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溧阳—溧阳博物馆

文摘   2024-09-11 00:08   江苏  

长江岸,日渐微凉,秦淮河畔,秋意已盎然。

秋水长,流尽思量。

听涛声,声声拍岸,独坐窗台,抚纸墨飘香。

望长空,鹰在翱翔。

借月色,蘸一身秋光,聊发惆怅,藏入琅嬛。

关于旅游,生活和读书,点击上方《湖居太平》加关注


2024年9月11日


溧阳常去,天目湖景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去过,后来又陆续去过几次,原没打算再去。因想去参观溧阳博物馆,加之天目湖免费,距离上一次去也有五年之久吧,遂有此行。
一日游的行程包括景詹沙河大桥天目湖山水园和溧阳博物馆。本篇整理溧阳博物馆。

视频的封面是从地下停车场出来时,第一眼看到的模样,虽然之前已做了攻略,但亲眼见着还是有点震撼,特别新奇之感。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场馆,代表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品味,故而场馆的建筑多经过慎重考虑。

其外形像宫崎骏的动画片,设计灵感取自溧阳的“焦尾琴”——一座悬浮的“焦尾琴”。

馆中有关于“焦尾琴”的介绍。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系东汉人蔡邕(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所创制。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一座悬浮的“焦尾琴”以契合溧阳“焦尾琴故里”,想起之前刚去过的铜陵博物馆,采用铜陵出土的青铜器——春秋兽耳鸟纹鉴为设计原型,用近3000平方米的菱形青铜板拼装而成的铜幕墙,不愧为“铜都”之称,也是地方特色的体现
博物馆建在新区燕湖公园的西南角 ,介于湖水与城市之间,馆址所在是燕湖公园,若来得早,博物馆还不曾开门,可以先到公园里转转。

博物馆九点开门,周一闭馆,有地下停车场(停车免费)。无需提前预约,直接刷身份证即可。

展厅分三层,1-2层是博物馆展区,分“4500万年前中始新世中华曙猿”“千秋金濑话溧阳”“濑水风情与建国时期”三个主题区域。

三楼是溧阳规划馆,上周日适逢三层闭馆维修,不开放。只参观了一二层。主要展厅和文物集中在第一层。

溧阳这座城市,其历史发展与周边的南京、扬州、镇江等紧密关联,其历史沿革不再细说,加之远古时期地理位置没那么精准,比如伍子胥的故事,溧水博物馆看到过,今天在溧阳博物馆再次提及。
话说回来,早以前溧阳溧水不分家,分开来是伍子胥之后的事。不仅溧水、溧阳博物馆都有伍子胥,且建祠立庙。
祠庙今已不存,碑还在,明代有一座,刻有《伍相国庙碑铭》,作者焦竑。

“上御极三十有四年,率士依风,群灵禀朔,古义士忠臣、孝子贞妇,莫不秩于祀典,罔时怨恫,亹亹乎向幽明咸熙之世矣。温陵徐侯缙芳来尹溧阳,政通人和,乃建文昌阁、广济桥,井井章章,百废具兴。已阅图经,稽掌故,知子胥投金濑江,假道牙岭,皆境内事也。而庙貌陵夷,久废不立,无以劝忠孝,备法诫。复捐奉庀工,次第兴建,而伍相之庙适成。......”
焦竑,不知读者可还有印象。
以往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他。焦竑,明代南京第一位状元,清凉山的崇正书院是焦竑为其老师耿定向建的,上瓦官寺改为凤游寺,胜赞栖霞,写下《栖霞寺修造记》的皆焦竑所为......
南京,溧阳不远矣。
说回博物馆的展呈。
作为一个市级博物馆,馆中文物多有见到溧阳出土的(估计按今天的行政划分归属于镇江地界)现如今展呈在镇江博物馆中,就拿这两个馆作一比较。
相较于镇江博物馆,溧阳博物馆可说更有新意,值得称赞。
展厅的初始部分、是远古到旧石器时代,大多一个模式,幽暗的灯光映衬下,背景用原始森林加上几个史前人类的塑像再加上动物标本,橱窗里展出几件那会儿的文物,几乎是随处可捡的不值钱的石头(一直有个隐约的疑问,如何将不值钱的几乎可以随地捡到的石头与原始人特意加工过的石头两者之间进行区分,远古石头上又不会残留下什么DNA之类。)几乎准备穿过这部分直接向里走,就在这时,感觉到一丝不同。
溧阳的古代部分很有带入感,极富沉浸式体验。用动画制作的背景配合前景设计,很好地营造出远古气息。

之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可能这时期的文物没多少值得特别展呈的,于是换个方式,展出地形或是文物现场,从今天地面层一点点向下探索、寻根。

用玻璃作地板,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考古现场”,脚踏深坑让人产生联想,这些瓶瓶罐罐,它们都是什么器物,干什么用的,属于哪个时期,先人们如何制造又怎样使用它们。

说完展呈方式,再说文物。
溧阳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507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25件(套),三级文物93件(套)。

极珍贵的文物也有,原件在南博院,馆中只有复制件,例如东汉的一块《校官碑》。

《校官碑》刊刻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年),一方碑刻,全称“校官之碑”,又称“潘乾碑”,属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书法作品。 碑呈圭型,碑额竖刻“校官之碑”4字隶书体,额下有圆穿,穿径12厘米。碑文16行,每行27字,主要记述了溧阳长潘乾的品行和德政,其字体方严古厚,多用圆笔,布局茂密,气势沉雄而有汪洋之致。

文物有的送到镇江,有的在南博院展出,留在馆中的精品不多。
故尔相比于其他博物馆动辄上万件文物,这溧阳博物馆的游记倒好写些,四件一极文物,就从这四件说起。
有新石器时代出土于古沙河道的带木柄的石锛和兽面纹玉圭,还有一套银器。

这几件一带而过。重点介绍北宋李彬墓出土的文物。

北宋李彬夫妇墓座落在竹箦镇中梅村(溧阳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墓葬在中梅村附近一个小土墩的东侧,两座砖室墓。

根据墓志可知,一座为墓主李彬,另一座是其夫人潘氏墓。出土的镇墓避邪之物陶四神造型生动,雕工精细,技艺成熟。当时墓中四神共出土七件,青龙二件,白虎二件,朱雀一件,玄武二件。目前,其中一套四件完整的陶四神保存在镇江市博物馆,被列为镇江市博物馆馆藏精品。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溧阳博物馆珍藏的一套仅为陶青龙、陶白虎、陶玄武,朱雀为复制件。

陶青龙:东方之神,代表春季。
陶白虎:西方之神,代表秋季,双眼圆睁,足为三爪,虎尾向上,周身刻出鳞甲,与青龙相同,身及首部均为淡黄色琉璃釉,脊为姜黄色釉。
陶玄武:北方之神,代表冬季,以龟蛇合体的形象出现,龟背隆凸,蛇盘绕龟体,蛇身披上鳞甲,龟首上仰与蛇首相对而戏。
朱雀为复制件,可到镇江博物馆看李彬墓出土的另外一套正品。
视频中的开始部分是一个汉代的铜镜,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刻了四兽。
南京玄武湖的湖史馆前有一个硕大的玄武雕像,想知道玄武长什么样,可以去玄武湖一看究竟。

从汉代铜镜,宋人墓葬到今天的公园,中国文明从古至今一脉传承,若不了解初始时的意义,难免看不懂,觉得玄乎的很。

接下来浓墨重彩地介绍镇馆之宝——明重刻淳化阁帖。

先解释何为“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淳化是宋朝年号。宋淳化三年(992年)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

这一段介绍了《淳化阁帖》的由来,汇集书法名家作品,有帝王的也有书圣的。这一法贴从官到私皆有刻帖,爱好书法的自然不舍错过这个机会,将原先只有帝王或是书法世家才能看到的书法作品得以复刻自个儿收藏,临贴,学习。

南宋初年,溧阳别桥虞氏始迁祖虞维娶赵宋王府郡主为妻。郡主擅书法,当时带了一套宋拓《淳化阁帖》下嫁到了虞家。此后数百年,虞家世代将此套拓本珍藏。

拓本跟着虞氏后人一代代相传,到了明朝。

到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朝廷下令全国残存的阁帖拓本送京会审,别桥虞氏烈祖因与刻工温如玉、张应召结识,便将所存拓本呈送肃王府,肃王朱绅尧审定后命刻石大师温如玉(苏州人)和其弟子张应召重刻《淳化阁帖》,史称肃府本。

后来虞氏将肃府本《淳化阁帖》重刻上石,保存在虞氏祠堂,经战火,房屋几毁,终将这些石刻抢救入馆收藏。
就是目前所见馆藏的明代淳化阁帖石刻。这套“溧阳本”《淳化阁帖》,作为目前全国现存的三套《阁帖》刻石之一,作为镇馆之宝珍藏。
除了一楼的展厅,还有二楼的濑水风情展,可继续前往参观。

一日游毕竟匆匆,除了景詹沙河大桥天目湖山水园,以及博物馆,溧阳还有一些其他景点列在文末以供参考:

南山竹海(江南最大的竹海),深溪岕村(溯溪漫步)、平桥石坝(看大坝飞流)、涵田云顶观景台(观天目湖全景),炎姜文化园、药师禅院、胜因禅寺(建有孟郊纪念馆)、报恩禅寺(外观很西式)、方所文化所(艺术味浓厚,适合拍照打卡)、江苏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

溧阳离南京不过一小时车程,周末或是闲遐时可去溧阳转转。

关于旅游,生活和读书,点击上方《湖居太平》加关注

订阅号:Taipinghuju_


湖居太平
关于旅游,生活和读书。
 最新文章