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年12月19日,卡尔·舍勒
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1742.12.19—1786.5.21)很早就对化学发生了兴趣,对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化学书里的实验,都重复做过;曾在哥德堡、马尔默、乌普萨拉、斯德哥尔摩等地的药房短期工作过,大部分时间是在小镇彻平的药房工作,大量实验研究也是在彻平进行的;在1775年2月4日当选为瑞典科学院的院士,仍在彻平担任药物商人。
舍勒大量的实验工作是用简陋的仪器在寒冷的实验室中进行的,经常在夜里工作,还习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这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从44岁英年早逝和死亡的症状来看,他似乎死于汞中毒。
舍勒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所取得的成果却相当多,首先发现了氧、氯、氟、氨、氯化物、氢氟酸、钨酸、钼酸等几十种新元素和化合物,给化学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涉及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在无机化学、矿物化学、分析化学、甚至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出色贡献。
舍勒在1773年分别通过硝酸钾、硝酸镁、碳酸银、碳酸汞、氧化汞等盐的热分解,以及软锰矿与浓硫酸的共热制得了氧气,并对氧气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汇集于《论空气和火的化学》一书中,但由于出版商的延误,1777年才出版。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1733-1804)于1774年制得并研究了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因此化学史上认为,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各自独立发现了氧气,都是氧气的发现者。
1852年12月19日,阿尔伯特·迈克尔逊
波兰裔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Albert Abrahan Michelson,1852.12.19—1931.5.9)4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1873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879年转到华盛顿的航海年历局工作,1880年去欧洲进修,先后在柏林、海德堡、巴黎等地受教于亥姆霍兹等名家;1882年回美国任克利夫兰的凯斯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年任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物理学教授,1892年任新建的芝加哥大学第一任物理系主任,直至1929年退休;曾任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1923年至1927年的美国科学院院长,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迈克尔逊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是光速测定的国际中心人物;发明了一种用以测定微小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的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研究光谱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光学和近代物理学是一巨大的贡献。
迈克尔逊1887年与美国物理学家爱德华·莫雷(1838-1923)合作,进行了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证明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否认了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的存在;这是一个最重大的否定性实验,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被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的演讲中称作笼罩“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两朵乌云“的第一朵乌云。
迈克尔逊研制出高分辨率的光谱学仪器,经改进的衍射光栅和测距仪;首倡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提出在天文学中利用干涉效应的可能性,并且用自己设计的星体干涉仪测量了恒星参宿四的直径;由于创制了精密的光学仪器和利用这些仪器所完成的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获得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12月19日,高士其
细菌学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高士其(1905.11-1988.12.19)原名高仕錤,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从1935年起所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回应朋友询问曰:“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
高士其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时在一次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1931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是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撰写了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完成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逝世后被中组部确认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