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婚礼上的枪声》后记

文化   2024-12-16 09:02   广东  

后记

这部作品最早的灵感在2024年4月30日生成:校园欺凌受害者时隔多年后复仇,结果发现加害者完全忘了这些事,不解地问“我们不是朋友吗?我以前不是和你开玩笑的吗?”

为什么有这个念头?之前和朋友遇到以前欺负过我的人,他跟我打招呼,我则怒目而视,心想他哪来的脸,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很多这种混蛋他们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所以不会记得自己“欺负人”。

这样的故事或许不少见,就像我曾听过这样的故事:“职高那会儿,老师为了压得住学生,任用小混混当班长,前不久我看到混混班长的抖音,他都准备专插本了,阳光开朗可爱的大男孩——只是当年,被他打到辍学的那个人,不知道怎么样了。”

更悲哀的是,许多受害者甚至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被校园欺凌的很惨,欺负他的混混靠着家庭背景成为了生意人,在社交平台总是成熟稳重正经的模样,我那朋友就觉得,他是走上正轨了,浪子回头了,然后到处给他唱赞歌,说什么他现在变了个人变得很谦逊很和善成熟了以前那是不懂事,除此之外,他总能说过去那些混混“这个只是太皮了”“那个本性不坏”“他是后来才被带坏的”。这令我相当不解和愤怒,不止一次和玉山训斥我这位朋友,他当初的苦难有目共睹,我也曾经被他口中“本性不坏只是皮了点”的混混欺负到精神崩溃拿刀捅人,那些混混没有对我或他或任何一个受害者道歉,他孜孜不倦的在这里唱赞歌做什么呢?

这些复杂的事情让我思考,难道好人被霸凌就活该一直活在痛苦中吗?霸凌者却可以享受着美好生活不必为自己的恶行买单?甚至连基本的认识都没有?难道这种事情就只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就应该“大方点一笑而过”?我就是带着无数这样的念头和疑问,写下这部注定充满争论的小说。

念头一确立,我立刻找人合作,冷夜辉响应了我的请求,我们打电话定下了大纲,随后便开始了创作,只是这创作被放在非常后面。我几乎是把其他能写的全部写完,才开始慢慢磨这部作品。而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并不是按照顺序来写,实际的完成顺序是:末篇(6月19日)—中篇(8月22日)—前言与上篇(9月18日)—下篇与后记(9月21日),加起来两万多字,也不敢说“慢工出细活”,只能说“创作过程比较特殊”吧!在这里非常感谢冷夜辉的支持与合作。

故事里面我们也藏了许多细节。

就以角色命名来看:温伟,“伟”既表示他看似光明正大的假面具,也表示“伪”这一本质;吴庆,“无庆”,更是“无情”,不仅暗示婚礼的血案,也暗示了她也不是什么善茬;易正是“正义”倒过来,表示“颠倒的正义”,暗示他是在温伟身边那些二世祖里面唯一的正义人士;至于“我”为什么没有名字,原因很简单,希望让读者代入感更强。

温伟的婚礼更是恶意满满:穿的白西装,其实是暗示孝服的颜色(对不起,其实我很喜欢白西装,我自己也有也穿);良辰吉日“宜嫁娶,忌丧葬”更是最大的嘲讽;“我”给的666红包,是恶魔的数字(“我”是一位“信仰灵活的基督徒”);杀人时的四枪,既是出于实际(土枪换弹极其困难,还不如多带几支),也是谐音“死”。

还有许多话想说,但最后竟是语塞,毕竟想说的都在故事里了,后记再念叨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简简单单收个尾吧:

不同人看到这篇故事或许会各有念头,有人会连骂极端疯魔,有人会高呼痛快淋漓,有人会害怕发抖,有人会一言难尽……无论如何,或许未来争论会接踵而至,但如今创作已经告一段落,只要这篇故事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那么就是作用极好的。



齐风

2024年9月21日 16:19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 赶海茶汐


四月旗帜
立足人民群众,服务工农学兵,关注社会现实,热心文艺创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