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正式立项,我国探月工程已走过20个春秋。如今,我国在探月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扎实进步,在人类探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正值探月20周年,9月24日,国家航天局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未来将在月球上布设无线网!还可能在月球上种菜!(果然种地基因已深植在中国人血脉里了啊)
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探月工程走过的这20年历程吧!
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开启了中国人对月球真正的探索。
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迈出了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并拍下了第一幅月面图像。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在环绕月球之后,于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成功获取1731克月球样品,再次刷新了中国航天的高度。
嫦娥六号完成历时53天的太空之旅,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把一生都献给了探月工程,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号的发射升空,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被誉为“嫦娥之父”。
1993年,他写下了近两万字的《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建议。一年后,这份报告获得通过。中国的探月计划,从此开始迈出真正的步伐。经过反复论证,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的立项。欧阳自远被任命为“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
从一无所有,到登天揽月。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欧阳自远,依然奋斗在航空事业的第一线。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这是2004年1月中国探月工程被批复并正式启动时,栾恩杰写下的诗句。
栾恩杰的花甲之年并无虚度。2004年,64岁的栾恩杰多了一个头衔———探月工程总指挥。从2004年工程启动到2007年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对于栾恩杰来说,这三年的每一天都深藏在他的记忆里。只用了三年时间,中国就实现了第一颗月球卫星的三个大步走。
2004年是开局年,2005年是攻坚年,2006年是建造年,在航天史上,仅用三年,就拿出卫星而且是新星,确确实实不容易,栾恩杰说,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嫦娥一号成功后,满满幸福的栾恩杰开始退居二线,将自己总指挥的工作交任给年轻的后起之秀。“嫦娥一号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完成了‘绕’的任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月球探测技术路线,也形成了一支专门的深空探测人才队伍。”当时,栾恩杰这样动员大家,“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持续进步、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一代又一代深空探测人才成长起来,为我国深空探测取得长足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测器着陆是一个复杂危险的过程,需要“缓冲时刻”。“嫦娥钢”是根据探测器月面软着陆需求而研制的新材料,已相继保障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顺利实施,并且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应用于我国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如今,“嫦娥钢”在民用领域的应用研究正在陆续开展,包括在珠海大桥桥梁防护示范工程、包银铁路桥梁减震示范工程、超高速低真空管道式磁悬浮系统示范工程等项目中的应用。不久的将来,“嫦娥钢”会在桥梁防撞、轨道交通以及水利、安防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新一代消防服采用嫦娥六号月面国旗染色技术解决聚酰亚胺颜色构建难题,通过专利织物结构设计实现更优的热防护性能。聚酰亚胺纤维是新一代消防服的原料,但其本征为金黄色,要染成消防服的藏青色难度极大。新一代消防服利用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的染色技术,实现了聚酰亚胺纤维染色和日晒构建同步实现的一步法新工艺,成本降低了约50%。新工艺所生产的消防服与现役消防服相比,损伤面积降低了近250%。
玄武岩纤维是以玄武岩石(火山岩)为原料,在1600摄氏度熔融后,通过铂铑合金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由嫦娥六号月面国旗技术延伸而来的玄武岩纤维复构纱防火面料,最高使用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远超目前市面上芳纶产品380摄氏度的使用温度,可以有效抵抗火场中的爆燃和高温火焰的伤害。其独创的“卷芯纺”技术突破了无机刚性纤维无法应用于服装面料的行业瓶颈,使玄武岩纤维复构纱面料具有良好服用舒适性的同时,能够经过多次水洗和摩擦依然具有较好的亲肤性。
图源:国家航天局、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