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1月31日,西奥多·理查兹
美国化学家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1868.1.31-1928.4.2)从小爱画画,但更迷恋天文和化学,17岁以优异成绩获取理科学士学位,接着相继获取文科学士、硕士学位,但志向仍是研究化学;1888年也就是20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被哈佛大学实验室聘为著名化学家库克教授的助手,养成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理查兹不迷信权威,对以前的原子量提出质疑,改进了测试方法,先后精确地测定了铜、钡、锶、钙、锌、镁、铁、钴、铀等2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指出前人的错误及造成错误的原因;提出他所测定的原子量表,并经各国专家鉴定予以公认。
理查兹因此得到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是美国第一个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曾两次当选美国化学会会长;是一位以善教著称的教授,培养了许多有名物理化学家。
1881年1月31日,欧文·朗缪尔
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Irving Langmuir,1881.1.31-1957.8.16)190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矿业学院,获冶金工程师称号;1906年在德国格丁根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后在斯蒂芬斯理工学院任教,1909年起在纽约的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研究物理化学;1912年研制成功高真空电子管,使电子管进入实用阶段;1913年研制成充氮、充氩白炽灯,1924~1927年发明氢原子焊枪,还研制出高真空水银泵和探测潜艇用的声学器件;1932年因表面化学和热离子发射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朗缪尔在电子发射、空间电荷现象、气体放电、原子结构,表面化学,云和降水微物理学,人工降雨试验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40年起对云和降水微物理学和人工降雨试验作出重要贡献,1944年发表《上升饱和冷气流中过冷却微滴》,1946年首次探索用碘化银和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播云降水的可能性;1948年发表《暖积云中连锁反应所导致的降雨》,对大云滴在重力场中下落时捕获小云滴的效率和碰撞增长率作了定量的计算,提出云滴破碎-增长的连锁反应时的最小半径和二次破碎时所处的最低高度等新见解,被称为朗缪尔连锁反应。
这位英俊的科学家,使人类首次战胜了自然之力,开启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在那次集中了人类智商最高科学家超过三分之一的第五次索尔维科学大会上,朗缪尔坐在第一排最左边,挨着大神普朗克。
1929年1月31日,鲁道夫·穆斯堡尔
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穆斯堡尔(Rudolf Mossbauer,1929.1.31-2011.9.14)中学毕业工作一年后到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物理学,在应用物理学实验室完成论文,1955年获得硕士学位;1956年在慕尼黑大学准备博士论文时,发现通过把铱原子核固定在晶格上,实际上可以消除它们的反冲及其对波长的影响;1957年发现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穆斯堡尔效应(伽马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现象),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穆斯堡尔效应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重大发现之一,在原子核技术和研究固体材料的性质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且又一次在理论方面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被另一种相同的固定在晶体点阵中的原子核共振吸收,由于γ射线的动量转移给晶体,晶体质量远远大于核的质量,根据动量守恒原子核的反冲能量几乎为零,所以穆斯堡尔效应是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
穆斯堡尔效应具体应用的原理是把相同的原子核嵌在两个固体中,其中一个核处于激发态,另一个处于基态,从而前者发出的γ射线的频率(代表能量)的测量达到极高的分辨率。通过对样品共振吸收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许多信息,目前这已形成了一个学科——穆斯堡尔谱学。
1961年1月31日,韩安
林学家韩安(1883.1.17-1961.1.31)字竹坪,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1904年毕业于南京汇文书院后留校任教,1907年夏天赴美国深造,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林学硕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历任吉林省林业局和东三省林务局主任、京汉铁路局造林事务所所长等职;1922年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兼林学科教务主任,1923年接替梁希(1883-1958)兼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是最早在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担任教授和林学科教务主任及森林系主任的学者之一。
韩安是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出国留学生中第一个林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最早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林业概况,建议国家规定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率先创办铁路沿线育苗造林、兵工造林事业,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林业科研机构——中央林业实验所;重视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调查、树木定名修志,培养了大量林业人才,为中国近代林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首次设置植树节始于1915年。当时的农商部总长周自齐采纳韩安、凌道扬、裴义理等人的意见,认为“欧美各邦,植树有节,推行全国,成效维昭”,乃报经大总统批准,于同年7月申令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每年举行植树典礼,倡导植树造林。1916年4月6日的清明,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机关学校都要在植树节时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国民政府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在每年3月12日,名称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
韩安从事林业事业50余年,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为人气度宽宏,用人兼收并容,没有门户偏见,自书一联:“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民主精神,把人当人”,以此作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