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科学家族最传奇!

文化   2024-12-27 06:26   山东  


1654年12月27日,雅各布·伯努利

伯努利家族就像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没有人能解释,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伯努利家族。这个瑞士家族曾经连续出现过十余位数学家,这些数学家有的是欧拉的老师,有的是莱布尼茨的朋友。即使抛开理论数学不谈,这个家族在工程、技术乃至法律、管理、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星光熠熠,仅在历史上被人追溯过的就有120位之多,堪称史上第一科学天团,数理圈的名门望族。

尤其在18世纪,更是出现了雅各布·伯努利、约翰·伯努利(1667-1748)和丹尼尔·伯努利(1700-1782)三位首屈一指的世界级数学家。他们共同在微积分的发展和应用上扮演着承前启后的领导角色, 推动了全世界的科学发展。

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2.27-1705.8.16)是这个家族最早的叛逆者,抛却了这个伯努利家族积累下来的商业资源,义无反顾地走向数学深渊。这位让父亲伤透了心的家族长子,成为第一个证明了大数定律的人,概率论先驱之一,解决了一系列早期的微积分问题,是最早使用“积分”这个术语的人。牛顿一生的对手莱布尼茨曾感慨世上除了他自己,雅各布最懂微积分。雅各布留下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违父意,钻研群星。

雅各布·伯努利1671年毕业于巴塞尔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这里的艺术指“自由艺术”,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数理音乐和文法、修辞、雄辩术共7大门类;遵照父亲的愿望1676年22岁时又取得了神学硕士学位;1676年到日内瓦做家庭教师,从1677年起开始写内容丰富的《沉思录》;1678年和1681年两次外出旅行学习,到过法国、荷兰、英国和德国,接触和交往了玻意耳、胡克、惠更斯等科学家,写有关于彗星理论(1682年)、重力理论(1683年)方面的科技文章;1687年发表数学论文《用两相互垂直的直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四等分的方法》,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数学教授直至逝世。

雅各布·伯努利最有创造力的著作是《猜度术》,其中给出的伯努利数有很多应用,提出了概率论中的“伯努利定理”,这是在组合数学及概率论中具有极端重要性的大数定律的最早形式。由于伯努利兄弟在科学问题上的过于激烈的争论,致使双方的家庭也被卷入,以至于雅各布 · 伯努利死后,《猜度术》手稿被他的遗孀和儿子在外藏匿多年,直到1713年才得以出版,几乎使这部经典著作的价值受到损害。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轶事之一,是雅各布醉心于研究对数螺线;1691年发现对数螺线经过各种变换后仍然是对数螺线,如它的渐屈线和渐伸线是对数螺线,自极点至切线的垂足的轨迹,以极点为发光点经对数螺线反射后得到的反射线,以及与所有这些反射线相切的曲线(回光线)都是对数螺线。他惊叹这种曲线的神奇,竟在遗嘱里要求后人将对数螺线刻在自己的墓碑上,并附以颂词“纵然变化,依然故我”,用以象征死后永生不朽。


1977年12月27日,张鋆

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张鋆(1890—1977)字伯鋆,浙江省平阳县人,1911年毕业于日本慈惠医科大学,回国后在江西医专、保定医专任教;1921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留学美国哈佛大学专攻人体胚胎学,次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温州瓯海医院院长,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河北大学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除解剖学外,还新开设了人体胚胎学课程。

张鋆国文功底深厚,语言逻辑严谨,表达力很强,且精通日、德、英三国文字,讲课时不仅表达自如,而且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十分枯燥的解剖学等课程亦能令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在黑板上画图更是堪称一绝;授课时很少带挂图,讲到什么地方需要图象表示,即随手在黑板上准确、迅速地画出来;对学生要求很严,不许丝毫马虎,因此他的学生在校期间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现代著名解剖学家张岩、齐登科、王有琪、郑思竞等均出其门下。

张鋆1937年率先将组织培养方法介绍到国内,发表《关于淋巴细胞近年来研究之鸟瞰》;抗战前夕一边组织师生员工分批去重庆建校,一边在上海市内坚持办学,并收容失学青年准备带往内地;“八·一三”战争突然爆发时患急性阑尾炎,无法撤离上海,而且当时是上海医学院的实际负责人,大量的行政事务也不容他脱身;为了学校的生存,忍辱负重,虽然当时连理发钱也要掂量,但却不受敌人拉拢,保持了民族气节。

张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率先开展建立组织培养技术,在脂肪细胞的发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1940年在《美国解剖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Anatomy)发表了《脂肪细胞的发生》;1941年与助手齐登科一起解剖50例尸体的100侧人脑,在《美国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上发表了反响剧烈的论文“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编造的中国人为“劣等民族”的谬论。

抗战胜利后,身陷“孤岛”8年的张鋆将一所基本完整的医学院交给了国家;1949年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第一个华人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协和医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医学实验研究所所长、中国医科大学教授、系主任等。

科学纪事
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回顾科学往事,致敬科学先贤,展望科学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