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 | 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重温两弹一星精神

文摘   2024-10-16 21:00   重庆  



60年前的今天

1964年10月16日

在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巨大的轰鸣声

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

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


这声“东方巨响”之后,中国又接连研制成功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在一穷二白、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致敬功勋科学家,致敬“两弹一星”精神。



01
童谣里的中国密码


“小皮球,架脚踢,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

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

这首从小唱到大的童谣,唱的其实是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研发原子弹在当时高度保密,很多研究项目也是高度保密的,为此使用了很多密语。这首童谣中的“马兰”指的就是新疆罗布泊腹地的中国核试验场区,这里被称作“马兰基地”。之所以叫做马兰基地是因为当时这里长满了马兰草,而且勘察大队在这里规划蓝图时,也正值马兰花盛开,所以就将基地生活区命名为“马兰”。童谣中的“开花”是指原子弹爆炸,“二十一”指核武器研究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是“马兰基地”28号信箱的两个分箱,是保密基地对外联系的唯一通讯方式。

这首童谣将原子弹的故事编入歌词中,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以朗朗上口的童谣让“马兰花”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祖国富强,百花齐放。但我们心里,永远有一朵盛开的马兰花。


02

“东方巨响”后的“隐姓埋名人” 

“东方巨响”背后是许许多多我们如今熟知而当时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用青春书写奇迹为祖国核事业奉献了一生。




钱三强

我作为一个老科技工作者,能把自己化作卵石、化作沙粒,铺垫在千军万马去夺取胜利的征途上,而感到高兴、欣慰!——钱三强

1948年,钱三强放弃了法国的优厚待遇,怀着雄心壮志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教授。他一直心系中国原子能事业,尤其在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后,钱三强请来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等物理界前辈,商谈研究机构如何设置,特别是原子科学要在中国如何起步。1950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1958年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

钱三强认为,新兴原子能科学技术要发展,“领头羊”很关键。他亲自说服吴有训担任研究所所长,自己担任副所长,并面向全国物色人才——“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王淦昌等人就是在那个时候聚到一起的。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其中7人由他直接推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钱三强就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但他表示不接受这种说法,“其实是千军万马的人做的事情,没有一个协作是根本做不到的”。


邓稼先

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1950年,邓稼先年仅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进入钱三强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与于敏等人一道开创性地开展了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8年10月,他和一大批科学家被调去研究原子弹,从此开始了在大漠深处隐姓埋名的日子。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从第一次核试验起,他就形成了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带病工作,直到1985年才因癌症而被强行安排住院治疗。病榻上,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


林俊德

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他一辈子隐姓埋名,52年坚守在罗布泊。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林俊德被指定为“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林俊德再次临阵受命,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罗布泊日夜奔波,研制试验新一代高空压力自记仪;地下核试验,林俊德和战友们背水一战,为地下核试验安全论证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宝贵数据……

大漠铸盾,功在千秋。从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林俊德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

2012年,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他一次次拒绝手术和化疗建议。因为他要用最后的时间,把一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资料整理出来,留给后人。在生命最后几小时,他还九次要求下床工作,反复叮咛资料要整理,要保密。在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只留下一句话:“死后把我埋在马兰。”林俊德用冲锋者的姿态和人生最后的拼搏,奏响生命的绝唱。


03
“两弹一星”精神烛照千秋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翻阅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史册,“两弹一星”是其中极其辉煌的一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科技高峰,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如今,“两弹一星”的精神气质,正在更多领域得到诠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了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实现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华龙一号”形成了国内首个完整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是中国在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创造奇迹的“制胜密码”。

科学的高山没有顶峰,后人的追问仍在继续。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继续指引着我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滋育出一批又一批爱国科学家。


图源:人民日报




速写片段


“两弹一星”精神凝聚了中国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国家安全与发展而艰苦奋斗、不懈探索的精神风貌。以邓稼先、钱三强、林俊德等人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以非凡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元勋们在缺乏先进技术与资料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推理和不断试错,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鼓励着当代年轻人在面临挑战时,坚持探索与创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时代价值。今天,我们回顾和纪念这些科学家,不仅是为了缅怀他们的卓越贡献,更是为了弘扬这种精神,激励未来更广泛的科学探索和国家建设。




作文素材乌托帮
重庆出版集团天下图书公司《作文素材•高考版》官方订阅号。《作文素材•高考版》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认证的备考指导用书,是专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写作指导读物,不仅关注高考语文改革趋势,也为学生带来最新、最实用的高考备考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