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有人说,中国武术最大的好处是,门派太多了,最大的坏处也是,门派太多了。好是因为,世界各地能在民间发展出这么广泛庞杂的技术的只有中国一家,绝无仅有;坏是因为,庞大复杂的体系,不利于标准化与代表性的建设,譬如谈到日本会想到柔道、空手道、合气道,谈到朝鲜韩国会想到跆拳道,谈到泰国会想到泰拳,那么谈到中国呢?或许只能统称“功夫”了。
而目前存在一个相当悲哀的情况,就是“武术不武”,失去了对抗性,技术再好又有何用?许多师傅练了大半辈子拳,技术有用,功法也有用,但没有对抗,那还是会落后,甚至是远远落后。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身上,远离武术同好一年有余,没人切磋没人讲手,只能打空气,打到后来都嫌弃无聊不愿意打了,功夫还剩下多少?不知道了。而不以武术为事业的人,大都很容易走向“自废武功”,我过去与一位曾学武精武门的师傅交流过,师傅是医者,主业并非武术,他表示“以前年轻的时候练过好几门功夫,现在有老婆孩子要赚钱养家了,就没力气去玩功夫了,疫情后这么多年来也没练过拳动过手了,仅有的武术相关的事情就是教小孩一些基本的武术,自己的功夫还剩下多少呢?真不知道了。”
如今的某些“武术团”,其实就是“舞蹈团”“体操团”了,套路越来越难,越来越怪,越来越偏,动辄飞天遁地、怪吼咆哮。但脱离了“武”,其形与神只会越来越偏离武术本意,譬如某些以洪家功夫为基的南拳表演,洪家功夫是铜桥铁马落地生根、以气催力以声助威,这些古怪的南拳却是空翻跳跃、无意义的持续吼叫喊得脸红脖子粗,哪还有南派功夫的里子?甚至论观赏性也没感觉有多好看。
而所谓“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自娱自乐了,比如那些“只见国人,不见世人”的“世界某某武术大赛”和来来回回就几张熟面孔的“国际某某武术协会”,比如绝大部分影响力仅限华语区域而且逐渐青黄不接的功夫片。
谈到“自娱自乐”,不得不承认,散打运动似乎也面临着这一困境,放眼世界,散打的影响力远不如踢拳、拳击、泰拳甚至是空手道,最多只能影响俄罗斯、中亚、中东以及第三世界,几乎全靠我国体制内力量在维持。
还有一个对我来说古怪的现象,就是散打的“不中不洋”,散打正式名称是武术散打,是把传统武术技击方法提取出来的,但结果就是看现在的很多散打基本和踢拳没啥两样了。且还有一种趋势,大概就是“散打踢拳化”,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教程(下册)》里,我们能看到散打的拳法为冲拳、贯拳、抄拳和转身鞭拳,腿法也有鞭腿、正蹬腿、侧踹腿、勾腿、扫堂腿、劈挂腿、摆腿,但是我学的时候,拳法已经叫直摆勾了,腿法也只有蹬鞭踹了。现在市场上很多拳馆也是,看他们打的到底是散打还是踢拳?踢打的时候分明是踢拳风格,只有摔那一下才能看出散打的风格。反正统一称“搏击”就对了,到了参赛再看什么比赛按什么规则来。实践咏春的梁绍鸿师傅一直不喜欢散打,说就是西方的东西,没有真正中国武术的特色。包括很多传武人都嘲讽散打是“拳击+腿+摔跤”,以散打为基础武术的我以前很不喜欢这种说法,但现在一看,我居然也有些无言以对了。
事实上,不必谈散打了,在现实中,整个武术在国内的影响力都微乎其微,武术说是“国术”(民国时期称呼,港澳台地区也有沿用),真正有什么全民性影响力吗?如果硬要说,那就是表演的套路、老人打太极锻炼身体这些了,也就是“看个热闹”。
更有甚者,是带着“猎奇”的心态,说三道四,不懂装懂。以我亲身经历来说:一次公园练武,有好事者一直说三道四,一会儿“双截棍不是很花的吗?你咋就这几下?”一会儿又自相矛盾的“你这啥九节鞭是表演的吧?”再然后又开始念叨“练武啊,李小龙早死就是因为练武过头透支身体了。”之类的话,我实在给搞烦了,一边把蝴蝶双刀拔了出来一边阴阳了几句,那人才自讨无趣走了,不懂装懂的蠢人见多了,我也就烦了,现在都不愿意提自己兴趣爱好是武术了,也不太愿意在人多的地方练武了。真正无知的人不一定蛮横,因为不懂,所以会敬畏知识,但不懂装懂的人一定是会半瓶子晃荡吵死人。
落笔至此,我简单说几个自己之前的念头吧,这些念头我并没有严格地思考整理过,只是自己简单的所思所想,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其他武术同好有识之士的讨论与思考,如果有说得不对的,欢迎批评指正:
1.我希望有不同门派中国传统武术的对抗比赛,这种比赛据我了解,香港有,内地也有,不过关注度和影响力一般,更不必谈对外影响力了。这种比赛该怎么提高影响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如果说第一条是让不同门派交流,那么或许还可以像太极推手一样有各门派之间专门的对战比赛,比如咏春黐手比赛,以助力各流派内部的对抗练习,但我又担心这样子反而助长了圈地自嗨,而且更严重,不是某个国内自嗨,是某个门派里面自嗨。(补充:这个例子有点不当,师兄评“推手和黐手在我现在看来更多的是专项训练,是个过程,目的还是在于打,如果一直追求这个就真的很舍本逐末,就像练拳击比谁梨球打的更有节奏感更好听。”)
3.在散打服装上注重审美与实效性。以黑白灰等简约美观不浮夸的武术服代替红蓝背心短裤,就像日韩武术的白色道服、泰拳手的特殊装饰一样,体现民族特色与美观性以吸引人。以MMA的分指拳套代替拳击式大拳套,便于掌法和擒拿的发挥,穿运动鞋而非光脚,发挥更精细的腿法发挥——毕竟有了鞋子的保护,足尖等部位也可化为一种武器。
4.护具要不要?这个问题我实在没想出答案,正常来说,护具起到的是保护选手的作用,但也确实存在限制选手发挥的要素。再看泰拳、踢拳、空手道等格斗也都不用护具,那么,护具是否削弱了散打选手的综合素质呢?这个问题交给读者思考——当然,电子护具就纯粹是离谱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