上涨,带动C反应蛋白上涨,然后C反应蛋白又反过来刺激血肌酐和尿蛋白继续上涨,形成恶性循环现象。
和肾炎类似,微炎症的病因也有多种病因:
1、基因因素,其实相比欧美人,咱们亚洲人的微炎症基因是比较少的,欧美肾友的微炎症严重;
2、生活因素,比如油脂吃太多、高蛋白饮食;
3、疾病继发因素,比如肾衰竭、蛋白尿、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这些因素引起微炎症后,微炎症的危害也有多种:
1、肾脏炎症
2、自身免疫病、风湿病
3、肝损害
4、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5、营养不良
6、贫血
这些危害共同的作用,会导致肾/心功能恶化、透析并发症增多、存活率下降。
其实,微炎症指标并不只是C反应蛋白,还包括一大帮子炎症物质:
1、白介素-1
2、白介素-6
3、血清淀粉样蛋白A
4、肿瘤坏死因子-α
等等。不过咱们肾友记这么多指标也没太大作用,平时很少检查它们,记住一个经常检查的C反应蛋白就差不多了。
随着肾损害加重,微炎症发生率也逐步升高,1期肾友的微炎症状态的发生率为8.2%,3~5期的发生率可达49%,透析患者的发生率更高。
看到这可能有的肾友奇怪了:
既然这微炎症的范围比肾炎更广、心肝肾危害也大、炎症物质也这么多,为啥叫“微”炎症?这名字像是人畜无害似的。。。为啥不叫大炎症、宏炎症?
其实从医学角度看,笔者倒是认为「宏炎症」这个名字比微炎症更加准确到位。
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炎症我们认为是“红热肿痛”,是肉眼能看得见、感觉得到的。而微炎症呢?倒不是说没有红热肿痛,在显微镜下也经常能看到细胞水肿,如果血管壁上有神经细胞,肯定也能将痛感传导到大脑。
但是,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炎症,它概念再广、危害再重、遍布全身,终究是肉眼不可见、只能用显微镜,习惯上仍然拿它当微观的炎症。
这就像咱们肾友检查的「微量蛋白」,50mg算微量,但如果检查结果是5000mg呢?都到大量了,仍然叫微量。
它们都是,和本身的大小没关系,单纯就是检查手段“微”——但是危害可不微。
所以在肾内科,我们从不敢拿微炎症不当炎症,想尽一切办法将其解除。
怎么解除微炎症?
方法有三:
第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等等高端的血液净化手段
这是把人体的血液抽出来、把微炎症物质扔掉、再把血液输回去。
优点,见效很快;但是,成本较高,一次费用可能就需要几千、近万,所以通常只在肾损害急性进展、透析并发症出现时偶尔用两次。
第二个,请中医师辨证开方
在中医理论中,微炎症是因为人体的肺、脾、肾三脏气血不合,阴虚火旺,导致微炎症物质、以及血脉瘀阻病变产生。需要请中医师辨证开方、活血化瘀,缓解微炎症损伤。
这个方法要经济实惠一些。
第三个,益生菌,费用更低
比如常用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等微炎症指标,从而降低血肌酐。
多项研究发现,益生菌治疗组的微炎症指标和血肌酐,比对照组更低。
比如这项纳入了58例非透析肾病患者的研究:
该研究图片源自医脉通,致谢
哪种方法最好?
从效果来看,第一种最好、第二种其次、第三种再次。然而从经济性来看,又完全反过来。好在它们的安全性都比较好,可以根据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
总之,肾脏这个器官,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它既受到全身炎症的干扰、也影响着全身的炎症。我们解除掉全身的微炎症,肾脏炎症就成了无根之木,病魔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当全身的大环境好了,炎症病变恢复就成为了全身的大势所趋,此时咱们可爱的肾脏躺着不动,肾脏炎症也会解除,肾损害恢复事半功倍——这也是中医肾脏病学从来不囿于肾脏、而是从全身入手调节肾损伤的原因之一。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