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人物 | 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向师者致敬

文摘   2024-09-09 21:00   重庆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宣传活动。

本次共有12名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他们有的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有的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的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有的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的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01
逄锦聚:培育英才绘锦章


逄锦聚教授从1984年起,在南开大学任教,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为南开大学、天津市和全国高校的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贡献力量。

图源:南开大学官网


他强调:“要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我愿尽一切力量成就他们。”从教40年,他始终用言行和劝勉把道德规范与学术素养等重要品质播种在学生心田,多年来指导博士研究生六十余名。“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经济学家不应只做从书本到书本的教书先生,应当一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脚踏祖国大地,才能把殿堂里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中的成果。”每年,逄锦聚都会找机会深入实践做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农村、企业开展调研。

此外,修订已出版的教材、编写辅学用书……培养经济学人才的每一项工作,逄锦聚都全心投入,不吝付出。2004年,随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启动,逄锦聚先后主持和参加两部工程教材编写。为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身为首席专家的他带着全组成员三年奋战,从提纲到成稿修改30余次。长期高强度运转,一向健壮的身体提出了抗议。2007年前后,他因身体不适三次住院。医生令其静养,他却在半夜偷偷打开笔记本电脑修改书稿。出院后,他在家里摆上制氧机,继续奋战。一份份布满修改痕迹的书稿,陪伴他度过节假日,度过往返京津的路途时光,甚至参加党中央、国务院组织的北戴河专家休养活动,他依然带着这份牵肠挂肚的“作业”。“教师总有一种‘教材情结’。为学生编写高水平教材,是天大的事情,也是不可推脱的本分。”这种责任感,使逄锦聚对工程教材编写倾尽心力,而在担任咨询委员后,他更是参加上百次教材审议会,为每本教材严格把关。


02

安慧霞:愿做童梦守护者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从今天开始,我们为儿童发展立心,为幼教事业立命;为教育改革创新理,为立德树人探新径,向着‘大先生’之志,无畏前行!”这是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安慧霞名园长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安慧霞发自内心的铮铮誓言。

图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2年9月10日,安慧霞正式担任兴华礼仪幼儿园园长,她锐意改革,提升保教质量,使该园成为备受欢迎的优质公办园。

“你们幼儿园真难进,私立园又太贵!”担任园长后,安慧霞总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安慧霞一直在思考破解的难题。

2005年,安慧霞作为万柏林区“名园长”培养对象,前往杭州市西湖区山水幼儿园新城园区跟岗挂职。在那里,她豁然开朗——要解决“入园难”问题,公办园集团化发展是条路径。安慧霞敏锐地意识到,集团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必须有人蹚出一条路来。她率先在太原市大唐四季花园小区开办了大唐园,解决了这个大型小区的幼儿入园难题。从兴华街幼儿园到兴华礼仪幼儿园,再到如今的兴华学前教育集团,安慧霞既是实践者、又是开拓者。

33年来,安慧霞把自己全部的情感、心血、智慧都献给了挚爱的幼教事业。她深切感受到,身为幼教人,不负童年心,因为孩子今天的样子,必定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03

贺来虎:用爱照亮乡村学子


在内蒙古的二狼山脚下,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用无私的爱与奉献,照亮了无数乡村学子的前行道路。贺来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的副校长,扎根乡村教育已有三十三年。

图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单亲孩子、留守孩子很多,还有部分是残障随班就读儿童,孩子们大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能力差、自信心严重不足。每个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这种情况,这些孩子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导致厌学、失学,怎么办?凭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贺来虎不辞辛劳,利用课余时间不断了解班上每个孩子的状况,“对症下药”。

他深知,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努力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孩子的潜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他特别重视家校共育,经常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线上推送家庭教育资料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呼吁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好孩子人生的榜样。他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等弱势群体,要求家长每周至少要和孩子通一次电话,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扎根乡村教育33年,贺来虎始终无怨无悔,默默践行着崇高的教育家精神。即便有众多名校向他抛出橄榄枝,但贺来虎从未动心,他说:“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的不易,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尽点儿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04
刘小清:守护折翼天使的梦想

特殊教育这个职业平凡朴实,工作辛苦,职业要求近乎苛刻,很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二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像妈妈一样呵护“折翼天使”健康成长,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与理想。

图源:新华网


“让聋哑孩子学会说话,是我们特教老师最美好的愿望。”这是刘小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刘小清内心最真切的期盼。教学生拼读卷舌音时,刘小清让学生的手贴在自己喉部、腹部,让学生体会声带的颤动、气流的强弱。教说话时,她用压舌板放在学生的舌头上,教学生舌头如何用力,再让学生边照镜子边观察口型,进行练习。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即使她已经喉咙干痛,只要听到学生们开口发出一个读音,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哪个孩子家庭特殊,哪个孩子住哪里……学校所有学生的情况,刘小清都一清二楚。在学校里,她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妈妈,早晚当保姆。孩子病了,她买药送医;孩子衣服鞋子坏了,她就帮助缝补。每年新生到校,刘小清总是晚上陪在学校,直到所有学生睡下才离开。

如今,在刘小清的默默带领下,一个个残障孩子不断成长。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考入了高校深造,有的毕业成家,能够自食其力,但刘小清一直都与他们保持联系,经常通过微信等方式在学习、工作、生活上指导、帮助他们。

刘小清说:“我觉得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我们的孩子开花的时间虽然晚了一些,但我会一直扎根在这里,等待他们绚烂开放的那一天。”


桃李芬芳,师者用心血浇灌;大美中国,师者用芳华作画。

“布袋院士”赵东元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依旧恪守“课比天大”信念,一周两次课,几乎从未间断;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坚在多所农林高校设立励学金,自己却甘守清贫;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王学利把爱国爱疆情怀融入课堂,把真理之甜扩散至天山南北;

农加贵一人撑起一所学校,从当好老师,到当孩子们的保姆、炊事员,乡亲们的通信员、修理工……将“麻风村”变成了“幸福村”;

安徽省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梅以技传人,研究非遗盘扣,带领师生打通产学链条,引导职业教育学生走向人生出彩的天地;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教师王旭坚持个性化教育理念,支持学生发展特长,不以成绩“论英雄”,每年全校评选“最会鼓励人”“最爱笑”等创意奖项,让每个孩子得到重视;

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俞正强提炼出“种子课”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素养;

……

这12位教师背后,还有千千万万名如他们一般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以日复一日的耕耘,在平凡中写就最深沉的伟大,开拓着国家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未来。




速写片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百年来,在不同的时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大先生”。陈独秀、李大钊等,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旧中国带来救亡之道;徐特立、成仿吾等红色教育家为革命、建设培养有用人才;袁隆平、黄大年、赵东元等科学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贺来虎、农加贵等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用爱与责任呵护贫困学子的求学梦。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




作文素材乌托帮
重庆出版集团天下图书公司《作文素材•高考版》官方订阅号。《作文素材•高考版》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认证的备考指导用书,是专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写作指导读物,不仅关注高考语文改革趋势,也为学生带来最新、最实用的高考备考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